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道教演变简史:起源正一:125年——216年

 毓真 2018-08-23


中国缺乏宗教土壤。

虽然现在一直有【儒教】之说,但是此教非西方OR其他如印度、玛雅、埃及、阿拉伯等文化的宗教形态。

在道教出现之前,儒教是在汉武帝时代【前134年】被首次倡议,通常是认为儒教确立的开端,但是汉武帝作为史上三大追仙帝之最大成者【前面是齐宣王和秦始皇,都没他命长、有钱】,他本人包括他的继承人,依然是多种思想兼收并蓄

50年,汉明帝下令去印度找佛教,引入中国后,在首都洛阳建立的第一座官方寺庙——白马寺。

所以,道教作为本土的宗教,出现的时间是比较晚,而且非常有可能是受到了前两者的刺激而产生的。

道教创始人——张陵

第一代天师:张陵



张陵,江苏人,小时候学习儒术,青年转入求道,后在四川成都边的鹤鸣山得道,并且开始传道。

自称【正一】,意思是【真正不二】,世俗称呼为【五斗米道】,因为入他的道需要缴纳五斗米,这个【五斗米道】的称呼并非是唯一对应张陵的门派,应该是当时的道士做法市场价格,也有说是当地少数民族地区的风俗习惯,对于去病后给予巫师的报酬,都是五斗米酬谢。当时的正史书则称呼为【鬼道】【米贼】

张陵的传道区域为巴蜀地区,有理由相信,他得道的部分手段和技术来源于【巴人】,也就是至今为止【悬棺之谜】的主人。

治理结构【治理结构从张陵到张鲁有所演进】

张陵把统治区域分为24个教区【二十四治】,每个教区设置最高领导为祭酒职位的人,所有的教职都是世袭制的。

教区定期开会,主要功能人员拘谨到本地教区领导处,静默、宣讲、登记出生、死亡、婚姻人员修正教籍户口,与会人员参加完聚会后,回家也要把会上宣讲的内容再传遍自己管辖的范围。

发展到后期【张鲁时期】,形成政教合一的政权。

修炼方法

守一:思想起源于老子,简单的说就是守住自己的魂魄,不要让它离开自己的身体
服食:不是重点,或者是没有传承下来,简单的说高级是炼丹,中级是炼药,初级是戒酒戒部分食物
房中术:以成仙为目的地滚床单,有【黄书】【此为书名】一册,现无全本

主要法术手段

祭祀:古人都喜欢祭祀,而张陵提出【神不血食】,所以他是反对当时的祭祀方法的,认为是只能招来批着神衣的鬼怪来,反而招祸。所以他的祭祀用品就相对简单。
禁咒:用符咒禁锢鬼神,让他们离开或者KC
解除:向神明述说自己的罪行,获得神明的谅解,类似忏悔术

发展到后期,张鲁时期,出现【涂炭斋】,就是若干法师,将祈求人围在法坛中,祈求人披头散发,满脸涂黑,四肢反缚,头、颈用粗绳固定在架子上,然后向神明祈祷的仪式。
【这种野蛮的求神方法在现在落后地区的巫术中依然可以看到,可能就是张鲁从他们那边学来的】

传承:
第一代天师张陵与夫人,传给自己的儿子
第二代天师张衡与夫人,传给自己的儿子 【正史说,此夫人好颜色,就是容貌很漂亮】
第三代天师张鲁与夫人

发展历程
张陵在126-144年于四川创立正一教,后不知所踪,由张衡继承,张衡在历史上的资料不多。
其孙张鲁,投靠当地军阀刘焉后,前往汉中地区,将当地活跃的另一个【五斗米道】主持人张修【四川人】打败杀害,吞并了张修的领土与势力,建立了汉中政教合一的政权【并没有称王】。
215年曹操讨伐,破城,张鲁投降。曹操与张鲁开展了联姻,并将张鲁家族及汉中地区主要家族迁往河南,正一教教区分裂,216年张鲁死后,古*正一教就淡出了历史舞台。

著作
以张陵名义编著的经典大多是后世托伪之作。
【老子想尔注】疑为张鲁所作,记在张陵名下,今无完本
【黄书】今无完本

-------------------------------------------------

被消灭的太平道

与张陵同期存在的另一道教流派,太平道,创始人张角,河北人,在168-184年传道,因为创立时间晚于张陵,所以还是尊张陵为道教创始人。

张角,信奉【太平经】、【太平清领书】【此两本书今无完本】的思想,管理手法与张陵相似,他活跃在汉朝的中心地带,在洛阳也有相当的影响力。

他将教区划分为36方,每方几千人-万人不等,分布在汉朝东部地区八大州,在全国的规模远远高于偏安一隅的正一教。

治病时也是收取五斗米的费用,主要是法术手段为
一、静室思过,如果疾病还未痊愈,则
二、由祭酒带来,习读【道德经】,如果疾病还未痊愈,则
三、请禱,将自己的罪过书写三分,投入水中、埋于地下、扔入山野

