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自古就有“人类禁地”、“死亡之海”之称,土地荒漠化更是被称为“地球的癌症”。沙漠,成了影响生产、阻碍交通的“沙魔”。 在跨越腾格里沙漠 东南缘的包兰铁路 有这样一群战天斗地,敢为人先 勇于探索的治沙人 从上世纪50年代 就扎根在 沙坡头一望无垠的荒漠上 与风沙做斗争 开创了人类治沙史上的 奇迹和历史先河 被称为腾格里沙漠的“伏魔人” 他们用双手 造就了一片享誉世界的神奇绿洲 培育了坚守、创造、团结、奉献的 沙坡头“麦草方格”精神 1 上世纪50年代,穿越腾格里沙漠的包兰铁路建成通车,治沙护路大军吹响了向沙漠进军的号角。 2 国务院组织了大批国内外专家在沙坡头流动沙岭段研究治沙,并于1956年成立了国营中卫固沙林场,1972年由中卫地方政府移交兰州铁路局。 3 铁路人向沙漠发起了挑战,经过反复研究、实验,发现采用1米×1米的麦草在沙地里扎下方格能够固定住流沙,植被存活率大幅提升。 麦草方格具有周期性腐烂的物理特性,在扎下4至5年后需重新补扎,经风吹、日晒、雨淋,渐渐腐烂的麦草化为珍贵的沙结皮,锁住了流沙。 4 ![]() 1982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把“麦草方格”治沙技术介绍给了全世界;1988年,这一治沙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4年,中卫固沙林场被联合国授予 “全球环境保护500佳单位”。 198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颁发给了两个不同领域,一项颁给了国之重器“两弹一星”,另一项就颁给了包兰铁路“五带一体”治沙防沙工程。 ![]() 5 ![]() ![]() ![]() 铁路治沙人不断探索,运用“麦草方格”,以“固沙防火带、灌溉造林带、草障植物带、前沿阻沙带、封沙育林带”为“五带一体”,有效阻止了“沙魔”前进的步伐,保障了铁路的正常运行。 6 ![]() ![]() ![]() 荒无人烟的腾格里沙漠在几代铁路治沙人的不懈努力下,逐渐覆盖起了沙生植物。 7 ![]()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治沙、护路,沙漠不但披上了绿衣,沙生植物枸杞,给当地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中卫更是被誉为“世界枸杞之都”。 ![]() 8 ![]() 如今,新一辈治沙人从老一辈手中接过铁锹,接过“麦草方格”,继续担负起治沙护路的重任。 ![]() ![]() ![]() 生态兴则文明兴 生态衰则文明衰 在铁路治沙人的不断努力下 包兰铁路这条穿越沙漠的铁路 已成为5A级景区沙坡头旅游区 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成为尊重自然、科学治沙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标本 文图:高翔 张吉晨 编辑:文个 实习编辑:金炫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