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正义》五:《道德经》教你如何破除法执

 濮山才子 2020-09-03

尚学庸

04-27 20:55

守中章第五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字解

刍狗是用草札的狗,用以祭祀,用了以后就践踏了、弃而不用。橐是冶人烧炉、鼓荡风的器皿,中空无底。籥是橐的口。橐龠就是风箱。屈是枉屈。

章解

天地不仁爱,或生或杀,听任万物自然生长化育,拿万物当刍狗。圣人不仁爱,或予或夺,听任百姓自然劳作、安居乐业。这天地之间,就像橐籥(风箱)一样,其中空虚而不枉屈,越动气越出。多说一些话反而没了法则,不如守着中道。

演说

这一章是老子见天下的人民万物,无论什么时代、无论什么国土,没有不是生了死、死了生,往来颠倒,受苦无量的。就像一粒微尘在太空中旋转,飘飘忽忽,不能自主,忽然旋转到高处去,又忽然旋转到下头来,忽高忽下,永无止息。然而推究他受苦的根源,不能不归结到天地。人民万物皆是天地所生的,有生就不能无死。

天地生物的仁慈

正是天地杀物的不仁

到了生长万物的时候,无论什么好物还是坏物都生扶他,好像是极其爱重似的。到了杀灭万物的时候,无论什么坏物还是好物都杀灭他,又像极其轻贱似的。所以说是“刍狗”万物,对待万物就像刍狗一样。圣人顺应天地的自然,也是这样。但天地也不是有心生物、杀物的。原来天地间的道理,是一往一来,循环无穷的,天地无心运用。

生物也不是喜爱物

杀物也不是厌恶物

只是栽者培之、倾者覆之,听任万物的自然。天地若有心爱物,生而不杀、长而不收,能量只消耗没有回补,气化便有穷尽了。所以修道之人必须要打破一切名色、名言,虚心守中,超乎天地以外,才不为气数所拘束、造化所颠倒,随着循环而独与天地精神之相往来。大概是老子预知后世学道的人,极有可能会误会了经书,被经书文典所束缚,或分宗别派,或钻研文章,或为理障,或为法执,只会作口头上的功夫、书本上的道德,迂迂腐腐,毫无实用。愈加等而下之者更流宕为迷信,信奉得迷迷糊糊,不能自强自主,依赖天地,仰仗圣神。

殊不知天地虽好生,也不能保护人;圣神虽慈悲,也不能救度人。即便是圣神仙佛对人的教导,也是因材施教、应机说法,凡有言可说、有名可指的,都是一面说法,是有阴阳对待的,有好处就有坏处。佛说“不可说,不可说”,“不可思,不可议,不可思议”。道曰,“道可道,非常道”。孔子“予欲无言”及六言六蔽(“好仁不好学,七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皆是此意。

于是乎《道德经》不得不从本源立论,直斥天地、圣人为不仁,正是为了破除世人的迷信、依赖。说“多言数穷”,正是为了破除世人的法执。“守中”是揭示了人的归宿。高矣、至矣,神矣、妙矣!当年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为人天师,成为狮子吼。而老子说破天地、圣人的道理,使人超乎人天以上,岂不是龙吟吗?狮子一吼,群山皆惊,足以动人。而龙吟却微妙难测。不是知音解味的,便听着没有趣味。所以佛经嘛,多数人还是喜欢研究的。而老子天地之道,却直直地被人误会为消极遁世,惹人颓废,被人视同砒霜鸩毒。这简直是拿世俗眼光,妄窥神化不测的大圣人哪!

以上文字内容摘自《道德经正义》

(尚学庸 编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