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世纪盔甲 I

 西方无朔 2018-08-23

导语:如果说武器是人类对于暴力追求的完美诠释,那么盔甲便是人类对于防御极致的最终诠释。 所谓有光便有影,在剑与火药(魔法)的游戏文艺世界中,铠甲一直伴随在华丽的武器左右,玩家们也自然对这些战争器械不会陌生。

人类作为一种动物,对暴力的渴望是牢牢地写在了DNA之中。从千万年前简单的徒手蛮力厮杀,再到如今的炸弹子弹。人类对于暴力的渴望,对于杀戮的渴望便从未停止过。与之相对的,人类也从未停止研究过对自身的防护。为了增强厮杀中的存活时间,有一种东西便诞生了,那就是盔甲。

盔甲,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初始便存在,也曾在一段时间内几乎消失,而如今,在21世纪的今天,盔甲也重新返回了我们的视野当中。甚至在未来,盔甲也将伴随人类一同发展。

要举例最能代表人类生产工艺的几样物品的话,剑与盔甲肯定要算入其中。它们是最能够直接反应人类对金属冶炼锻造工艺水平的物品之一。

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盔甲(Armour)一词,最早源于古拉丁语的“Armatura”。 “Armatura”用今天的话说也就是武装,装备的意思。 Armatura在传入古法语后,演变成了“Armure”,之后在大约13世纪晚期的时候开始指代“在战斗中套在身上的链甲”。最终,从"Armure"演变至今天的盔甲“Armour”。

可能对于很多人而言,中世纪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 不少玩家在游戏中也经常接触“中世纪”题材的游戏,很多人提到中世纪盔甲往往第一反应是穿着闪闪亮亮盔甲的骑士们。当然这种形象应该是来自大约来自16世纪(准确的说这应该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东西了)。那么作为科普类的文章,请允许我粗略地介绍一下中世纪时期盔甲的演变与进化史。

在随着中世纪的发展,各个阵营之间也在展开着军备竞赛,武器装具就是最直接的体现,当我们要理解盔甲,理解武器,我们就要先了解它们诞生的理由,以及在他们背后所透露出来的军事理论思想。 如果说武器是为了杀人而存在,那么盔甲的意义则更为重大,盔甲所要面对的,可不仅仅只是一种武器,而要面对同时期的全部兵器。毕竟盔甲是士兵的一道有力保险。

盔甲虽然意义重大,但在最初,也有它朴实的一面。自从公元476年罗马帝国西部政府灭亡之后,西欧便开始了早期中世纪时代(也就是大众口中的“黑暗时代”)。在这之后的100多年里,崛起的野蛮人部落(以日耳曼人为主)之间开始为了领地以及统治权展开争夺。部落之间相互征伐,占领土地,建立据点。这样的行为模式便是中世纪战争的开端。当时的野蛮人们在摧毁西部政府之后,他们也顺便继承了部分罗马遗留下来的文化。

这里要稍微提及一下罗马人的盔甲样式。罗马人的盔甲大致分为皮甲、链甲和金属甲,皮甲往往由切割好的皮革条,通过浸泡蒸煮强化来使皮革变得坚硬无比。另一种则是金属片一片压一片像龙虾一样覆盖。这两种形式的盔甲在当时算是先进军备,但也有着其不便之处。在当蛮族学习使用罗马人的军备之后,他们发现,蛮族的战斗方式与罗马时代有着不少区别,罗马环片甲制作工艺和维护成本高昂,在帝国末期经济紧张时期,罗马也乖乖用回链甲。环片板甲自然也不适合野蛮人使用。

公元6世纪左右的野蛮人在使用金属链甲,也就是由一个个小金属环相互串联而成的甲胄。

链甲的优势显而易见:它更贴身,也能够保护更多肢体面积(尤其是要害部位),也能保持机动性。

链甲也成为当时野蛮人的主流护具,通常套在衣服外面。 链甲也能够抵御大部分劈砍攻击,当时的剑、斧头一类劈砍武器并不能有效砍穿链甲(这一时期的欧洲长剑尖端并不锋利,所以穿刺效果并不出色)。链甲面对长矛虽然防御稍差,但也并不是什么非常要命的问题。毕竟除了链甲,士兵手里还会有一面盾牌。

当然链甲也有问题,链甲制作周期长,人工成本很高。这也导致了链甲一度在战场上成为优先搜刮的战利品。死去的士兵身上的链甲往往会最先被人扒掉。当然随着制作工艺水平的提升,链甲最终也开始普及开来,越来越多的士兵能够穿着链甲。

这一时期盔甲的另一个特色就是头部防御,也就是头盔(Helmet)。蛮族的头盔很大程度上继承了罗马人头盔的不少特点。当然,开放式头盔当时还是主流,通常头盔会保护脑壳然后会有一个护鼻从头盔上延伸下来。安格鲁撒克逊人的头盔除了增大护鼻以外,两侧的护腮也相对较大,能够覆盖大部分脸部。

