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堵胤锡:复楚包胥哭,何处吊荒原

 江山携手 2018-08-23
堵胤锡:复楚包胥哭,何处吊荒原

复楚包胥哭,何处吊荒原

以前一直没弄明白,李自成一片石败后,那曾摧枯拉朽,号称百万之众的大军,就没一次象样的抵抗便作鸟兽散了,想想也很是不可思议。其实,自李自成死后,尚有几十万之众的余部,在进入湖南后,同大明合作,共同承担起抗击清兵的历史重任了,而促成这一历史性事件的人物,便是时任湖广巡抚的堵胤锡。

历史学家顾成是研究南明历史的大家,在界内的影响很大。他在专著《南明史》中对众多人物的评价,尽管我觉得还是有很多值得商榷之处,但还是有不少新颖和击节之处的;虽然在他的眼中,何腾蛟、瞿式耜丑态百出;史可法,黄道周百无一用。国难当头死节为先,终于事无补;张岱,黄宗羲,王夫之等尽颠倒黑白,扭曲历史。顾成认为,南明一朝能当得起英雄二字的,只有堵胤锡和张煌言两人而已。可见这堵胤锡在他心中的地位。

张煌言就是张苍水,西湖三杰之一,知道的人还是有一些的,但这堵胤锡是何许人也,怕几无人知,一直深藏于历史帷幕的深处。

堵胤锡:复楚包胥哭,何处吊荒原

堵胤锡,字仲缄,号牧游,江苏宜兴人。明末大臣。崇祯年进士。官至长沙知府。以乡兵破贼,杀贼魁,遂以知兵出名。福王时,历湖广参政,摄湖北巡抚事。唐王立,任右副都御史。李自成死,众立其侄锦为主,拥兵三十万,骤至澧州。胤锡议抚,躬入其营,慰谕归附。王大喜,加封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制其军。遂与锦等深相结,倚以自强。永明王立,任兵部尚书。在湖南、江西、贵州、广东、广西等地进行反清活动。后至浔州,发病卒。赠浔国公,谥文忠。

堵胤锡被称为南明唯一的战略家,其过人之处便是能审时度势,从大局出发,利用一切可能,化敌为友,以抗清为最高宗旨,尊重各方已得之利益。他不但成功说服李自成的大顺军余部,而且对已降清的各路降将,有针对性地予以感化,晓以民族大义,使其再举大明之旗,加入到反清阵营中来。

在他的努力下,一时间,永历政权名义控制的区域扩大到了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四川七省,还包括北方山西、陕西、甘肃三省一部以及东南福建和浙江两省的沿海岛屿,出现了南明时期第一次抗清斗争的高潮。

堵胤锡:复楚包胥哭,何处吊荒原

其实,一开始同大顺合作的是何腾蛟,大顺军自李自成死后,由于群龙无首,将领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变化的依据是以各自所统率的兵力决定,所以出现了原本爵位高的将领率领的部队却不及爵位较低的将领,这就增加了整个队伍的不稳定性。

何腾蛟原本对与大顺军合作一事并不热心,曾派出军队打算击败入境的大顺军,不料却被实力尚存的大顺军击败,在武力震慑之下何腾蛟不得不选择与大顺军合作。但他采取地是很实用主义的作法,也就是说,谁拥有的兵力强我就依靠谁,不但如此,他还对大顺军采取分化的政策。企图使他们能够脱离大顺军而依附于已,这样为我所用心中才感觉踏实。

于是他重用了在大顺军中地位不高,但却人数众多的郝摇旗和王进才,而对地位高的,如田见秀及袁宗第等则不予重用,最终的结果是使得原本已同其合作的大顺军同何腾蛟分手,转去与李过、高一功领导的大顺西路军汇合去了。

堵胤锡:复楚包胥哭,何处吊荒原

这时的堵胤锡便显示出他战略家过人的见识和胆气,他在继任湖广巡抚后,坚定地实行联合大顺军共抗清军的策略,他首先摒弃了对农民军的偏见,说服已方各级官员,亲自前去农民军大营晓以大义,最终使其归顺,共襄抗清大业。

