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田楷”在当代为什么争议这么大?看了他们行书就明白了

 ljf2623 2018-08-23

在我们书法圈,存在争议的有很多,不论是关于人,还是关于字;我个人觉得,在书法层面存在争议的,置于某种程度上,是可以被我们理解所接受;而“丑书”、“射书”、“盲书”等,在书法层面就不是存在争议的问题,因为这些字的存在,从根本上就没有争议可言,纯属于瞎胡闹。

存在争议的,我们都知道,如“田楷”,那有没有人想过“二田”的楷书在当代为什么争议这么大,有人说“田楷”,是美术字,没有欣赏可言,有人说“田楷”,极度简化了欧体,已经没有古法,有人说“田楷”是当代书法的一种创新......说法很多,支持或不支持,反正每一种说法给人感觉都七、八分道理。我觉得,我们去学一种书体,不仅仅要集中考虑该书体本身的争议性,还要注重我们精学了该书体后,对我们日后学习书法的影响程度。故此,我们不妨以“二田”的行书为角度,去回答“二田”的楷书为什么争议这么大。

客观的说,田的行书水平,确实挺高的。

但我们作为学习者,不仅仅要看到字的一个水准,还要看到其不足点;实地说,这行书基本被田的楷书所束缚了,用两个字形容——“工稳”;而对他本人来讲,这种束缚就是他精学“田楷”后所带来的影响。这或许才是争议存在的根本点。

我们切换下角度,唐楷到至今,争议从来就没间断过,也是这个根本点所致,如欧阳询的行书极度被其欧体所束缚,那“田楷”是不是也这样?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精学他们楷书的人的行书或草书作品上客观剖析。(当然,这是总体上的剖析)

唐人之后,精学欧体的人很多,出现两种分化,一是没学好欧体,另一学的一流,但他们的行书或草书,基本没有出现被欧体束缚的情况。(这个书友自己查下,本文就不举例了)而精学“田楷”的人呢,不存在这两种分化的情况,基本都学的一流,我们很难评出谁的水平高点;且他们行书作品,基本上都出现了同“二田”的行书一样的情况。(这个,书友自己可以去查,网上搜索,或某群里就有)

我们再看几幅:

觉得怎么样?同样客观,确实不错,还是有古法的;但我们学习书法久了,再看这字,总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感觉,尤其后期我们能越来越读懂古帖后。

为什么这样呢?原因很简单,假使最初有三十种变化丰富且相互配合的用笔方式,我们十年精学它们,还不一定能掌握下来;现将这三十种简化至十种可以配合的用笔方式,我们同样精学它们十年,不能说炉火纯青,游刃有余还是可以的,日后我们用笔基本也在这十种方式里,且形成了一种本能化;这基于我们人的肌肉记忆,没办法的。举个很客观的例子,同样是司机,一司机在驾校当了十年的教练,一当司机在外工作十年,经常跑高速;这两类人就一般人来讲,他们驾驶技术都非常好,基本上也看不出什么区别,但当他们两类人处理同样紧急路况,前者相对会更完美,偏于应即时路况而采用相应的处理,后者呢,会本能地用上日常教学员那几步去处理路况。

总结:我们学习书法,前期的启蒙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我们后期的学习;学习更在于自己变动,没学好更多在于自己;在书法层次,对存在争议的,我们不要动不动去怼别人,从根本上这无济于事,有些话少说或不说,才是我们学习书法最好态度,如“说什么说,有本事,你拿笔写写”,这很不理智的;我们说冰箱不好,难道自己还要制冷?关键在于,说的要客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