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巢湖第一乡——庙岗

 七老爷施政 2018-08-23

庙岗乡

巢湖市下辖1个乡、11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其中独一无二的乡,即庙岗。庙岗乡北壤栏杆,东比柘皋,南为烔炀,西界大山与肥东县西山驿等镇毗邻,是山冈起伏的丘陵地区。

域内少有河流陂湖,生产生活依赖雨水、井泉,几天不下雨就缺水:“七天无雨心里慌,半月无雨现旱象。”这种条件下以农耕为主,自然只有靠天收。民谣云:“家住小山坡,年年旱灾多,不是棉花旱,就是水稻枯。”这首歌谣,是百姓无奈的叹息,也是经济落后的写照。


地形地貌高低不平,颇类吴冠中画作《四川水田》。庄稼地既像梯田零星不齐,又缺少天然水源旱涝无常。老百姓耕种费时费力,终年巴望老天架相,祈求该晴即晴该雨则雨风调雨顺。


所以老人们关于农业的谚语张口就来,如“清明要晴谷雨要淋”、“立夏不下无水洗耙”、“六月初一下一阵,放牛哥哥跑成病”、 “六月初三大日头,山中树木也焦头”、“腊月三次雾,塘底走大路”……


他们在艰难中总结经验指导来年生产,内心深处则指望老天爷恩慈、敬畏龙王爷。境内浮槎山上早年庙宇猬集,相传最先建设的是龙王庙,供奉着桀骜不驯的白龙王;儿时进山,曾见山泉附近写有“昔日龙王庙,今朝合巢泉”一联。


有一句熟语:“斛塘本姓杨,年年玩个猪大肠。”与龙有关,反映的是当地百姓玩龙灯祈福许愿的习俗。


夏至 独特的地方节日

因远离河浒,外界较为普遍的端午节,在庙岗格格不入。算不上节日的夏至,反倒很隆重。记得小时候,学校逢到夏至还放假一天。


谚语中有所谓:“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夏至吃面,指面粉制作的食品。这一天家家炊烟、户户煎炸,用新上市的菜籽油、小麦面制作各式各样的点心。它是人们在农忙期间有意识地自我调节——表达丰收的喜悦,迎接抢种的到来,承上启下缓解连续作战的疲乏。


夏至节具有北方农耕文明色彩,作为那地方的人,我一直称它是村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前两年,它真的被列入县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庙岗是一块贫瘠的土地,上面生活着一代又一代勤劳朴实向上的人民。

穷则思变,为了改变生活,庙岗百姓历来有出外谋生的传统,口头语:“半夜起来下扬州,天亮还在屋后头。”即衍生于此。


至于“下江南”的人和事,庙岗人随口能举出几个例子,相关童谣更是耳熟能详。如饱含艰辛心酸的《江南》:“江南好勤钱,一去二三年,心想回家转,腰里没有钱。”倾诉思乡的无奈、怀亲的苦楚。又如《江南》的姐妹篇《二坝》:“二坝过江,眼水汪汪,再下江南,男盗女娼。”反映在外谋生的境况:农村出来的永远处于社会最底层!尽管困难,他们仍然前仆后继闯荡四方。


庙岗人很相信这句古话:“树挪死,人挪活。”再怎么着,也比穷死在家里好啊。而今,江南许多人自称祖先为巢湖人、柘皋人、庙岗人、浮槎山人,其源头在这里。


❖下图: 周秀才故居

除了凭借手艺出门的,还有许多人在家乡教书育人,以此改变子弟生活。老百姓则抱着“穷不失志”的大原则,想方设法让子女跟随绅士、塾师后面学习。

郑家冲人郑畅初、山周村人周本立、方家洼村人方纯一等塾师,以课徒为业,孜孜不倦引导学子走上新的生活道路。莘莘学子也不负众望,继承了先人好学上进、不甘落伍的干劲、闯劲,先后崭露峥嵘。

