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述苗族叉鱼节的由来禁忌及演变

 云雾山中986 2018-08-23

(蓝文书 严启明 王元平)

叉鱼是清水江沿岸苗族人民最为喜爱的一项活动。在每年春暖花开之际,清水江沿江十几里路以内的苗族寨子都会倾家出动。男子以叉鱼为主要活动,妇女和未婚女孩则梳妆打扮,不约而同地为叉鱼的男士们送去鱼饭,各寨妇女姊妹齐聚江岸,或叙家常或交新友。青年男女或对歌或谈情说爱,玩得不亦乐乎,可谓“吃鱼不得杀鱼香”,其乐无穷。

一、叉鱼节的由来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年开春后很长一段时间不下雨,很多寨子的水井出水变小或干枯。用水贵如油。人们不分白天黑夜地守候在水井边排队守水,衣服只能到清水江去洗。有一天,在公江(由贵阳流下来南明河和独木河)和母江(贵定流下来的独木河)交汇处的两岔河三岸,很多苗族妇女正在顶着烈日在清水江边洗衣服。长时间天干,河水的水位下降了很多,江心的大石头都露出了水面。当时有一个年轻的媳妇背着一个尚在哺乳的幼儿来清水江边洗衣服。苗族妇女的裙子是百褶裙,所以不能用洗衣板搓,也不能用洗衣棒捶,更不能用刷子刷,否则,就会弄乱裙子的褶子。洗时,只能把裙子浸泡好并抹上皂角液后卷成一把,双手握住两头,用脚板底对裙子翻复滚搓扭压。这种洗法,要极度弯腰,背上背的娃娃容易掉下来。因而,这个洗衣妇女便解下幼儿坐在脚篮(用竹篾编成的幼儿摇篮)里。她只顾埋低着头洗衣服。江中的大鱼(也有说是大龙)咧开一张大嘴猛一吸气就把这一幼儿吸入它的口中去,并即刻没入江水中。洗衣服的妇女们都惊呆了,幼儿的母亲嘶叫着冲进水里,就这样再也回不来了。两岸的人们听到呼喊救命声就狂奔到江边,可是已经无济于事了。失去爱妻幼子的男人嚎叫着也要冲下江去,当场被众亲友死死拽住,才幸免于难。两岸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无不为之洒泪。会游泳的都潜下水去寻找,不会游泳的就沿江找到冷水河入口,但都没有找到。天要黑了,众寨邻亲友连劝带拽,好不容易才把失去爱妻幼子的年轻男人簇拥回家。回到家后,三亲六戚、亲朋好友以及左邻右舍都轮流前来安慰失去妻儿的男子。

母子俩遇难的第十三天是“对场十三”, 按照苗族的丧葬习俗,要送对场饭。因为没有找到尸体,所以男子家就在江边母子遇难处设香案牌位供祭。对河三岸的本家外家、三亲六戚、七姑八姨、左邻右舍、亲朋好友都送饭到江边。献酒饭时,酒肉饭菜就像雨点般撒下江水里,江里的鱼欢快地互相追逐争相奔来抢食。失去亲人的年轻男子愤怒地拿起竹杆向鱼戳去,将一条巴掌大的鱼叉个正着。他把鱼拿来摆在案前祭奠亲人。众亲友见状,纷纷砍来竹子往江水里叉,鱼儿受到惊吓再也不露面了。众亲友当即约定,明天邻近各寨子的人都到江边来,趁水小用长竹杆往水里叉,一定要叉死吃人的恶鱼(恶龙)。第二天,对河两岸的男人都聚集在江边,用竹竿在该河中乱叉一天,可是什么也没有叉到,鱼始终不见影子了。人们七嘴八舌地商量。有的提议用东西把水搅浑,鱼自然会浮出水面呼吸,这样就能叉到。有的提议用鸡屎,有的提议用狗屎,有的说用辣子面、大蒜泥闹鱼;也有说用核桃叶、桃子叶、桦香叶……闹鱼。

