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石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滇人就创造出了辉煌的青铜器文化。秦代以后,汉文化不断传到西南边疆,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在路南设立谈稿县。南昭、大理国时期,世代生活在路南的落蒙部得到发展壮大,成为三十七部中的强大力量。元初置为落蒙万户府,其辖地达弥勒、陆良、师宗等地。1276年(元至元十三年),元政府设立云南行省调整政区之机,将落蒙万户府消弱为州,并命名为路南州,下辖邑市、弥沙二县,隶属于澄江路。1287年(元至元二十四年),并弥沙入邑市县,路南州领邑市县。明因元制,仍设路南州,隶属于澄江府。1490年(明弘治三年,废县入州。清代仍袭明制。1913年(民国2年)废州设县始称路南县。先隶滇中道,后废道隶于省,1948年(民国37年)又隶于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属宜良专区,1954年属曲靖专区。1956年成立路南彝族自治县,至1958年被裁并入宜良,1964年始恢复路南彝族自治县建制,仍隶属于曲靖专区。1984年路南彝族自治县划归昆明市管辖。
石林彝族自治县,原名路南彝族自治县,东部和南部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弥勒县接壤,北部与曲靖市陆良县接壤,西部和西北部与昆明市宜良县毗连。因境内的世界自然遗产石林地质公园而改名。云南石林,海拔1500m-1900m之间,属亚热带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约16度,距省会昆明78公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是世界唯一位于亚热带高原地区的喀斯特(溶洞)地貌风景区,素有"天下第一奇观"、"石林博物馆"的美誉,是首批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与北京故宫、西安兵马俑、桂林山水齐名。主要景点有:
大 石 林 整个景区由密集的石峰组成,有如一片石盆地。这里的石林直立突兀,线条顺畅,并呈淡淡的青灰色,最高大的独立岩柱高度超过40米。其中有"莲花峰"、"剑峰池"、"千钧一发"、"极狭通人"、"象距石台"、"幽兰深谷"、"凤凰梳翅"等典型景点,最著名的当数龙云题词"石林"之处的"石林胜境",而"望峰亭"为欣赏"林海"的最佳处。
 小 石 林 与密集的大石林相比,邻近的小石林便显得疏朗、清雅、秀美。宽厚墩实的石壁像屏风一样,将小石林分割成若干园林。小石林中最有名气的景点当数"阿诗玛",当夜幕降临,彩灯映照,更是五彩斑斓,妩媚动人。
 步 哨 山 因清末石林彝民义军首领赵发曾在此山驻防,设步哨巡山而得名。山顶海拔1796.7米,高出大石林望峰亭近50米,为石林景区海拔最高处。登高远望,林海松涛,柱石参差;漫步山间,石林卓越,剑峰罗列。景点中有巨型腹足类化石、珊瑚化石等海洋生物化石,记录着2.7亿年前石林地区生机勃发的海底世界。

李子园箐 李子园箐在环林路以外,方圆数十里的荒山野丘上,感受与大、小石林截然不同,在环林路东南约300米处的丛林石壁上,有一片古崖画,画着奔放粗犷的人、兽、物、星月等图像,据有关专家考证后认为,这属原始宗教内容,与广西左江崖画的人物极为相似。
万年灵芝 紧邻李子园箐的比目潭旁,石山顶上有一座高约15米的石峰,上大下小,犹如一朵巨大的灵芝,因而得名。
乃古石林 乃古石林即黑松岩景区,位于石林景区以北8公里处。乃古石林的的石头,大多呈城堡状、塔状、蘑菇状。还有很多的尖顶状石柱,在上端它们彼此分离,根基部却都连在一起,组成石墙、石城和石阵。其石峰呈黑色,给人截然不同的感觉,且比石林景区广阔,独具荒凉、粗犷、古拙之美,更给人以回归自然的心旷神怡之感。入口处有白云湖,水平似镜。  《阿诗玛》的传说