像清涧李慰农、尖山杨士彬,载入史册;方家冲的方茂初,成长为北乡传奇人物;鲁集的鲁彦周,以《天云山传奇》奠定了自己在文坛的地位;龚家垄村人姜祖佑,成就在书画,以画牡丹闻名。

鲁彦周故居


最值得一提的是两位自学成才者,为尖山寺梁剑华和先子洼方克逸。梁剑华的作品《姑娘小伙正当年》被拍成电影,名噪一时,后为马鞍山市作协主席;方克逸,专攻楹联撰作。我最喜欢他为抱书桥所题楹联:“唯爱国忧民,非屈子亦能千古;只吟风弄月,来斯桥应愧三分。”此联,写出了抱书桥的分量底蕴,也折射出了作者的精气神……


庙岗的人,有出气。


浮槎山水

庙岗是一块贫瘠的土地,贫瘠的土地上也有冈峦之胜、历史典故。自北而南的连绵青山,是两邑界限。北端浮槎山,名称由来莫辨。

山上曾经建有数十座寺宇:“浮槎传海外,着慈云法雨,同参大脚如来。”号称“北九华”。老人们介绍主寺大山庙时,绘声绘色地说:“年年办庙会,朝山的人长龙一样。庙里的金龙柱子,一人抱不过来……”

山腰合巢泉,即宋代欧阳修为之作记、赞为天下第七的浮槎泉,也是当地人修建义济龙王庙的地方。

山后李鸿章,幼年读书于浮槎山;年届四十来庙里求子并如愿,曾作诗云:“浮槎山角阵云堆,郁郁松楸望不开。历劫尚存忠孝性,济时谁识栋梁材?胸中气概千秋许,身后流言百口哀。葛帔孤儿惭付托,空将双泪寄泉台。”他晚年还将书房更名为浮槎书斋,字少荃改为少泉,号仪叟老人改为浮槎老人。其弟李鹤章亦然,自号浮槎山人,作品结集为《浮槎山人文集》。


浮槎山山口险要

自浮槎山至尖山一线,山口众多,以北山口、东山口最为重要,方志有云:“东山、北山实居巢之门户。”

东山口在南端尖山之下。尖山,乃宋金柘皋之战中的紫金山所在,以尖山寺入录县志。在庙岗口口相传,则因谚语:“尖山戴帽,一天一暴;小口起暴,雨来就颾。”


山下曾建有东山铺,是古代官道“合肥-西山驿-庙岗-柘皋-巢县”中的咽喉。烟云已过,多成传说,然大山依然、清泉依旧。

以大山为依托,庙岗陆续开发建设了九龙口浮山林场、清水涧桃花源、尖山寺水库等小城郊游目的地,尖山脚下的鲁氏宗祠和鲁彦周故居,则是庙岗乡重要的人文景点……


庙岗的山,有前景。

据《昂氏宗谱》载:“昂氏先人来自辽东昂沁部落。元末明初,因避战乱迁至合肥东乡,见尖山附近泉山脚下山清水秀,田园平坦,土地肥沃,宜耕宜牧,遂安居。”



 

思考……

我觉得,古代所谓“土地肥沃宜耕宜牧”,无非刀耕火种自给自足与世无争,但它早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百多年来贫穷落后的事实已经证明那是一条不归路。

地方经济要进步,必须突破传统单一的粗放型农业模式,多条腿走路多渠道出击,像先人下江南那样不畏险阻,义无反顾地跳出一亩三分地。


近些年,庙岗的百春制药有限公司初现规模,还获得“全国蜂产品行业龙头企业”称号,成为中国蜂产品最具影响力十大品牌之一!它的历程和业绩,为庙岗的发展提供了思路,值得借鉴。



我们希望庙岗扭转工农业发展不平衡、商品经济落后的局面,像百春蜂蜜的领路人程文显那样,不屈不挠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


WELCOME TO OUR 庙岗

I HOPE YOU LIKE IT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