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草麻黄汤

 tong0579 2018-08-23
​每日一方
《金匮要略》方 甘草麻黄汤
    原文《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里水,越婢加术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
    甘草麻黄汤【组成】甘草二两,麻黄四两。
    【用法】上二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甘草,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重覆汗出,不汗,再服。慎风寒。
    【功效】和中补脾,宣肺利水。
    【主治】皮水,一身面目黄肿,剧烈喘息或全身及面目浮肿,腰以上肿甚,身微热,口不渴,无汗,小便不利者。其脉沉。临床常用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血管神经性水肿,支气管哮喘等。
    【按】《金鉴》云:“里字当是皮字,岂有里水而用麻黄之理,阅者自知是传写之讹。”南涯氏曰:“麻黄汤治表水,不治里水;柴胡汤治里水,不治表水。”《类聚方广义》本方条曰:“按'里水`疑'皮水`之误。”《外台》作“皮水,一身面目悉肿,甘草麻黄汤主之。"据此观之,则里水即皮水之误。越婢加朮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者,二方均治皮水,但所治之证不同。患皮水病,表实无汗且兼有里热者,应当服用越婢加术汤,清热利湿使水从下而去。如果无热者,可以用甘草麻黄汤发汗使水从肌表而去。患水气病,发汗后就能痊愈。腰以上急性肿病非麻黄发汗不可,故重用麻黄发汗宣肺,利水止喘,甘草和中扶正,且防麻黄发汗过度。合用以治水气夹风寒表实的皮水证。临床以浮肿表实无汗,舌质润红而暗,苔白灰黄、根部厚腻为辨证要点。 《秘传经验方》云:走马通圣散,治诸风湿及伤风,伤寒,头痛,并治疔疮,一切肿毒,手足疼痛,风痹不仁。即本方炒微黄研为细末,每服三钱,用水盅半,锅内滚一大沸,凉、温服,盖被暖不透风,汗出为度,仍要谨慎风触,遂无重复。
    【先辈经验】《方舆輗》曰:往年,一男子六十余岁,患上证(即皮水此方证也)。余诊之,即与甘草麻黄汤服之,一夜汗出,烦闷而死。后阅《济生方》有云:「有患气促,积久不瘥,遂成水肿者,服之而效。但此药发表,于老人、虚人不可轻用。」余当弱冠,方脉未妥,逮读《济生》而大悔前非。
    【验案举例】《橘窗书影》曰:「一人患久年哮喘,感触风寒,则必发作,不能动摇。余谕之曰:『积年沉疴,非一朝药石所能除,但可先驱其风寒,以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及小青龙汤发表之,表证解,则与麻黄甘草汤。』服二三帖,喘息忽平,行动复常,得以出仕。其人大喜,每自效此法而调药有效,经年后,外感稍触,喘息亦大减云。余多年苦思治哮喘,得二法:感触风寒者主发汗,如森村氏法,为第一法。由寒冷澼饮者,与《外台》柴胡鳖甲汤及延年半夏汤等,驱除其澼饮后,以苓桂朮甘汤加没食子(《华冈经验方》),使散服,则喘气大收,是第二法也。」
    牙周脓肿与甘草麻黄汤|黄煌教授医话
  上周,我的牙周脓肿又发作了,连续两天服用附子理中丸。上周三开始,右边的下磨牙龈漫肿无头,疼痛绵绵遍及左侧头部,牙齿浮出,说话不小心咬到便痛得钻心,右腮肿,本来不白的脸皮变得暗红。周四天晚上又逢喜事,喝点茅台酒,回家便更觉疲惫。我冲了点葛根汤颗粒便上床睡觉,但右侧面部无法着枕,两小时后身上依然滴汗全无。我想这不行,必须发汗!便起身,抓生麻黄一把,生甘草一撮,放铁锅内,嘱咐家人翻炒几下,然后放水煎煮数沸后递我。药液麻、涩嘴,我只喝两口。因牙痛齿浮,晚饭没吃啥,又进食热粥一碗,便盖被躺下。不久,心率加快,心搏颇强,脉约近百,迷迷糊糊睡去。至半夜,浑身出汗如水,衣被尽湿,但让我高兴的是,牙痛也大好,只是无睡意,直到凌晨方小睡片刻。晨起精神好,但见右腮肿依然,不过讲话和吃饭已经无大碍。去北京开会和在海口讲课均顺利。
