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行中的三层境界

 秋天收获xumlxe 2018-08-23

修行中的三层境界

第一层,眼里有人、心里有人

第二层,眼里无人、心里有人

第三层,眼里无人、心里无人

无境之境,身口意具灭

为什么人会遇见是非?为什么人总是在情绪的苦海里翻滚?为什么人会在关系的纠葛里操控?到底什么算修行?修行的意义何在?如何知了自己修行的状态?生活中处处是修行炼心的因缘,我们有没有抓住机会呢?

早上出坡,打扫完自己的区域后,看下时间,差不多了,又见别人在偷懒,故拿着扫把和簸箕往回走,恰巧碰见“检查师兄”,指出我提前5分钟离开,讲到作为新来学生更要认真遵守规定。当下心生羞愧,像个做错事情的孩子,点头称是。转过身去,却心起愤怒,转回来大喝一声“师兄!”然后上前问到:“出坡时,是仅仅扫地,还是可以玩手机、看资料、四处闲逛?”这位师兄倒也诚实,先讲行禅的要领,又说出坡与行禅的相似之处。而后,我深吸一口气提到,“眼见一些师兄在做这些事情,还请师兄多多监督”。师兄此时才知背后有坑,说到:“我们修行是修自己,莫管他人,别人的情况与我们不同,有的人是有抑郁症、狂躁症的,我看到他们会单独说,就如我对你一般。”自知这一回合败阵来,赶紧一句“感恩师兄”,然后溜走。

回到宿舍,心有郁郁不顺,自认为已相当精进,将自己区域打扫干净,而且用的是禅修方法,而其他人各有姿态。进而想到“检查师兄”的态度不好,怎么可以这样讲话?完全可以更友善一点。后有归罪“偷懒”师兄,每次都偷懒,还在眼前晃来晃去,就是因为不想见到你,才赶紧离开。思虑种种,心情难以平复。

至早斋时间,坐在桌前,无心早读,觉察在情绪风暴中的自己,可以看到自己内在有一个想偷懒的小人,也可以看到自己不允许自己偷懒,在偷懒被发现之后,有一种恼羞成怒的感觉,而后的攻击性则是自己小我被刺破时的自动反应,内心不满则是在心中在拿自己与“偷懒”的人比较。一方面,自己入寺之后,长期止语,走路亦不左右观望,旨在将心收摄,内观自性,曾与人言,自己已是“目中无人”。而今日之事,让我觉察到虽“目中少人”,却“藏人于心中”矣,甚至细细思忖,自己入寺缘由,也有不喜见人的意思,以为入寺,收摄身心,少人少语,便可修心。自以为到达第三境界“眼里无人,心中无人”,竟有“我慢”产生。透过今日事之觉察,才见到自己心里装着不少人,“偷懒的人”、“傲慢的人”等等,修行是一个人的事情,修行是修自己的心。对于心的修行,唯有诚实面对自己,揭露自己的阴暗面才能进步。这部分是别人无法触及和帮助到的,只有靠自己下大决心,发大愿,才能有所成就。

所谓有人,与心理学中的投射有相似之处,我们内心中有的内容,会投射出去,外在的世界就像一个大屏幕,呈现着我们心里装着的内容,心有恐惧,则处处看到恐惧,心有悲伤,则到处见悲伤之事,心有愤怒,则总遇见激怒自己的事情,心有喜悦,会看到周遭世界的美好。

有智慧的人懂得通过外在的世界来修炼自己的内心,当看到愤怒的时候,并不把手指戳向别人,而是觉察自己的内在有哪些愤怒的情绪,来自何处,因何而来,然后进入这个愤怒,去看见自己,去疗愈自己。疗愈的标准是自己不再因过去同样的事情而产生同样的情绪,曾经令你愤怒的事情,一笑置之;曾经令你恐惧的事情,你可以去尝试;曾经令你难过的事,你可以去平静的面对;这称之为修行,称之为智慧,称之为波罗蜜。

修行,不是躲在寺院的小房间里打坐,不问世事,更不是封闭自己的内心,无问东西。一个人修行是简单的,没有外缘的干扰,很容易见到成效。但这种成效是暂时,是低效的,一旦遇到人和事,底层的自动化反应立刻发生,习气又会上来。有人说,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什么问题都没有,而一旦跟自己的父母或者爱人连接,则翻江倒海。这不是真修行。

修行有三种境界,第一层境界“眼里有人,心里有人”,说的是内心有很多小人,自己并没有看到,但可以看到外在世界的“小人”,我们常常把自己的情绪责怪于他人,认为是你你你让我不开心了,让我不爽了,逢人便抱怨他人,或者抱怨这个世界,为什么看不到好人。之所以这样是佛家所说的“无明”,也就是没有觉察,这样的人从来没有向内看,认为自己的所有情绪都是外部世界的责任,也就是所谓的“巨婴”。

当我们开始觉察,我们会向内看,然后会发现,原来是我们自己的心里有事儿,别人才会触碰到我们,引发我们的习性反应。我们内心有别人才可把愤怒、焦虑、多疑的衣服挂上去。我们心里有伤口,别人只要轻轻一碰,我们就会啊啊大叫。所以,一句话可以让人哭,一句话可以让人笑,甚至不用说话,一个眼神就够了。没有觉察的人,像是任人摆布的机器人,像是一个木偶,有很多隐形的线被人操控,不自由。而随着觉察力的提升,我们会逐渐切断身上的线,任你如何打骂、污蔑,我不起习性反应,我知道,我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我也不需要向你证明什么。然后,这个觉察人的眼里就没有人了,到达“目中无人”的境界。此时,他的心里还是有人的,他清晰的知道自己内在有什么样的人,但不怪罪与外界,自己承担起生命的责任。这即是第二层境界:“眼里无人,心中有人”。一个人到达这个境界算是修行入门,也就是说不抱怨才是修行的开始。

当我们说到“心中有人”,有的是什么人呢?这就需要更进一步的深入觉察,也就是内观,不断的向内看,看自己的内在有什么,是喜、怒、哀、惧?还是贪、嗔、痴、慢、疑?我们内心那些不敢、不曾与人提起的阴暗面是什么?当我们开始修行,最重要的前提是对自己绝对的诚实,也就是内在诚实,你必须知道你心里有什么,是什么,因何而来,去看到、疗愈、转化自己的内在阴影。唯有这样才会进入内在世界的整合,那些形色各异的“小人”们被整合起来,越来越合一,最后形成身心一致的自己。如此便可以进入“眼里无人、心中无人”的境界,这里说的“心中无人”是无他人,无第二人,无第二念,只有一念,行一直心。

于是才有了最终的无境之境,说的是“身口意具灭”,这类似与从1到0,类似于从太极到无极,类似于“涅槃”,融入大道之中,归于无常以内。能到到这个境界的便是逍遥游,便是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便是得大自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