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达开拥兵30万,为什么会败给只要2万人的左宗棠?

 山地之仔 2018-08-23

宝庆会战中,号称30万大军的石达开,却被只有三万多人的左宗棠等众打得屁滚尿流、乌七八糟,最后仅带着700余骑突出重围,退据广西。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威名远播的翼王“石敢当”尝此败绩和屈辱呢?下面我们就来探探究竟。

天京事变后,身居权力中心的翼王石达开,为有效的缓解天王的猜忌与排挤,毅然率众远征,去开辟一片新天地。

几年间,一路辗转征战江西、浙江、湖南等八省地区,然而,并未取得什么像样的胜利。

但,万幸的是,石达开凭借天国“义王”的大名,沿途吸纳了不少“粉丝”,不过三年的时间,翼王的太平军已达到三十万之众。

咸丰九年5月,石达开与宰辅张遂谋为南路大军,赖裕新率西路大军,傅忠信领东路大军,分兵三路,对宝庆(今湖南邵阳市)形成合围之势。

各部都依据险要地形,构建营垒,挖掘壕沟,布置陷阱,将宝庆城围得水泄不通。

但由于宝庆湘军数量较多,早有防备,外加此城地势险要,城防坚固,石达开大军久攻不下。

宝庆是湘军老巢湖南所辖的重镇,湘军头子曾国藩等意识到,如果宝庆丢了,会被世人耻笑连家都守不住,他可丢不起这个老脸。

于是,急令左宗棠、胡林翼调兵,围救宝庆。

本想以闪电战夺取宝庆,没想到打成了一场持久战。

石达开大军扎寨连营100多里,每日将士伙食所需粮米就需12万斤,弹药数千斤,要命的是粮草没有可持续的增援通道,在这久攻不下的困顿中,太平军危机重重。

湘军各路回援,对几路太平军内外夹击,各个突破。

石达开擅长打旷野游击战,出奇兵偷袭包抄是他的专业手法,但对于持久攻坚战是他的短板。几十万人的大军,在狭小的宝庆城下,根本施展不开。

太平军虽然人多势大,但首尾不接,又无援军接应。此时的石达开,应该强烈的体会到了当年西楚霸王项羽四面楚歌的处境。

石达开部与以左宗棠为代表湘军,在宝庆城边展开了两个多月的持久消耗战,连连失利,完全陷入被动应战。原本就军心不固,加上士气低落,终于溃败。

结合上面事件描述,对石达开所率30万人打不过左宗棠3万人的内在原因归结如下:

1、石达开30万太平军多为临时组建,缺乏长期系统的军事及作战训练;而左宗棠的2万湘军久经沙场,骁勇善战,士气高昂。

2、宝庆民风剽悍,民众勇猛好战,拿起锄头铁锨就是干;湖南本又是湘军的发迹地,湘军们为了保卫家乡,更是誓死一战。

3、石达开低估了宝庆城的城防,没能及时破城,抢占后方,打通补给。

4、石达开部没有退守、进援的军事据点,盲目作战,没有及时调整策略,没有持续的军备及粮草补给,军心涣散。

5、石达开部太平军离开天京后,没有一个军事与政治目标,将士们看不到提升希望,只为混口饭吃,竟还吃不饱,士气低落,一击即溃。

天时、地利、人和,全部一边倒的眷顾着湘军。谁胜谁负,显而易见了。

石达开像一只猛虎,左宗棠似一只怒狮,而石达开所率领的三十万大军像是聚在笼子里的流浪猫狗,左宗棠的三万湘军则像是一群凶残的饿狼。

以猛虎为头的大队伍,打不赢以狮子为首的小队伍,难道是因为老虎打不赢狮子吗?

宝庆会战的失利,是石达开英雄悲剧的开始。

四年后,石达开兵困大渡河,四万余众苦战至7000余人,石达开决心舍命以全三军,经与清军谈判,太平军自行遣散5000人,剩余2000人保留武器,随石达开进入清营。

石达开被压往成都后,清军不守承诺,太平军2000将士全部战死。

1863年6月27日,石达开在成都公堂受审,毫无惧色、慷慨陈词,令主审官理屈词穷、无言以对。

而后,从容就义。临刑之际,面对着刽子手的屠刀,义王依然神情坦然。虽身受千刀凌迟酷刑,但至死默然无声。

16岁出山,19岁拜将,20岁封王,32岁被凌迟,威风不减,大义千秋,石达开不愧为太平天国里唯一的完美将帅。

余每思及此,都会红了双眼,于是,留诗一首,以为尾声。

男儿当如石达开,

热血情义抒壮怀。

丹心济世文武艺,

天国不负翼王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