中世纪早期链甲的成功使其成为盔甲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并延续了好几百年,成为中世纪盔甲的特征之一。从公元5世纪左右开始到公元11世纪这期间,链甲的样式没什么太大变化。但是从11世纪开始到12世纪这期间,链甲开始有了显著的变化。

11世纪左右,链甲开始向两个方向加长了,向上延伸开始包裹头部,向下延伸从原先的及腰链甲加长至大腿一带。这样能够保护的要害器官也变多了。袖子也开始变得越来越长。

到了12世纪时期,链甲开始更加细化,更加功能化。 原先简单粗暴的金属水桶已经不能胜任更为复杂的作战方式。这时候出现了很多特殊功能的链甲,比如护腿(chausses)就是一种独立的覆盖腿部和足部的链甲,护腿具有很好的柔韧性能够很好地保护穿戴者的腿部防御挥砍武器的攻击。

而头部也开始变得复杂,链甲能够保护的部分基本上除了正脸以外都能覆盖到,甚至有额外的链甲部分用来盖在口部以增加防御面积。

从这个时期开始,随着链甲的细化和强化,相应的武器也开始进化,武器从原先的简单挥砍开始更加细化、功能化。斧头、剑一类的挥砍武器此时已经无法有效造成杀伤,长矛一类的穿刺武器也容易被盾牌克制。于是在这一时期人们的注意力从身体要害部位转移,开始关注于关节部位,钝器便开始崛起。因为人们发现链甲虽然防劈砍很好,但是没有办法抵抗吸收钝器的冲击。于是战场上,人们挥舞钝器攻击链甲穿戴者的关节,关节末梢等脆弱部分。

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武器随着盔甲进化,那么盔甲也要适应战场情况进行超进化。这时候盔甲迎来了中世纪史上的一道曙光,那就是板甲的引入。从这一时期,广大玩家熟悉的板甲骑士,大水桶时代开始到来了!

前面说到人们发现钝器对链甲非常有用以后,制造盔甲的师傅们就要想办法对付这一不平衡的行为。他们发现,在链甲之上加入金属板,能够进行更好地防护。而金属板定型以后,在关节部位会非常坚固不易变形。这一时期,头盔也开始进化,开始封闭化以覆盖更多头部面积,从而更好地保护穿戴者的生命安全。

士兵们开始重新在链甲外面套上头盔。这里可能不少玩游戏的玩家会提出疑问了:游戏中我们经常看见各种骑士都是直接戴头盔的,为什么历史上不是这样呢?

原因很简单,正所谓多穿一层东西,多一层保护。头盔链甲一起佩戴,防护效果得到增强,同时头盔因为构造问题会阻挡视线、阻碍呼吸,因情况需要得摘掉头盔的时候,里层的链甲这时候就能保护穿戴者在没有头盔的情况下抵挡攻击。

而一般游戏、文艺作品里的表现往往是出于以下几点:

  • 突出人物角色形象,链甲容易让角色看起来“猥琐”,特征不鲜明。
  • 节省资源,头盔内部再做一层模型麻烦。

就这样,历史进入了14世纪——中世纪中期,也是军备竞赛的一个顶峰时期。

14世纪左右的板甲开始大幅度进化,金属片的运用也越来越频繁,面积也越来(xiao)越大(zhang)。这时期金属片开始嵌在链甲上,用来加固关键部位。

魔高一丈道高两尺,当武器也开始了进化时,人们也开始考虑如何进行穿甲。人们发现弓箭能够造成非常好的穿甲效果,箭头可以轻易射穿链甲杀伤人体。 于是盔甲师傅们开始在要害部位增加更大的金属板。这也就造成了14世纪时期混合盔甲的出现,你能够看到很多战士戴着头盔,身着胸甲,胳膊,肘子膝盖上都有护具,但是其他部分还都是链甲。

最终到了15世纪,这一时代,全身板甲正式引入,链甲从此退居二位。从此链甲开始佩戴在板甲之下,作为内衬使用。

为了应对全身板甲,武器也开始变得更尖锐,在穿甲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尤其是剑类武器,则更加注重受力结构的均匀,从而能够更加轻易地游走于板甲缝隙之间攻击关节。

于是为了应对刺剑的崛起,盔甲师傅也开始尝试解决这一棘手问题。终于在中世纪晚期,也就是15世纪晚期到16世纪这段期间,盔甲上开始出现了各种圆片(Besagew)用来遮盖关节部位,同时肩甲(Pauldron)也开始变大变得能够覆盖部分胸部,从而减小胸甲与臂甲之间的间隙。

现代人普遍对于盔甲的刻板印象基本来自于15世纪晚期-16世纪中后期这段时间的盔甲样式。白盔甲的盛行也是“金闪闪”、“银闪闪”等一系列称呼的来源。

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盔甲上剩下能够被刺剑找到的空子也逐一被解决。以至于在全身板甲的末期,板甲佩戴者看起来就跟一个人形龙虾一样(那时候还没有人形水柜一说)。

而中世纪盔甲最终没落,则是因为一样东西,那就是火枪的崛起。

在下一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中世纪尤为重要的一些板甲的特征以及他们曾经辉煌的过去。敬请期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