我用的是中医外科的温散法,方是经方甘草麻黄汤。甘草麻黄汤方载《金匮要略》,药仅麻黄、甘草两味,治疗浮肿无汗者。后世用麻黄甘草,炒至微黄,研为细末,每服三钱,用水盅半,锅内滚一大沸,温服后盖被,不使透风,汗出为度。可治疗诸风寒感冒头痛,疔疮初起,风痹不仁,手足麻木,皮肤癣等。因起效甚捷,方名走马通圣汤。牙周脓肿,在我身上是属于阴疽之类,用清热泻火往往无效。我服用过黄连上清丸,腹痛便溏,人反而不舒服,用附子理中丸则腹内温暖,全身舒服。不过,牙周脓肿光温中不够,还需要温散,麻黄不可少。甘草麻黄汤发汗甚灵,我的亲身试验可以见得。发汗是现象,温散是实质。发汗的背后,有全身机能的振奋,有头面部血液循环的加速,这些都有利于深部感染的控制和吸收。外科著名的治疗阴疽的阳和汤,就是这种思路。

每日一方
《金匮要略》方 麻黄附子汤
    原文《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浮者为风,无水虚胀者为气。水发其汗即已,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浮者宜杏子汤。
    【组成】麻黄三两(9g),甘草二两(6g), 制附子一枚 炮(9g)。
    【用法】上3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日三服。
    【功效】温阳发汗,化气行水。
    【主治】肾阳不足,一身悉肿,恶风寒,不发热,身无汗,口不渴,气短,小便不利,舌苔白滑,脉沉小。
    【按】“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少阴为病,其脉沉细,细即小。少阴水气为病,则为身肿,凡是身浮肿,发汗则肿消。“浮者为风,无水虚胀者为气”。脉浮者为外受风邪所致,若看起来发肿,但按下去不陷成坑,则不是水而是气肿,气肿者不可发汗。水肿而脉沉小者,宜用麻黄附子汤温阳发汗以利水。麻黄附子汤是由甘草麻黄汤加附子而成。主治甘草麻黄汤证而陷入少阴者。在发汗药里加附子以温经复阳,这就是少阴的发汗法,用麻黄附子汤以温阳发汗而发散水气。
    【类方比较】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皆为治疗太阳、少阴两感证之方。二者不同在于细辛与甘草。麻黄附子细辛汤用麻黄解太阳之表寒,附子温少阴之阳气,细辛可助麻黄解在表之邪,又可助附子温在里之寒;后者适用于脉症较虚或发病较久者。尤怡谓:“寒邪不可不发,而阴病又不可过发。”方中甘草易细辛,其发散作用减轻,而且不会伤及正气。
    麻黄附子汤与麻黄附子甘草汤药味组成相同,麻黄附子汤,出自《金匮要略·水气病篇》,方中较麻黄附子甘草汤中麻黄多一两,概由本方是用以发散水气,主治甘草麻黄汤证陷入少阴而身肿者。麻黄附子甘草汤出自《伤寒论》少阴病篇,为治太阳少阴两感证。方中麻黄只取原量之半,是因为少阴病太少两感宜微发汗之故。少阴病初起二三日,用一点微微的汗法把邪推出去就好了。 可见方证对应是要深化到量证层面的。一味药的用量不同,则其所治的病就不同。
    【验案举例】刘某,女,29岁,忻县预制厂化验员。阑尾手术后,身体恢复较差,精神一直不佳,胃纳不振,经常泄泻。近又感受风寒十余日,虽未至卧床,然神疲无力,恶寒,咳嗽始终未止。服抗病毒、抗菌、解热镇痛药均不见好,遂改服中药。恶寒无汗,鼻塞咳嗽,痰涎清稀不爽,为太阳风寒袭表之症,然脉不浮反沉细,身不热,手足凉,口虽干而不欲饮,皆一派阳虚症状。由是观之,此乃太阳少阴两感证也,当温阳解表以治,拟仲圣麻黄附子甘草汤加味:麻黄6g 附子6g 甘草6g 杏仁10g 一剂。二诊: 药后周身汗出,诸症消失,改拟归脾丸善后。(《临证实验录》)
    案例二、急性肾炎 张XX,女,23岁,铁路工人,1975年6月16日初诊。全身浮肿、尿少已五日。半月前感冒,咽喉痛,发热恶寒,近五日来尿少,腰痛,眼睑及两腿浮肿,日渐加重,纳呆。尿常规:蛋白(++++),白细胞(++),红细饱(++),管型(+)。查体:两脚极度浮肿,内外踝看不见,皮肤发亮,皮肤皱纹消失,不能穿鞋,眼睑浮肿。舌淡,边有齿印,苔白滑,脉关滑,尺沉紧。印象:正水。辨证:少阴太阳两感。治则:解表温里,化气行水。处方:麻黄9克,炮附子3克,炙甘草6克,服头剂后,夜间小便一痰盂,小腿和足部浮肿消去大半。服三剂后,浮肿全部消退,纳增,尿常规化验正常。追访一年无复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