史书记载,当时很多百姓都变卖家产,加入太平道⊙0⊙

184年,太平道起事,因为参加人头带黄巾,史称【黄巾军】,9个月后被镇压,张角当时已去世。

因为这个缘故,太平道基本上是被消灭在历史下了。

-------------------------------------------------------------

划时代的著作

前10年【太平经】
130年【太平清领经】

因今无完本,只有零星记载残卷等,所以一般两书合在一起介绍,大体来说,太平经奠定了道教的基本教义:承负、乐生、行善

150年 【参同契】

张陵,江苏人,小时候学习儒术,青年转入求道,后在四川成都边的鹤鸣山得道,并且开始传道。

自称【正一】,意思是【真正不二】,世俗称呼为【五斗米道】,因为入他的道需要缴纳五斗米,这个【五斗米道】的称呼并非是唯一对应张陵的门派,应该是当时的道士做法市场价格,也有说是当地少数民族地区的风俗习惯,对于去病后给予巫师的报酬,都是五斗米酬谢。当时的正史书则称呼为【鬼道】【米贼】

张陵的传道区域为巴蜀地区,有理由相信,他得道的部分手段和技术来源于【巴人】,也就是至今为止【悬棺之谜】的主人。

治理结构【治理结构从张陵到张鲁有所演进】

张陵把统治区域分为24个教区【二十四治】,每个教区设置最高领导为祭酒职位的人,所有的教职都是世袭制的。

教区定期开会,主要功能人员拘谨到本地教区领导处,静默、宣讲、登记出生、死亡、婚姻人员修正教籍户口,与会人员参加完聚会后,回家也要把会上宣讲的内容再传遍自己管辖的范围。

发展到后期【张鲁时期】,形成政教合一的政权。

修炼方法

守一:思想起源于老子,简单的说就是守住自己的魂魄,不要让它离开自己的身体
服食:不是重点,或者是没有传承下来,简单的说高级是炼丹,中级是炼药,初级是戒酒戒部分食物
房中术:以成仙为目的地滚床单,有【黄书】【此为书名】一册,现无全本

主要法术手段

祭祀:古人都喜欢祭祀,而张陵提出【神不血食】,所以他是反对当时的祭祀方法的,认为是只能招来批着神衣的鬼怪来,反而招祸。所以他的祭祀用品就相对简单。
禁咒:用符咒禁锢鬼神,让他们离开或者KC
解除:向神明述说自己的罪行,获得神明的谅解,类似忏悔术

发展到后期,张鲁时期,出现【涂炭斋】,就是若干法师,将祈求人围在法坛中,祈求人披头散发,满脸涂黑,四肢反缚,头、颈用粗绳固定在架子上,然后向神明祈祷的仪式。
【这种野蛮的求神方法在现在落后地区的巫术中依然可以看到,可能就是张鲁从他们那边学来的】

传承:
第一代天师张陵与夫人,传给自己的儿子
第二代天师张衡与夫人,传给自己的儿子 【正史说,此夫人好颜色,就是容貌很漂亮】
第三代天师张鲁与夫人

发展历程
张陵在126-144年于四川创立正一教,后不知所踪,由张衡继承,张衡在历史上的资料不多。
其孙张鲁,投靠当地军阀刘焉后,前往汉中地区,将当地活跃的另一个【五斗米道】主持人张修【四川人】打败杀害,吞并了张修的领土与势力,建立了汉中政教合一的政权【并没有称王】。
215年曹操讨伐,破城,张鲁投降。曹操与张鲁开展了联姻,并将张鲁家族及汉中地区主要家族迁往河南,正一教教区分裂,216年张鲁死后,古*正一教就淡出了历史舞台。

著作
以张陵名义编著的经典大多是后世托伪之作。
【老子想尔注】疑为张鲁所作,记在张陵名下,今无完本
【黄书】今无完本

-------------------------------------------------

被消灭的太平道

与张陵同期存在的另一道教流派,太平道,创始人张角,河北人,在168-184年传道,因为创立时间晚于张陵,所以还是尊张陵为道教创始人。

张角,信奉【太平经】、【太平清领书】【此两本书今无完本】的思想,管理手法与张陵相似,他活跃在汉朝的中心地带,在洛阳也有相当的影响力。

他将教区划分为36方,每方几千人-万人不等,分布在汉朝东部地区八大州,在全国的规模远远高于偏安一隅的正一教。

治病时也是收取五斗米的费用,主要是法术手段为
一、静室思过,如果疾病还未痊愈,则
二、由祭酒带来,习读【道德经】,如果疾病还未痊愈,则
三、请禱,将自己的罪过书写三分,投入水中、埋于地下、扔入山野

史书记载,当时很多百姓都变卖家产,加入太平道⊙0⊙

184年,太平道起事,因为参加人头带黄巾,史称【黄巾军】,9个月后被镇压,张角当时已去世。

因为这个缘故,太平道基本上是被消灭在历史下了。

-------------------------------------------------------------

划时代的著作

前10年【太平经】
130年【太平清领经】

因今无完本,只有零星记载残卷等,所以一般两书合在一起介绍,大体来说,太平经奠定了道教的基本教义:承负、乐生、行善

150年 【参同契】
作者:魏伯阳
此书是炼丹之书,历史上注释者无数,但是大部分人也承认,此书不是完全看得懂。
书中大部分的名词,为后世丹道常用,有意跨入金丹期者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