第二天,清水江两岸成千上万的人们都到江边来,人人都拿着闹药齐聚江边两岸,闹药堆积如山。有鸡屎、狗屎、辣子面、大蒜泥;有捣烂舂烂的茶油枯、核桃叶、桃子叶、桦香叶等。早饭时分,两岸的闹药一齐抛下水里,江水顿时浑浊了,各种各样的鱼被闹得乱游乱撞,乱蹦乱跳。有的浮出头来呼吸,还有些尖叫着跳出水面。人们纷纷用竹杆朝着现形的鱼叉去,并把叉到的鱼摆在香案前。既安慰了亡灵,也解了心头之恨。单尖的竹竿叉得不太准,有的就把竹竿划成双尖的,也有的把竹杆划成三尖或四尖的。叉得的鱼越来越多,越堆越高。就在这个时候,突然天上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河水猛涨。闹药全被冲淡了,鱼也跑得无影无踪了,人们都纷纷赶回家去打田。这场雨下得很及时,这一年的粮食获得了好收成。

对苍天突然降下大雨这事,人们有的认为是吃人的恶鱼(恶龙)快要浮出了,天上才下雨来解救它;也有的认为是鱼兵虾将要遭叉光了,天上才下雨来营救它们。从那个时候开始,每一年开春,清水江两岸的人都到江边闹鱼叉鱼。天庭怕清水江的水位下降,江中鱼兵虾将要遭闹遭叉,就时常下雨来救,年成也就风调雨顺了。这种说法和叉鱼的习惯就一直沿袭下来。

二、叉鱼活动有很多约定俗成的规矩

经过若干年的世代传承,竹叉改进成了铁叉,并用竹杆做叉柄。叉着的鱼因常常滑脱,就把铁叉做成了倒钩叉。距离较远的鱼,叉子够不着就加上叉索杀飞叉。清水江一带的苗族人家,凡男丁必有叉。鱼叉平常挂在厅堂香火两侧的墙壁上。外人进门看一下堂屋上挂着的鱼叉就知道主人家有几个男丁了。可谓进其门见其叉而知其男丁数。

试述苗族叉鱼节的由来禁忌及演变

叉鱼一般选择在未进入农忙季节的清明和谷雨这两个季节前后的晴天进行。这一段时间,一是降雨少,水位较低,闹鱼所需要的核桃叶、桃子叶、桦香叶等药材的需要量就相对较少;二是这一时段需要的这些药材正在处于嫩叶时期,便于捣烂舂烂且药量充足,富有很强的杀伤力,较容易把鱼闹昏。在叉鱼的过程中常常有人落水死亡,所以每一次叉鱼的叉鱼活动,都要祈求神灵保佑。每次都要用雄鸡刀头香蜡纸烛高声演煞,虔诚奉请山天地诸神降临江边领受。让诸神保佑在场人等清吉平安,并向神灵保证只杀害人吃人的恶鱼大鱼,不杀善鱼母鱼和小鱼。古歌手在演煞时最后几句是这样念的:

“qo24tsi31wɑŋ24lu55lɑŋ24su24,tsi31tshen31lu55lɑŋ24ʁlei31,ʔmen31tsi31pɑi24sɑo55nɑ31nʔʈhen31。” 意思是保留三万来守滩,三千来守江,只杀恶鱼三百。所以人们说每次叉得的鱼都不会超过三百条。

干旱求雨是清水江沿岸苗族人民在艰苦的生产生活中的祈愿活动。在年复一年叉鱼活闹鱼动中,凡是遇到清水江的龙窝长滩、哪哄河上游的老黑塘等鱼儿比较多的深滩、深塘或河段以及持续干旱的季节叉鱼闹鱼,天自然而然就会下大雨。因而凡遇到久旱无雨,就采用用闹鱼药物附加一些狗屎、鸡屎和狗血等沾污性的东西撒入这些深滩、深塘或河段,天就会降雨,比较灵验,十有八九都会下雨。苗族很多地方在二十世纪中期还有遇到干旱就用鸡屎、狗尿、狗血倒进深潭闹龙求雨的习俗。

