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地万物皆为相,永恒局限总流转。

 情缘半岛 2022-05-23 发布于湖南

【重温道德经,悟老子智慧】

“道教是中国人的游戏姿态,孔教是工作姿态。每一个中国人,成功发达春风得意的时候都是孔教徒,一旦失败落魄了,便都成了道教徒。道家的自然主义是一副镇痛剂,抚慰受了创伤的中国人灵魂。”

《道德经》蕴藏着俏皮智慧的精髓,是全世界最光辉灿烂的自保阴谋哲学。老子是中国人“聪慧,渊博,才智”的代表。老子提倡谦恭,再三重复柔和、忍耐、争论之无益、柔弱的力量和低位的战术优势。他宣扬自足之道,注重以柔克刚。

《道德经》阐述老子的哲学、老子的功用论,可以直接作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全篇八十一章,如同八十一扇门,从哪一扇推入,都可见一番天地。

《道德经》中有这样一段话: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这段话译成现代汉语,其意思是,以清静之道去治国,以诡秘之法去用兵,以不扰民去治天下。我怎么知道呢?根据于此:禁忌越多,百姓越陷于贫穷;锐器越多,国家越陷入混乱;技巧越多,天下邪风越厉害;法令越严,盗贼越多。所以有道圣人说,我无为,人们自我化育;我好静,人们自然富足;我无欲,而人们自然淳朴。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除非生老病死,其他皆是小事”。许多问题的出现,往往不是因为客观事物,而是因为主观因素即自己的情感和思维的角度。因此,真正的君子,善于内省内察,“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天地万物皆为相,永恒局限总流转”,这是生活的本来真实。人生天地,难逃其中;只要有相,即有烦恼;万相恒有,烦恼恒在。正如庄子所言,“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佛即烦恼,烦恼即佛。任何的执着和分别,皆为一种烦恼。“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妄物。若知无佛复无心,始是真如法身佛”。唯有去除我相我执,方能远离烦恼痛苦。

本章老圣人再次强调“无为而无不为”的哲理。现实生活中,越忌越穷,越治越乱,越巧越奸。问题之出现,往往因多事和有为所致,急功近利,好大喜功。顺其自然,则万物自洽。

老圣人所言之“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看到了事物的相反相成,用的是“反其道而行之”的智慧。由物理生发智慧,阐明“自然而生,自生自灭”之理。万事万物,不能相强,亦不能总以自我意志为转移。我心太重,痛苦盈怀;本心自然,春风满眼。

想象中的问题,远要比现实中的困难大得多得多。经济大危机时,罗斯福曾言,“最大的恐惧,是恐惧的本身”。

恐惧是人类最大的敌人。忧虑、嫉妒、愤怒、胆怯等等,皆为恐惧之表现。恐惧剥夺人的能力,使人懦弱;恐惧摧残人的意志,使人卑贱;恐惧夺走人的幸福,使人悲催。

现实是残酷的,也是公平的。遇到的困难多了,承载力大了,自然就会发现,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远比想象中的要多得多。

“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生命的真相是,多年以后,那些当年困扰我们的所谓“无法逾越的坎,无法自拔的苦,无法忍受的痛”,其实不过是生命中的“浪花一朵,云烟一缕,笑话一个,过程一段,心路一程”。在这过程的历练中,我们不知不觉已变成更好的模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