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伟大在于其对宇宙真相的透彻认知。现实中的人们在有与无的问题上常常表现为无知和肤浅。为什么?从道理上讲,人人皆有可能领悟到宇宙的本质与真相,但事实上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距?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人们习惯于关注表象和诉诸于感官,而鲜有深刻的和独立的思考。 老子讲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还讲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从字里行间,人能够隐约地感觉到“道”、“无”和“有”的存在及其逻辑关系。从感觉的角度上,人们的确很难感觉到“道”和“无”的真实存在,但在理性的角度上,人们又的确无法否认“道”和“无”也是一种存在,而且是一种更深刻和更内在的一种真实的存在。 从人类发展的历史上看,凡成大事者无不是那些深刻认知到“道”和“无”存在的人。“道”是什么?“无”是什么?“道”、“无”和“有”又是什么关系?“有”就是那些看得见和摸得着的东西,那“无”和“道”呢?老子说的很清楚,“有”生于“无”!老子的思想反映出,有与无的同一就是“道”! 现实中的人如何运用“有”、“无”和“道”?人们会发现,虽然“有”很直观,但“有”的最大问题在于其易变和不稳定。“无”虽然不易察觉,但一旦察觉到,就会发现其不易变,也相对稳定。而“道”则根本上就是一种永恒的存在! 从理论上讲,人们知道“道”生“无”,“无”生“有”,但人们要想认识“道”和“无”,却需要从“有”入手,经过“无”,最终达到对“道”的认识。 实际上,现代哲学所讲的所谓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研究的基本规律,老子在《道德经》里已经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今人读老子的《道德经》能不被其伟大的智慧所感叹和折服吗? 老子又讲到:“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现实中的人又有几人善于运用“无”之大用? |
|
来自: 昵称52216650 > 《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