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E观澜 2018-08-24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注释】命:命令,指示。乃:才。
    【解读】年长者站着,年幼者不要坐着;年长者坐下后,指示坐下方可坐下。   

    在学生时代尤其要注意,课下请教老师问题时,老师如果是站着给你解答问题,你也应该站着听老师解答,或把自己的座位让给老师,自己恭候在一旁听老师的解答,老师让自己坐下或示意自己坐下时再坐下。

    在古代学堂里,学生如果在学习上有疑问需要老师解答时必须恭恭敬敬立在一旁倾听老师的解答,如果学生所持意见与老师不同,必须跪立在老师面前才能与老师争论。
    有的上班的人,领导找他去办公室谈话谈事,一进领导办公室,往领导办公桌前的椅子上一坐或办公室里的沙发上一坐,对领导还站着视而不见,就大大咧咧地问:“领导,找我啥事?”

    在聚餐、聚会等社交场合尤其要注意“长者立,幼勿坐”,应注意一下周围的人,否则,当你旁若无人地一屁股坐下之后,从聚餐、聚会的一开始你就被人看轻了。
    细节之处是一个人内心的自然流露。一个人对尊者,长者的恭敬之心每每都是从细节之处体现出来的,它反映的是一个人真正的修养。
    清代王永彬在《围炉夜话》中说:“在大的品德方面非常注重,然而却不拘小节,其仪容礼貌方面终究被人责怪。”
    (《围炉夜话》慎大德,不矜细行,形迹终可疑也。)
   一直不太清楚这句话究竟表达的是什么意思,直到查古汉语词典,查到古汉语中“形迹”可以指“仪容礼貌;礼法规矩”,“疑”也有“责怪”的意思,才恍然大悟,这句话指的是那些人品没什么问题,却不拘小节,仪容仪表、礼节等方面为人所诟病的人。比如那些仪容仪表方面不讲究,不衫不履、不修边幅;社交方面不注重礼仪,大大咧咧、随随便便、什么都不在意、什么都无所谓的人。

    子路问老师孔子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君子。孔子说的成为君子的第一个层次就是:“修养自身以达到恭谨待人。”
    (《论语·宪问》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
    大大咧咧、随随便便、什么都不在意、什么都无所谓的人,怎么是会是一个恭谨待人的人呢?怎么会是一个谦谦君子呢?
    在孩子小的时侯就应让他注意礼节中的细节,什么都不在意,什么都无所谓,自己家人倒容易容忍,难的是外人不一定能容忍,一旦遇到粗鲁之人就不会那么客气了,话不一定好听,脸不一定好看,也许有的人看到孩子无老无少地先坐下,老人还立在一边,说不了会把孩子一把拉起来训斥一番。在公共汽车上有时看到年轻人若无其事地坐着,老人在一旁颤颤巍巍地站着,被周围仗义,看不顺眼的人一把拽起来强行让座给老人。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众所周知的礼仪之邦,无礼会被人取笑,会受到他人的羞辱,会将自己置身于不利的地位。

    人类社会说穿了也就是一动物世界:你周围的人有不爱招谁惹谁的牛羊、吃人的狼、毒人的蛇蝎,还有可爱的小白兔、可恶的老鼠,更有让人看不明白善变的变色龙。

    你要说这世界上都是坏人,那你就错了;你要说这世界上都是好人,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这世界上大都是普通人,能对你好,也能对你坏,更多的是对你不好也不坏。你一生中如果能遇到一个相助你一生的好人,那绝对是你一生的幸运;但你一生中如果遇到一个始终对你不善罢甘休的坏人,就像一只狼几十年来一直在你周围闪烁着绿眼睛,那绝对是“三生有幸”啊!

    人人都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会碰到什么样的人和事。孩子长大成人后步入社会,将会碰到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事,谁知道呢?礼节不注意,会不会被人取笑,遭受羞辱?礼节不注意,会不会成为无聊之人的闲话,小人口中的把柄?这个社会好人到处有,坏人也如影随形,礼节不注意,小心有人在背后打黑枪!有的小人,不干正事,自己不安生,也不让别人好好活着,好挖空心思琢磨人;有的小人,工作上挑不出你的毛病,其他方面随时能挑出你的毛病!你不注意的,有人注意;你不在意的,有人在意。有人天天拿一只眼瞄着你、盯着你呢!曾经有一次,一位刚上班的同事哭着对我说,大庭广众之下,领导喊她过去,因为她当时正抱着膀子跟人说话,所以也不在意地依旧抱着膀子过去了,可当时她所在的部门领导正好在领导身边,只见他在领导耳边耳语了几句后,领导立即变了脸色,冲着她咋呼道:“看你抱着个膀子什么样子!”

    唉——,没办法,有的小人,你不惹他,他惹你,因为你碍他的事!

    唉——,没办法,有的人心眼多得跟天上的星星似的,与之相比,惭愧得都不知道自己属于缺心眼还是没心眼了!

    唉——,没办法,有时不在于你优秀不优秀,而在于你符不符合人家的利益。你不符合人家的利益,人家总是想办法找你的事,伺机除掉你。一个人书读得再多,再优秀,也有可能败给那些不读书,不优秀的人啊!

    阅尽人间百态,尝遍酸甜苦辣,仿佛人生才刚刚开始。


    人在天地间生存,不过是以一种动物的方式生存。人常说,人是一种高级动物,高级在哪儿呢?高级在人类聪明,会制造使用工具等上;但人更重要的是,比其他动物高贵,高贵在哪儿呢?高贵在“礼”上,这是其他所有动物都不具备的。晏子说:“人之所以比禽兽高贵,是因为礼的存在。”(《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古人充分认识到人作为一种动物的复杂性,所以才制定礼仪来维持社会秩序,让人更好地在社会上生存。

    这个社会太复杂,这个社会上的人太复杂,人性中善的光辉与恶的黑暗总是在你眼前交替。有的人指责《弟子规》是在把人培养成奴才,什么是“奴才”?有礼守规矩尊敬他人就是奴才?《礼记·乐记》中说:“乐统同,礼辨异。”意思是说:“音乐是让人和谐统一的,礼仪是让人有所区别的。”既然人事实上高低贵贱,老老少少,形形色色什么样的人都有,难道不应该让这些非常复杂的人际关系用礼来区别对待,使人们有秩序地生活在一起?贱敬贵,少尊老,以此来达到这个社会的和谐统一?

    先把人用礼来区别对待,不乱套,然后方能建立和谐统一的社会,这是我们老祖宗的智慧。不是我们要这样,不是我们非要这样,而是这个社会太复杂,这个社会上的人太复杂,太含有不确定性。这个社会上的人太可爱,这个社会上的人又太可怕。

    这是一个充满阳光的世界,这又是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无奈,适者生存吧!

    还是古人说得好:“人有礼就会活得安稳,无礼就会受到危害。”(《礼记·曲礼上》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