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香菇出现严重的烂棒情况,菇农损失惨重。

 东营菌物科学 2018-08-23


眼下秋菇即将上架,秋菇产区一片忙碌,三伏天未结束,气温仍然较高,给秋菇袋料栽培带来严峻考验。近年来很多秋菇产区出现严重的烂棒情况,菇农损失惨重。

作为“中国香菇之乡”,随州香菇产业走过30多年的辉煌,成了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然而,伴随近年全国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菇多了,价格下跌,随州香菇也步入“瓶颈期”:产品单一,发展粗放,行业恶性竞争等问题凸显!

近几年,随州香菇烂袋越来越严重,尤其是秋栽香菇袋料在出一到二茬菇后,容易出现大面积烂袋,造成减产甚至绝收。秋栽香菇烂袋主要是由于栽培管理粗放,关键技术环节操作不当引起。

随州农业部门通过相关试验研究,明确了以下十条烂袋防控关键技术,供广大菇农参考。

一、栽培场地环境卫生:接种室、养菌室、栽培场都要注意卫生,及时规范进行消毒处理。废旧料要及时清理,尽量远离出菇场;菇棚要清理消毒后再种菇;菇棚四周要经常撒石灰或施用杀虫杀菌剂进行消毒;夏季闲暇时,要拆去菇棚顶部的覆盖物,通过太阳光暴晒消毒,减少病源。

二、栽培季节:我市(随州,下同)秋栽接种时间以8月下旬—9月中旬最适宜,时间过早,气温偏高,容易出现“烧棒”,或者菌棒转色过老,养分消耗太多(菌袋老化),造成出菇茬数减少,产量低,易烂棒。

三、木屑:最好用纯栎树,秋冬季采伐,不能用新鲜木屑。木屑颗粒不能太粗,采用16毫米以下筛孔粉碎为宜,木屑提前预湿时间不超过2天。

四、辅料:市面上辅料质量参差不齐,一定要选用正宗的原辅材料作培养基。麸皮一定要用新鲜的,出现霉变的坚决不能用。石膏要用食品级的,工业用石膏灰分及杂质含量高,不宜用于香菇生产。拌料时正常加石膏粉后,另加千分之三的生石灰粉。

五、拌料:拌料、装袋、灭菌一定要快,尽量随拌料随装袋随灭菌,拌料装袋时间不能超过8小时。

六、蒸袋:蒸袋时间过长,会造成培养料酸化,营养受损,接种后菌丝生长慢活力差,从而导致减产或烂棒。一次蒸袋以2-3千袋最适宜,堆层间一定要留空隙,利于热气循环,堆四角要留出气孔排冷空气,堆温要迅速升到100℃,不能掉火。从点火到蒸好最多不能超过72小时,超过则菌袋酸化,发菌慢,菌丝活力明显下降。

七、养菌:养菌期间高温烧菌是造成菌丝活力下降,发生烂袋的主要原因之一。养菌温度控制在20-26℃最为适宜,养菌棚室温度超过28℃时,一定要进行降温处理,可以用风扇吹,或在棚外驾喷带喷水降温。棚室养菌要搭两层以上遮阳网,要特别注意通风。

八、泡水:泡水一般补至上潮出菇前菌袋重量的90%为宜;第一次泡水1—2小时,第二、第三次泡水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浸泡时间太长,菌棒含水太多,菌丝会缺氧死亡,造成烂棒;泡水后注意将多余的水分沥干,保持一定的棚温;结冰期不泡水,防止菌袋结冰受冻死棒。

九、转潮:一茬菇结束后一定要等菌丝充分恢复,再进入下一茬出菇,最简单的检测方法是:看采香菇处菌丝完全恢复,手捏菌棒变硬。转潮期要保证适宜温湿度,及时通风。同时,出菇及转潮期切忌强烈的阳光暴晒,强烈的阳光暴晒,可杀死香菇菌丝,造成减产或烂棒。

十、严禁在拌料和泡水时添加农药。香菇烂袋的主要原因是香菇菌丝活力下降,然后才绿霉感染,培养健康的菌棒是减少烂袋的关键。添加农药不仅不能防烂袋,而且可能对香菇菌丝造成伤害,更严重的是可能造成农药残留,对香菇产业造成毁灭性打击。(随州市农业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