从前,有个叫阿着底的地方,贫苦的格路日明家生下了一个美丽的姑娘,给她起名阿诗玛。她像一朵艳丽的花,能歌善舞,她绣花、织麻样样能干,在小伙子身旁像石竹花一样清香。 阿黑是个勇敢智慧的撒尼小伙子,他的父母在他12岁时,被土司虐待,相继死去。他被财主热布巴拉抓去服劳役。一天,他为主人上山采摘鲜果迷了路,遇到了放羊的小姑娘阿诗玛,她把阿黑领回家,被阿诗玛的阿爹、阿妈收养为义子。从此,阿黑和阿诗玛,两小无猜,相亲相爱。阿黑从小爱骑光背马,骑起来矫健如飞,挽弓射箭,百发百中。他的义父格路日明,把神箭传给了他,使他如虎添翼。在这年的火把节,阿诗玛向阿黑吐露了真情,愿以终身相许,立誓不嫁他人,这对义兄妹便双双订了亲。
有一天,阿诗玛前去赶街,被阿着底财主热布巴拉的儿子阿支看中了,他要娶阿诗玛做媳妇,央求父亲热布巴拉请媒人为他堤亲。热布巴拉请了有权有势的媒人海热,海热到了阿诗玛家,用他那麻蛇般的舌头,夸热布巴拉家如何如何好,怎么怎么富,阿诗玛嫁过去怎样怎样享福……海热还威胁道:"热布巴拉家有钱有势,阿诗玛要是不嫁过去,就惩罚她们一家。"阿诗玛不管海热怎样威胁利诱,就是不嫁。 秋天,阿黑要赶着羊群到很远的滇南热地方去放牧。阿黑走后,热布巴拉便派打手和家丁抢走了阿诗玛。想让阿诗玛磕了头,生米做成熟饭,不嫁也得嫁。阿诗玛忠于她与阿黑的爱情,在威逼利诱面前,拒绝与阿支成亲。阿支恶狠狠地骂道:"你不答应嫁给我,就把你家赶出阿着底,他还命令家丁用皮鞭狠狠地抽打阿诗玛,阿诗玛被关进了黑牢,但她坚信,只要阿黑哥知道她被关在热布巴拉家,一定会来救她。 阿黑正在牧羊,报信的人向他报告了阿诗玛被抢的消息。阿黑闻讯后,立刻跃马扬鞭,赶回家来搭救阿诗玛。热布巴拉家门口紧闭铁门,阿支提出要与阿黑对歌,唱赢了才准进门。有才有智的阿黑,越唱越起劲,终于唱赢了,阿支只得让他进了大门。但阿支又提出要和阿黑赛砍树、接树、撒种。阿黑件件都胜过了阿支。阿黑被安排睡在一间没有门的房屋里。半夜,热布巴拉指使他的家丁放出3只老虎,伤害阿黑。阿黑拿出弓箭,对准老虎"哩哩嗅连射三箭,射死了老虎。第二天,热布巴拉父子再也无计可施,答应放回阿诗玛。可当阿黑走出大门等候时,热布巴拉又立即关闭了大门,不放出阿诗玛。
阿黑忍无可忍,连连射出三箭。第一箭射在大门上,大门立即被射开;第二箭射在堂屋柱子上,房屋震得嗡嗡响;第三支箭射在供桌上,震得供桌摇摇晃晃。热布巴拉吓慌了,连忙命令家丁拔下供桌上的箭。可是,没人能够拔得下。他们只好叫人打开黑牢门,放出阿诗玛,向她求情道:"只要你把箭拔下来,我马上就放你回家。"阿诗玛走上前去,像摘花一样,轻轻拔下箭,然后同阿黑一起,离开了热布巴拉家。 热布巴拉父子心肠歹毒不肯罢休,又想出丧尽天良的毒计。他们知道,阿黑和阿诗玛回家,要经过十二崖子脚,便勾结崖神,要把崖子脚下的小河变大河,淹死阿黑和阿诗玛。正当阿黑和阿诗玛过河时,洪水滚滚而来,阿诗玛被卷进漩涡,阿黑只听到阿诗玛喊了声"阿黑哥来救我",就再也没听见她的声音,没看见她的踪影了。
阿诗玛不见了,阿黑挣扎着上了岸,他大声地呼喊:"阿诗玛!阿诗玛!阿诗玛!"可是,只听到那十二崖子顶回答同样的声音:"阿诗玛!阿诗玛!阿诗玛!" 原来,十二崖子上的应山歌姑娘,见阿诗玛被洪水卷走;便跳入洪水,救出阿诗玛,一同在十二崖子住下。阿诗玛变成了石峰,变成了抽牌神(回声神)。从此,你怎样喊她,她就怎样回答。 阿黑时时刻刻想念阿诗玛,每天吃饭时对石崖子喊:"阿诗玛!阿诗玛!"那站在石崖子上的阿诗玛便应声:"阿诗玛!阿诗玛"。 阿爹、阿妈对着石崖子喊:"爹妈的好?呀!好?阿诗玛!"石崖子上的阿诗玛同样地应声:"爹妈的好?呀!好?,阿诗玛!" 阿诗玛的声音永远回荡在石林;她的身影,已经化成石头,永远和她的乡亲相伴。从此,你怎样叫她,她就怎样回答。她的声音,她的影子永远留在了人间。
现在阿诗玛已经成为彝族女子的代称,阿诗玛和阿黑的爱情故事,塑造了美丽善良,勤劳勇敢的撒尼姑娘阿诗玛的形象,表现了彝族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坚强意志,歌颂了彝族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反抗邪恶势力的斗争精神。同时,阿诗玛的传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撒尼人的社会生活,为研究彝族撒尼人的政治、经济、艺术、宗教、风俗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白头心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