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纯白与纯黑都是不属于这里的色彩,这里是哪儿? 是人间

 昵称8Z856hqm 2021-09-28

如果懂印刷,就明白,黑底印上白字是比较困难的,但在白纸上印上黑字却十分容易。

其实人间的黑白跟印刷的道理有些方面是一致的。

不过人性毕竟比印刷机更复杂,也比墨水更柔和、流动性更强。

所以人性的黑白是可以相融的,那便是灰。

我所写的书,就是这份灰色。

如今社会所推崇的故事,大多属于妄想类,各类玛丽苏式爱情(太多了,举例不过来),各类天上掉馅饼式奇遇(最近的有西虹市首富),这类故事确实可以满足人们的幻想,尽管这类故事看似荒诞,没人会去真这么期盼,可所有被创作出来的故事都有一种效果,那就是其中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看的人,而这类故事传达的价值观更像一剂麻药,麻醉着人们的神经,这并不会加深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反倒容易加深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制造出各种矛盾。

很显然,我不想写这样的妄想。不想再去加深人们对现实的不满,我的新书写的是现实,写的就是黑色和白色的交界处—《黑白边境》。

这是一个悬疑类故事。

而悬疑类故事的精髓就在于对人性的剖析,当你真正割开皮肉,去注视人们的灵魂时,那呈现出的必定是灰色。

近些年,不少观众的口味也不再满足于那类妄想派的故事,优秀悬疑类作品逐年涌现,去年有一部非常火的悬疑剧《白夜追凶》,我们所追求的就有一些类似的地方。

都是在追寻人性中的复杂。

在故事编排手法上,我们之间也有共同点。

《白夜追凶》是一部以电影手法拍摄的网剧,相当下了本钱,可以看得出里面有大量美剧元素,当我看到片头曲时,第一反应就是和烧脑神剧《西部世界》的片头好像,而第一个罪案的犯罪原因,又和《电锯惊魂》类似,而高水平美剧讲求的正是节奏快,质感强,对于人性的剖析又极为深刻的话,基本就要被列为“神剧”了。作为中国网剧,《白夜追凶》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佼佼者。

而我最新的作品《黑白边境》,它虽然只是一个小说,但在文字上,却参考了大量美剧与美国电影,我开始写这部小说是26岁半,在这之前,已经写了8年的小说,我用8年的时间,练出了一种美剧式的文字风格,一种画面感极强的风格。引用豆瓣一位评论者的话,“作者的用词,断句,段落的构造和衔接,整体的阅读感受是画面感强,让读者感觉仿佛是置身其中跟着角色的故事发展而亲自见证一般。”

这位评论者说得很对,因为《黑白边境》的用词,断句,段落和构造和衔接确实不像普通的小说,而更像电影和美剧,在哪里断开段落,最能勾住读者,在哪里切换视角又能让读者担心着前面的,又操心着后面的?

《白夜追凶》里由潘粤明主演白天和夜晚两兄弟,大肆飙戏,将一明一暗的两个角色演绎得极有神韵。

非常巧合,我写的《黑白边境》里的主角也是两兄弟,两人也有过身份互换的时候,只不过转换的方式更加血腥残忍,并且和《白夜追凶》的两兄弟不一样,故事的两个主人公没有被陷害,他们都是真真正正的罪犯,这也是我小说的宣传口号之一,以罪犯的视角解读整个案件。

《黑白边境》还拥有更加庞大的构架。

它并不像《白夜追凶》视角只集中在“警察和罪犯”与两兄弟的冤情,而是辐射到更远,用一起连环绑架案引发的蝴蝶效应,震动了许许多多的人,甚至整个世界。

在角色方面,白夜追对于兄弟俩周围配角的塑造不是特别到位,感觉所有人的主要任务都是围绕这两兄弟转,虽然看起来会更紧凑,但对整个环境的塑造却不够立体,而我在《黑白边境》中铺设了大量人物,每个人都有着自己命运,自己的思考方式,更像《权力的游戏》一般,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影响着周围人与整个世界的命运。

我利用时间的跨度,对人物和环境的改变进行了大量剖析,尽力营造出一种史诗和恢弘感,让整个故事不止局限在一个普通的悬疑小说,而是更加深远的某种东西。

我还运用视角和时间点的多元化切入来解析事件的全貌,导致大多数迷并不难解,难解的是书中整个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崩塌。

      大家或许会奇怪,我这个小说里面写的西方的事,人物也全是西方的,这大家看了能有共鸣和感悟么?

