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305期:《杨家太极拳老拳谱32目》 理论体系探啧(二)

 文苑书店66 2018-08-23

作者/江澜 ⊙ 编辑/张宏婉


导读李时珍的命门与三焦一体一用,鼻窦为命门之窍的理论,为让纯粹内壮的气功,得以巧妙地与武术形态相结合创造了理论基础;也让坐式、卧式的小周天功法,演进为任督统领、跷维相连的大周天功法;在此基础上,逐渐将纯粹强身健体的运动形式,演进为“知觉运动”为核心训练体系的,身心合一、性命双修的人格完善体系。


《杨家太极拳老拳谱32目》

理论体系探啧(二)


2、人格结构:精气神

《太极体用解》云:“理为精气神之体,精气神为身之体。身为心之用,劲力为身之用。心身有一定之主宰者,理也。精气神有一定之主宰者,意诚也。”《太极文武解》云:“文者,体也;武者,用也。文功在武,用于精气神也,为之体育;武功得文,体于心身也,为之武事。”精气神,用于身,体于心,用于理,体于意诚,潜移默化于每一位中国人的身心之间,构成了传统中国人的独特的人格结构。(图八)


气,由“”与“”简化而来。

炁,上面是无,下面四点为火,意思是一种无形的看不见的能量。《性命圭旨》认为,人十月怀胎,得自父母的祖炁为24铁,相当于旧制的1两。而一旦呱呱落地,来到世界上的一刹那间,仿佛像是手机接通了云端的存储,立刻开始下载来自天地的正炁。天地正炁合计为360铁,合旧制15两。两者相合为老秤一斤。《性命圭旨》对来自父母的能量称作“祖炁”,貌似现代科学所称的“基因”,而“盗”得天地的“正炁”,更像是“死而不朽”的文武圣神,他们代代上传到云端的各类软件。这是华夏文明代代承继的正能量。“祖炁”与“正炁”,构成了人之初最为基本的先天元炁,也是人与动物最为根本的区别之所在。就像是手机,这是“人”牌手机的初始设置。

,水谷入胃,化生气血。营气以和调五脏,洒陈六腑,内壮肉膜络,外壮骨筋脉。卫气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像是手机的防毒软件,抵御外邪侵入。

先天之与后天之,构成了人格结构中维持“身心”日常运作的行为态势与基本面貌。

先天至精,一氤氲的赋命,构成人格结构中最为本源的元精。人生之初,赤子混沌,这元精著于祖窍,昼居二目,而藏于泥丸,夜潜两肾,而蓄于丹鼎。《黄帝内经》云:“女子七岁,神气盛,齿更发长……丈夫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益写……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写。”“夫精者,生之本也。”“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发毛长,脉道以通,血气乃行。”

后天,五脏六腑在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的共同作用下,也逐渐生化成精,这些后天之精与先天的至精,构成了人格结构中司生殖、化生天癸、主齿发筋骨、宣发七情六欲的生生不息的生理能量。《黄帝内经》说:“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这些生理能量作用于身心,又直接与七魄相关联。

原始真如,一灵炯炯的理性,构成了人格结构中最为基本的元神。《黄帝内经》说: “两精相搏谓之神”,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的相互作用,生化成后天之神。先天的元神与后天两精相博而生化的神,构成了人格结构中与天地之理相贯通,以天地之理为法则,制约引导精气运行的心理能量。人的心理能量,作用于身心,由“任物”到“处物”乃至 “应物”,是一个逐渐完善,逐渐递进的过程。“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太极拳的“应物自然”的至高境界,不是一蹦而就的,一定是在不断的拳架、推手训练过程中,由任到忆,由忆到存,因志而存变,因思而远慕,由审识处物以臻随感而应,应物无方。这一过程中,“心”这款软件的升级,又必须是在“身”的不断的修炼中得以完成。“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先天元神与后天之神相互作用于身心,有直接与三魂相关联。

精能化气,气能化神,神能还虚,三者又相互制约相互提升,散发出中华文明特有的人格魅力。优秀的人格结构,应该是炼魂制魄,惩忿室欲,降龙伏虎,戒噎戒色,炼情归性,是故,圣人,以魂运魄。而通常的人格结构中,烦恼妄想扰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是故,众人,以魄摄魂。

《人生太极解》云:“此言口、目、鼻、舌、神、意使之六合,以破六欲也,此内也;手、足、肩、膝、肘、胯亦使六合,以正六道也,此外也。”太极拳解决了通过心的六合,以破六欲,身的六合,以正六道的这样一种身心合练的方式,旨在完善人格结构中以魂运魄的功能。(图九)


3、能量的枢纽:命门三焦

精气神的人格结构中,“气”,是每个人在各个不同的阶段,实时所呈现的某种生存态势,这一态势,是由内而外的,而且是能代表过去、今天、将来一个时间段的形态与趋势;而“精”则是维系人生存的一种生理能量,是呈现每个人不同生存态势的基本能量;“神”则是提升生存态势的一种心理能量,同时也能排遣“精”这种生理能量,在其转化过程中所积累的各类负能量(心理熵),诸如喜、怒、忧、思、悲、恐、惊给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精气神三者构成的人格结构,构成了生物能、生理能、心理能之间相互的转化相互的制约。

人的“身心”,从汲取天地间各类生物能量,通过口腔、肠胃、脏腑各个器官的转化,让由生物能量转化成的“水谷之气”,生化为诸类生理能量、心理能量。这期间,需要有一个综合的能量输送、生化、排泄、转换系统。传统中医理论藏象学说中的五脏六腑,担纲起了这一功能。而五脏六腑中,尤其值得一提的便是六腑中的三焦。

