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代王朝与游牧民族的恩怨情仇!

 yh18 2018-08-24

导读:不知从何时起,游牧民族成为了我国历朝历代的一块心病。

秦始皇因一句“亡秦者胡也”修建长城,秦军对匈奴此战,表面上看应该是大获全胜,但正如李斯当年所指出的那样,胡人居无定所,没有不能放弃的地盘,他们随时可以迁移,秦军的胜利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内容可言,反而为自身平添了不少麻烦。

匈奴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战法令秦军非常头疼,为了防止他们的侵扰,秦始皇决定修筑长城。一马平川的地方适合匈奴人骑射行动,修筑城池限制他们的特长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

中国历代王朝与游牧民族的恩怨情仇!

同样,大汉王朝也不堪其扰,所谓”犯强汉者,虽远必诸“的汉灭匈奴纯属谎言,汉武帝只不过凭着匈奴分裂,力量削弱的时候,是打了几场胜仗而已 ,其中一只匈奴部落被其他敌对部落井下石,逃往欧洲,之后,匈奴还是连年侵犯汉朝边境,后来发生的著名“昭君出塞”事件正面了汉朝根本就不可能消灭甚至是打败匈奴!

中国历代王朝与游牧民族的恩怨情仇!

到了唐朝,还专门发明了陌刀来对付突厥骑兵,陌刀在唐朝最早出现在李靖攻打突厥,为了对付突厥骑兵,给步兵配置了一种武器。 陌刀军的参战,在任何可查询的战例中都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陌刀军做为战斗序列中单独的作战打击力量在唐中期为唐军的争战立下汗马功劳,陌刀是汉民族与善骑射的游牧族战争中改变自己马少不精的劣势、发挥步兵多优势的关键兵器,后因造价太高到北宋没落。

中国历代王朝与游牧民族的恩怨情仇!

到了北宋,汉民族与游牧民族作战,似乎总是受制于马匹短缺,这一现象在北宋表现得尤为突出。很多人认为,北宋的军事实力孱弱,与没有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有很大关系。可是北宋为什么不能建立这样一支骑兵部队呢?宋朝是中国历代王朝中经济最发达的,为何供养马匹的能力,尚不及游牧民族?

要求'北宋建立一支高效而庞大的骑兵部队,就是忽视机会成本的体现;维持那支骑兵部队的成本,绝不仅仅是养马和训练所消耗的钱粮那么简单。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蓄养牲畜的成本差别,就是机会成本的差别--游牧民族没有城市,或者只有很小规模的城市,他们生活的地区遍地是天然牧场,在这些地区,蓄养牲畜的机会成本微乎其微。

到了成吉思汗征战时的另一个优势,就是草原上奔驰的蒙古马体质特别结实粗壮,远胜于农耕民族圈养的牲口。古代战争中,马的作用相当于机械化时代的飞机坦克,骑兵化等于工业时代的机械化。蒙古军通常一人配备三匹马,两匹轮流换乘而一匹载运给养,机动速度又为亚欧非洲的骑兵所远不能及。更是把整个亚欧大陆虐的体无完肤。

中国历代王朝与游牧民族的恩怨情仇!

但是千年以来农耕民族战胜不了游牧民族,游牧民族也不能整征服农耕民族。欢迎留言评论说说你的看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