史载:堵胤锡“率左右数十骑突入其营,陈说天运、人心、兴废递变,更谕以忠义,为酾酒为誓,声泪痛激,感动群贼。最后,这支大顺军被改编为“忠贞营”,李过被封侯,其他主将也封伯爵。

在这一支农民军中,其实还有个精神领袖,她便是李自成的夫人高氏,也就是小说中所说的高桂英,他的先生逼死了崇祯皇帝,而现在对她的对待方式也颇让人为难。堵胤锡力排众意,不计前嫌,上表请封其为 “贞义一品夫人”给与恩诏。可别小看这一诏告,它其实是在某个方面将大明死敌的李自成归纳于已方,换言之也就是承认李自成不是反贼了,这个意义非同小可。这一封诰的下达,一方面显示出堵胤锡“联顺抗清”之决心,另一方面也是堵胤锡认识到这是当时的最佳选择。只有这样,才能有复明之希望。这充分说明了堵胤锡的战略眼光是高于常人的。

堵胤锡:复楚包胥哭,何处吊荒原

凭心而论,堵胤锡在当时作出的决定,受到了当时当朝实权人物的猜忌,举步维艰,在众多上疏劾奏,动辄获咎的情况下,他虽然心情十分忧郁。但他仍然志不稍减,戮力为复明大业奋战在抗清第一线。

几经战阵,胜负交替,这堵胤锡也心疲神伤,本身虚弱之躯难载他报国拳拳之心,他在坠马折臂有感于时事,在呕血不止的情况下,愤然题诗寄慨:“不眠灯火暗孤村,风雨萧萧杂夜魂。鬼定有知号汉关,家于何处吊荒原?三更鸟化千年血,万里人悲一豆恩。南望诸陵迷野渡,钟山肠断可怜猿。”

眼看中兴大计化为泡影,心情郁郁,而诗中更多的是对南明内部虚弱无能的忧虑和感叹。恐怕还夹杂着一丝对前途的迷茫之情。 

堵胤锡:复楚包胥哭,何处吊荒原

隆武帝败亡,桂王继位,清军兵锋大举南下,长沙,常德先后陷落,胤锡退守永定,在城下会集诸将,拔剑准备当众自刎,以谢失职之罪。诸将都抱住他不放,堵胤锡扔掉宝剑大声痛哭,众将领和在场士兵也都为之痛哭。在堵胤锡感召下,诸将请求为国效命。于是胤锡趁势督师出战迎击清军,常德、辰州相继克复。继而复桃源,澧州,荆门州县,军声复振。抗清局势一时改观。

但大好局面最终因内部的争纷而丧失,整个大明朝似乎就是在这内部争斗中而崩溃的,正如博友花在丛中在评论何腾蛟时所说:“当时各种抗清势力之间矛盾重重,互相拆台,甚至自相火并,自己打败自己,可不可以说最大的历史教训就是内耗、内争,内斗带来失败,带来灭亡呢。

堵胤锡后来心力交瘁,他已调遣不了军队了,他在浔州旧疾复发,一病不起。临终前他在遗书中仍孜孜以国事为念,叹恨不能死于疆场而命终于枕席乃是平生之大憾,死后仍愿化为厉鬼以杀敌。当晚,堵胤锡连声叹道:“复楚包胥何向哭?复楚包胥何向哭!”,随即溘然而逝,年仅四十九岁。

堵胤锡:复楚包胥哭,何处吊荒原

纵观堵胤锡的一生,他为人心宽才大,做事只求赤心为公,从来不拘泥于陈腐旧套,不畏流言蜚语。他能摒弃门户之见和一己偏私。根据当时局势的变化对比,先后提出联合大顺,大西军共同抗清的战略大计。他终其一生皆奔走于湖广抗清前线,为自己的抱负耗尽平生心力,不死不止。是当时南明少有的杰出政治家和战略家。

壮哉堵公,他虽长期籍籍无名,被掩藏在历史的深处,但作为一个但行事以“苟利国家,我则专之”为信条,丝毫不肯假人以辞色的本色英雄,必将会光昭日月,为我们大家所熟知,所敬仰。这点我坚信。堵公不朽!

堵胤锡:复楚包胥哭,何处吊荒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