个人想法 最好是备课的形式、详略、潦草与工整等都视老师个人的情况而定,读读书、查查资料、想一想、写一写、划一划,把握小的多写点,把握大的少写点或不写。备课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其实无法检查,只能查结果,但这个结果绝对不能到纸上查,纸上的东西最不可靠,最好的办法是查课堂:校长、主任、科长、科员不通知不招呼转悠着到处听,背得好不好一目了然!到纸上能查出什么来?纸上工整详细的课上可能乱七八糟,纸上一字没有的课上照样生动活泼。 几个具体问题 在新课程教学实施管理过程中,有关课时教学设计的许多问题困扰着教师,如,教案要不要写?写详案还是简案?教学设计用数字化形式呈现是否可以?教学设计的书写是否得工整、不得圈圈划划?教学设计一定要写在备课笔记本上吗?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教学管理没有与新课程同步,二是管理者和教师的功利目的。
教案要不要写?特级教师于永正把备课分为隐性和显性两部分,显性备课指写教案。他指出,教案相当于“作战计划”,写教案是“备课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教案一定要写”。
写详案还是简案?教案的详简主要看教师的素质,如果在隐性备课上下了大功夫,“备课于心”,就写简案。否则,应该写详案。选择的标准,不是年龄的大小、教龄的长短。也不是有人提倡的因为新课程教学要关注“生成”,“预设”就要少(写简案);或反过来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具有不确定性,就应该把课前充分考虑的情况都写出来(写详案)。
教学设计用数字化形式呈现是否可以?计算机、打印机、U盘等文字输入、输出和存储手段的普及和现代教学媒体手段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纸笔办公方式,也给教师的工作带来变化。通过现代办公方式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打印出来、存入便携式存储设备或通过网络传输等,已是新时代教师工作的特点之一。因此,教学设计用数字化形式形式呈现不仅允许,还应该提倡。但这需要制度的跟进。
教学设计的书写是否得工整、不得圈圈划划?一个较为完善的教学设计,肯定经历一个逐步修改、完善的过程。教师听取同行的意见和建议,自己课前、课中、课后的反思,有必要记录下来,就有了对第一次设计的增加、删除、调整、充实,圈圈划划应是正常行为。随时的想法,一时的灵感,随手记下来,写不工整自是必然。教育管理者为了“好看”“赏心悦目”,要求教师教学设计书写工整的做法早该休矣!
教学设计一定要写在备课笔记本上吗?于永正喜欢在课本上写“教案”,“备课于书”。他的教案往往只写个过程,更细微的东西在书上。他指出:“备课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从方便教学出发”“不要拘泥于形式。”这难道不是热衷于查备课笔记的教育管理者,为应付检查、为评职称而写备课笔记的教师们,值得深思的问题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