我不得不说,这个小说的启发点是我的感觉,我是从情感和感受进入,再用逻辑构思慢慢整理出整个小说的框架,虽然我用了西方社会的外壳,但无疑我的感受全部来自我的周遭。我所创造的灰色地带,无疑体现了各种价值观和道德观的虚无,可以说,我创造的城市就是一个价值观崩塌并且打破道德观的地域,再次引用豆瓣上书评的话,“暴躁的故事正符合这个暴躁的社会。”

小说中的第二个大场景,我整整用了十五万字来描绘这个地方—城市飞地。

这是一个城市发展,很难回避的问题。城市的发展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并且非常均衡,北京的飞地比比皆是,可以是老城区,可以是回迁房,可以是市郊。相信男生小时候去百脑汇,都会经历过门口那种几十岁的大叔和大妈叫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为大哥的,这些人就是卖盗版光盘的,当然其中也有黄色的,而如果你应声了,需要先谈好价钱,然后跟着他们走挺长一段路,走到那种破旧的小区里,或者根本不是小区,就是一个破院里,房子里弥漫着一股腥味,没准会有个年轻人抱着孩子跟着过来看,生存环境算是蛮恶劣的了。而我最熟知的百脑汇就在东大桥那个蓝岛大厦那里,从那里徒步十分钟或者五分钟,我们就可以找到这样的地方。虽然他们的生存环境相当恶劣,但对比如今街上各种狂飙的摩托和电驴,他们的神情在当时看来相当平和,就算你买很少,他们也不会愤怒,顶多是失望,表情看起来五味杂陈,而不像如今的人看来如此的激烈、如此的愤怒、如此的暴躁。

很显然,他们是从小城市甚至农村来北京的,携家带口的意义在于,想让整个家庭扎根在这个城市,让这个城市成为后代的全新起点,所以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当我真正去观察底层的人群又或者那些真正想进入大城市的人时,我发现他们并不一定代表着某种破败、落后、消极和暴躁,这些人所经历的苦,所承担的东西是巨大的,就像在一条峡谷之间架起一根细绳,距离遥远,道路狭窄,还要背负起整个家庭的重量,但依旧要通过这条细绳去峡谷的另一头,因为他们明白,为了后代可以拥有崭新的起点,为了彻底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就必须过去。

做过生意的人都明白,任何东西想要白手起家几乎不可能,没有资本的累积,没有有利的环境,一切根本无从谈起。

生长环境导致这类人的起点很低,思想相对落后,但他们非常努力地去改善生存环境,他们或许很暴躁,或许很没礼貌,但不代表他们生命的意义里没有任何值得学习的地方。如果将优越环境下生长的人投放到这种飞地里,难免不会产生自暴自弃的情绪。

这正是有了包容性较强的飞地,这些人才能在城市落脚。在如今这个时代,飞地很难消失,它顶多是换一种形态存在在我们的周边。

我也参考了一下外国的飞地,通过几个纪录片看了看巴西的两个城市:里约和巴西利亚。他们的飞地其实也充满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和生活环境的期望,生活在那里的人们,起码在精神上期盼改变,也付出着巨大努力。只是你不能让一个没有文化的人,突然去上最好的大学,然后改变自己的人生,因为那不可能,所以他们能做的只有付出汗水和体力,来争取自己的权益,这是社会快速向前推进时,必然会产生的东西,我不想回避,我想将它作为重点来写。比如小说中一名跳舞的贫民窟小伙子,他会瞒着妻子给老家的母亲寄钱,这我真不了解外国是什么样,但我知道中国的很多年轻人是这么做的。在坚持普通工作的同时,还在坚持自己的梦想。