焦者,从,从火。说文云:火所伤也。熏烤之意。引申为一种能量。西学东渐后,将西方物理学中的能量和机械功的衍生单位翻译为“焦耳”或“焦”,也是因为“焦”本身所具有的能量概念。《难经》云:“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三十之胡桃云:“三焦者,元气之别使;命门者,三焦之本原。盖一原一委也。命门指所居之府而名,为藏精系胞之物。三焦指分治之部而名,为出纳腐熟之司。盖一以体名,一以用名。其体非脂非肉,白膜裹之,在七节之旁,两肾之间,二系着脊,下通二肾,上通心肺,贯属于脑,为生命之源,相火之主,精气之府。人物皆有之,生人生物皆由此出。灵枢本脏论已著其厚薄缓结之状”(图十)


传统中医限于解剖学的落后,“其体非脂非肉,白膜裹之”云云,自然不足采信。但李时珍将三焦与命门合二为一,一原一委,一体一用,上通心肺,下通二肾,“藏精系胞”、“出纳腐熟”、“为生命之源,相火之主,精气之府”等等,对后世的命门学说以及太极拳理论的完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中医中的“命门”学说,到了明季赵献可、张景岳才得以完善。赵献可被尊为“命门”学派的创始人,他学尊东垣、薛己,主张“命门乃人身之君”,“乃一身之太极,无形可见,两肾之中是其安宅”。人称“张熟地”的张景岳,私淑温补学派前辈人物薛己,认为阴与阳这一对立统一体中,阳是起主导作用的,提出“阳强则寿,阳衰则夭”,而阳气之根在命门,命门主乎两肾,所以养阳必须养命门。他说:“命门主乎两肾,而两肾皆属于命门。故命门者为水火之府,为阴阳之宅,为精气之海,为死生之窦,若命门亏损,则五脏六腑皆失所恃,而阴阳病变无所不至”。他在《类经附翼》强调:“故命门者,为水火之府,为阴阳之宅,为精气之海,为死生之窦”。其实,他们的命门学说,无不深受李时珍的影响。

32目分别在《人生太极解》、《太极平准腰顶解》两目,都出现“两命门”一词。传统中医理论,从《黄帝内经》一直到后世的《类经附翼》,虽然命门所指,没有定论。但是不管是“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还是“命门主乎两肾,而两肾皆属于命门”,抑或“在七节之旁,两肾之间”,命门,只有一个。这一点,是无可争议的。那么,32目的这两处“两命门”是怎么回事呢?

《人生太极解》云:“颅丁火,地阁承浆水,左耳金,右耳木,两命门也,兹为外也”,结合上文的脏腑内五行,此节讲的是人体头部的外五行。所以,此节“两命门也”句,应该是有衍文的。二水以为,完整的语句应该是“鼻窦,两命门,土也”。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卷三十四·辛夷》中则说:“鼻气通于天,天者,头也、肺也……脑为元神之府,而鼻为命门之窍……”(图十一)他认为,命门是两肾之间,而且是有形质之体(当时的解剖学落后),他强调命门为生命形成之本原,精气之府,相火的发源地。窍者,空也。诚如两目为肝窍,口为脾窍,耳为肾窍,舌为心窍,两鼻孔,则为命门之窍。李时珍的这一观点,一改《黄帝内经》以来,各派医家一贯所认为的“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的观点以及“肺主鼻,在窍为鼻”的观点。



《太极平准腰顶解》后半段,通常被读成“车轮两命门,一(dao,四声)摇又转。心令气旗使,自然随我便……”五言二十句的打油诗,而此节在1953年7月1日,田兆麟老师刊行的《太极拳手册》中则被分句读为“车轮两,命门一,霏摇又转,心令气旗,使自然,随我便……”这一句读,也可以从陈炎林《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一书得以证实。此书《太极拳之腰腿》一节中云:《太极拳老谱》中云‘车轮轮。命门一。霏摇有转。心令气旗。使自然随我便。满身轻利者。金刚罗汉练。’可见命门之重要也。”(图十二)


我们仅仅从一门强身健体的功法角度,来考量传统健身方式的演进,从易筋经的揉膜到太极拳的知觉运动,无疑是一个质的飞跃。而这一飞跃的关键之处就是,人们开始将原先侧重的腹部的“玉环穴”,开始关注腰部的“命门”了。另外,人在呼吸之时,鼻窦为命门之窍,显然比鼻为肺之窍,对隔膜的沉降要求也更高。而这一要求,也决定了只有逆腹式呼吸,才能让呼吸更为深入绵长。由此可见,李时珍的命门与三焦一体一用,鼻窦为命门之窍的理论,为让纯粹内壮的气功,得以巧妙地与武术形态相结合创造了理论基础;也让坐式、卧式的小周天功法,演进为任督统领、跷维相连的大周天功法;在此基础上,逐渐将纯粹强身健体的运动形式,演进为“知觉运动”为核心训练体系的,身心合一、性命双修的人格完善体系。《十三势行工歌诀》之“命意源头在腰隙”、“刻刻留意在腰间”,不管是“腰隙”还是“腰间”无不在强调太极拳中命门三焦的重要。

(待续)


[本文摘自《武当》2015年6期由太极禅话慧馆(微信号taijihuahui)

[本文摘自《武当》2015年6期由太极禅话慧馆(微信号taijihuahui)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