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丢果”与“丢树”

 青龙董旄 2018-08-22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民谚:“宁可丢果,不可丢树”。读后深有感触。

这句民谚虽然没有什么生僻的字词,也没有华丽的词藻,但却有着很深的哲理。确实如此,无论果子有多么的珍贵,无论丢掉了多少的果子,只要还有树在,来年的秋天就一定会有新的果子等着我们去采摘;但如果丢掉了整棵树,就丢掉了全部的希望,以后就再也没有果子可供我们采摘了啊。

在教育教学领域同样有着“树”与“果”的关系。在一个学生身上,学生的学习成绩就是果,而学习品质无疑就是树了。如果没有了好的学习品质,再好的成绩也只是一时的,迟早会滑落下来。而只要有了好的学习品质,即使再愚钝的学生,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他的成绩也会得到逐步的提高。而且,学生的学习品质又直接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养成。一个学习品质不好的学生,他的人格至少应该是不健全的。而如果没有健全的人格,他又怎么能走好自己的人生呢?

所以,我们可以容忍学生学习成绩的下降,但却不可以忽视学生道德观念的滑坡。无论是怎样的学生,我们宁可让他抱定一个不合格的分数,也绝不容许他在考场上的投机取巧。要让学生明白,良好的成绩并不意味着美好的未来,而健全的人格却会使他受益终生。而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也不能仅仅把目光锁定在知识传授这个果子上,要以学生的全面持久发展为目标,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与健全人格,让他们在我们关爱与引导中真正得到健康成长。

而我们教师也应以坦诚的态度、扎实的作风去对待我们的工作,不能说一套做一套,也不能强不知以为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我们身上看到榜样的力量,自觉保护好自己的心树,为硕果累累的秋天做好应有的准备。

如果所有的树木都能得到健康成长,那我们共和国的秋天不是会更美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