第二套《流星、幻痛》在对社会的解读上,更加加入了一些我自身的经历,比如我曾经去过日本,对日本的一些情况比较了解,还经历过311关东大震灾,所以我把以前中国人偷渡去美国、日本地震和叙利亚难民的事情结合了一下。

一个大富之家,

一个被关进疯人院的母亲,

一个残忍暴戾的父亲,

一个被强暴的可怜女仆,

一个继母刚刚生下的婴儿。

每一个都是连环绑架案的道具而已。

两个兄弟赤手空拳,用智慧与疯狂展开他们的罪恶之旅。

城市飞地,繁华与破败的交融,灰色的地带,灰色的人物,善与恶、正与邪的碰撞就发生在每个人的心里。

走错第一步,就代表着,你再也无法回头,用行动来代替言语,用伤害来抵消背叛,用欺骗来掩盖犯罪,用绑架来挣脱追杀,用暴力来对抗邪恶,用欲望来泯灭正义,浴火已不能重生,只能燃尽生命,化为灰烬,消散无踪。

这是我为自己小说初期写的梗概。

接下来,再看一段内容描写

走上楼,地板上的血迹一再提醒他们这里发生过的残酷真相。

拿起桌上还沾血的钢锯,艾伦的震惊写满脸上。

推开本应关押雪莉的房门,打开灯,床上出现了更多血迹。

加路特拿起床头的绳子,上面粘着些许血迹,应该是雪莉挣扎时留下的。

“该死!伊安到底对雪莉做了什么?!”说着艾伦双手抱头有些不敢相信。

站在床边,加路特放下绳子,摆弄了摆弄床头柜上的东西,接着准备离开房间。

但一瞬间,加路特觉得脚踢到了什么东西。

不会吧......

加路特吞了下口水,深吸一口气,尽量保持冷静,先是低眼看了一下自己的鞋头,上面似乎沾到了红色液体......

接着加路特慢慢蹲下,双膝跪地,俯下身子,拉起床单,视线扫过床下,尽量一片漆黑,但加路特还是看到了,就在眼前,刚刚鞋尖碰到的就是它......

看到加路特趴下察看床底,艾伦手扶着额头,屏住了呼吸。

加路特起身,愣在那里半天......

艾伦颤抖地问道:“到底......是什么?”

艾伦就是主角两兄弟中的弟弟,整个故事以他为明线,他哥哥杰瑞为暗线,由他们俩策划的连环绑架案,辐射出整个故事,而这一段就是连环绑架案中的某一个环节。

这部小说还有一个特色。就是每章会有标题,还会有一句卷首语。

我们都是野兽,活在这世上就看谁装得更像人一点

这是《黑白边境》的开篇语,从一开始,我就否定了我们作为人类的优越感。

又比如这一句。

是像魔鬼一样嘲笑?还是像孤单的灵魂一样,渴望天使的拥抱?又或者,只能像野兽一样咆哮、咆哮,最终四散奔逃。

这是一章叫做“逃亡”的章节的话语,这看似文学性还押韵的话,其实是在描述我们如今的社会环境,和人心理的走向,”魔鬼一样的嘲笑”在指那些肆意嘲笑贫穷,肆意嘲笑别人的人,在咱们当今这个社会里,这样的人太多了,多到令人惊愕,而第二句话就是在说现代社会人们心灵和灵魂的孤单,谁都在期盼着懂自己的人来到自己身旁,却不愿去懂别人,而最后一句话就是社会最直白的现状,我们都像野兽一样在咆哮,遵从着没有道德观没有价值观的理念去生活,就像野兽一样,一生的追求只是在满足野兽般的欲望,但面对更加复杂的现实,我们也只有四散奔逃这一条路。

在这样一个数据流量倒逼工匠精神消亡的时代,其实我写《黑白边境》这样的作品并不讨喜,但我自认为还是个工匠。比起快餐,比起玛丽苏式的故事,我还是愿意去打造这样一部作品。每个工匠对自己的作品和人生都充满了执着,《黑白边境》是一部充满理想主义气息的作品,我觉得只有用真实去拨开幻境,人们才能真正认识到社会的问题与时代的缺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