叉鱼用药比较严格,只要求把鱼闹昏,浮出水面便于叉获就行。药往下游冲去药性逐渐减弱,鱼就渐渐清醒,一般不会被闹死。人们跟着闹药往下游赶去,边赶边叉,直到没有见到鱼为止。并且,在叉鱼时只能叉那些上得起鱼叉的(半斤以上),不叉小鱼。叉得小鱼者,会被大家讥笑是没有鸡鸡的(不是男子汉,还不懂规矩)。这一不成文约束,意在保护鱼类繁衍,使江中年年有鱼。

每一年叉鱼都是按甲子而从下游往上游又分段进行。每年在每一段所举办的杀鱼活动都各有其主,不能越段举办,即酉日(鸡场天)叉大沙坝河段,由福泉王卡的新寨和开阳的丁耙、朱戍负责主办;辰日(龙场天)叉竹林脚河段,由福泉的王卡花崖、岩寨和开阳的后寨主办;寅日(虎场天)叉两岔河段,由福泉的江边和开阳的光中主办;卯日(兔场天)叉大花水河段,由福泉江边寨单独主办……各河段叉鱼都是临时推举大家公认的“药头”,苗语直译,记音为xu55ka31,负责联络通知叉鱼时间,维持叉鱼当天的秩序,检查带药情况,对不带闹药者当场断其叉杆,取消其叉鱼资格。没有通知到的寨子未备办闹药也可以叉鱼。偶尔也有一些暗地里邀约几个人或十几个人去闹鱼叉鱼,会被大家讥讽谩骂为“noŋ31mʔpu24农布”,即不懂礼数,不守规矩,私自独吞之意。

在叉魚活动中,叉鱼者认为,叉得的第一条鱼如果是“偏对偏”,即边齿叉中鱼的前后或两侧,预示该人今天有希望,运气好,得鱼多。如果是“中对中 ”,即中齿正对鱼的中间脊背,预示今天运气差,得鱼少,或者就是这一条,再也叉不到了。虽然没用什么理论依据,但其结果却屡屡如此。

投标枪和投石块是人类最早掌握的生存技能,是猎取和自卫的主要手段,而使用最早而又最普遍,始于何时无处细考。时至今日,投石块这一本能行为仍然是人们最快捷而有效的自卫手段。叉鱼就是投标枪这一技能的延续。能飞叉击中不同深度,经过江水折射以后才看到的游鱼,可见其投技非同一般。

三、叉鱼的禁忌

叉鱼当天的早晨,女性大大小小都不能出门,也不能窥视男士们出门。只能在参加叉鱼的男士们已经全部带着鱼叉和药物走出寨子并确认无误后,才能出门抬水煮饭。吃中午饭后随即送鱼饭到当天叉鱼的河段。

四、叉鱼活动发展到叉鱼节的演变

清水江沿岸苗族人民自发举办的叉鱼活动,在大花水电站未建设之前,或一年一次,或一年几次,几乎从不间断,已广泛地被人们所认同。故此,福泉市人民政府已将此项活动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王卡三月三杀魚节,并申报成功。这是叉鱼活动的升华,是当地人民政府洞察民情,保护民族文化的重要措施,也是人民政府和苗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可令人惋惜的是,“杀魚节”一说不够确切。因为“杀魚”是已经把鱼抓住了以后再用刀来杀。而“叉鱼”则是用叉在水中将鱼叉住。叉也有杀的意思,但二者使用的工具和所用的动作则各不相同。以苗语而论,二者的发音全然不同。“杀魚”苗语叫“l̥ie31mpziei55连米”,而“叉鱼”,苗语则叫“ʈhen31mpziei55停米”。由此可见,正确的提法应该“叉鱼节”较为确切。可在以后适当的时候纠正过来。

叉鱼节是一项集求雨、体育技能、男女老少共同联欢的活动,是苗族人民人人乐于参与的活动,也是一项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的实践活动,不仅要保护传承,而且更要发扬光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