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初见李茹一师姐是在一次她的宣讲会上。她所讲的东西干货满满,举手投足间又充满亲和力。她是第一个获得澳大利亚葡萄酒全额奖学金的中国人;是澳大利亚葡萄酒局的官方讲师,是宁夏大学的葡萄酒讲师。在过去十年间,她所取得的成就,一直照耀着后辈前行的路。 引言 “无论多么牛逼的事业 都要有傻逼一样的坚持” By 李茹一 她是我的学姐和导师,所以整个采访的设计都我都带有一种敬畏之心。但当采访开始的时候,她的平易近人,让我度过了格外愉快的一小时。 现状 ”能具体介绍一下现在在做什么工作吗?“
缘起 “能说说为什么选择了葡萄酒行业吗?” 误打误撞,从懵懂到热爱。 也许我们的起点都是机缘。 ”我高中特别喜欢学生物,于是大学就报考了生物工程。拿到录取通知书才看到后面括号还写了葡萄与葡萄酒工程方向。所以算是误打误撞进入葡萄酒行业 。“ “为什么选择了去澳大利亚呢?” 茹一说,受到导师李华的影响:”要多出去看看,看得更多才能想得更远。“ 于是在西农完成学业后然后申请出国留学。格外值得一提的是:茹一在2008年获得的阿德莱德大学全额奖学金,是第一个拿到葡萄酒专业全额奖学金中国人。据说该奖学金当时面相全球只招生10人,包括所有的专业。 感受 ”你是如何看待澳大利亚的葡萄酒文化?“ 百花齐放,不按规矩出牌。 酿酒师有些就是其他方面的艺术家。 “2000年我到西农读葡萄酒,那时中国葡萄酒发展很慢,只能从很小的角度了解到葡萄酒这个行业。和中国葡萄酒产业相比,澳洲葡萄酒行业百花齐放的。大品牌大酒厂有他的做法,中小型酒庄有中小型的做法。尤其是见了很多酿酒师,有的是科班出身的,有的以前是做艺术,做医生的。一下子,你感觉原来不是科班出生的也能做出好酒。就好比以前从一个房间望向一扇窗,只能看到一面的风景;到了澳洲就像走近楼顶的窗,从这里向外望,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的风景。 然后就对一个行业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就像我们中国人可能更擅长从课本里学习知识,并按照书本知识来操作。在澳洲很多人做酒是有更多的的热情和激情,或者说他们不按规矩出牌,而且很多时候做出来的东西被人们欣赏。完全打开了你的思维。把你对一个事情很传统的看法,转变成多样性的看法。“ 我们新来这片土地,师姐的观点我非常赞同。但我希望了解更多,为什么澳洲酒在这几年这么红?为什么澳洲酒受中国欢迎?是有什么屠龙术还是运气? 思辨 “和其他新世界酒相比, 澳洲酒在中国的市场的潜力到底如何?” “相对而言我对其他国家像美国加拿大的酒我喝的不多,不能做一个全面的评价。站在中国的消费者的市场来说,澳洲酒是做的远远超前于其他新世界的酒,这都取决于澳洲背后的科研院所和机构的运作。别的新世界国家在中国市场做的营销少,并没有这么深刻的来了解我们中国人的口感和喜好 。” ”澳洲葡萄酒不仅仅是市场前线的人在做,澳大利亚葡萄酒局也做,澳洲的营销团队也在做。整个澳洲酒的机制是联动的,是一个闭环。澳洲葡萄酒行业是如何运作的呢?他们是通过营销来调查中国消费者的口感,酒局又会做出正确的政策规划,从而带动大中小生产商。总的一句话就是,澳洲葡萄酒产业把大家伙联合起来,一起做中国人喜欢喝的葡萄酒。“ 一个联合的机制,一边教育,陪伴中国消费者的味觉一起成长。 “选择澳洲酒的中国消费者数量将来会多于法国或者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吗?” “我感觉会!整体感觉是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这些传统型酿酒国家,是在教育中国消费者如何欣赏他们酿的酒。相当于是中国消费者是被动地被教育如何欣赏他们的好酒。欧洲有着深远的葡萄酒历史,喝葡萄酒是吃饭聊天的必备,从小就在葡萄酒里长大。就像我们中国人聊天聚会都得喝茶打麻将。” “对中国消费者来说葡萄酒是外来文化,那我们能否这么迅速地接受葡萄酒文化,并以他们的喜好作为自己的喜好的?是不是大部风中国消费者都喜欢干红波尔多赤霞珠呢?“ ”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就我一个葡萄酒人来说,我的家人和非葡萄酒科班的朋友都不是很懂葡萄酒。你问他们喜欢葡萄酒吗,他们说不喜欢干涩的感觉,舌头动不了。大多数中国消费者对葡萄酒固有的印象就是干红赤霞珠。很多人并不知道葡萄酒也有很多种类,像气泡酒,莫斯卡托甜型酒,桃红葡萄酒。这类酒没有干红那么干,带着甜味,带着气泡,很适合才接触葡萄酒的人喝。“ ”而澳洲呢,并不完全是在教育中国消费者如何欣赏澳洲的葡萄酒。澳洲葡萄酒产业是来感知我们中国消费者,调查我们喜欢什么样的口感,然后就把澳洲酒的风格对我们中国消费者做一个迎合。所以更多的是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不是被动式的教育和引导。“ 期待 ”对中国葡萄酒行业态度和希望?“ 未来如何,还看今朝的你。 ”中国葡萄酒的未来关键在人,还有政府的支持。“ “所有的事情还得看人来做。就我身边的人来说,宁夏这边的,有一群本地(西农,宁大和中农)还有一些留学生。这群人对葡萄酒的热情将是我们中国葡萄酒行业最大的助力。也许能获得成功最大的原动力。这和政府的扶持也是分不开的。在宁夏本地来说,从政府到专业的产业局都对这个行业有很大的支持,比方说政策上的支持,协助葡萄园投资的勘察,品牌建立。这对一个产区的酒庄来说都是一个正面的影响。” 让我们试想一下,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成功的中国葡萄酒又会是怎样的呢? “师姐,你能给正在葡萄酒行业奋斗小伙伴们的最好的建议是什么?“ ”在中国或者国外的中国学生们做酿酒的人都非常少,因为酿酒对持续性体力要求很高。但我只能说以我有限的工作经历(入行18年)我觉得就是说只要你坚持下来了,只要你积累了10年以上的经验,都会很了不起会有所成就。但是这么长时间的积累都是需要热情的。茹一姐建议大家去看一些已经在这个行业做了10年的人,去看一下他们的状态,足了解一下他们对这个事业整体的一些想法,会能感受到更多。只看两三年的发展真的很受限。“ ”酌蒲萄公社做的事情,你怎么看?“ “我在澳洲这10年,看到,从巴罗萨只有1个中国人工作开始,到现在澳洲葡萄酒行业已经有了许许多多的中国人。酌蒲萄在试做,在不断调整,在做信息做整个品鉴。我觉得不论方向如何,只要坚持做下去。坚持到底,都会有好的结果。” ”因为无论多么牛逼的事业,都要有傻逼一样的坚持。“ 最后再此感谢茹一师姐百忙之中腾出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这是一次受益良多的尝试,同时也是对我们同行或者不同行的朋友们的一种鼓励。我们希望《杯酒人生》能用那些走在前沿的人的光辉,照亮你坚持的每一步。勇敢走下去,也许下一个小小的一步,就是你需要的那一步。 文/大晨子 编辑/Jose , 小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