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道学百问|道教与美术绘画有怎样的历史渊源?

 秦岭之尖 2018-08-24

中华美术、绘画历史悠久、光辉灿烂,是世界文化艺术中的一朵奇葩,为世人所景仰。


而中华美术从起源、表现形式、构思布局、造型气势乃至所彰显出来的时代特征,无不透露出道教的痕迹。


阴山壁画(资料图)


诸如距今6000年前的甘肃大地湾新石器遗址发现的地画,就是记录当时祭祀活动的绘画图形和作品。


   
而在商周文化遗迹中有关图腾崇拜和祭祀活动的各种浮雕、装饰图画就更多了,出现了如龙、虎、伏羲、女娲、神鸟、飞天等图案。
其中一些形象一直保存至今,并深刻影响着中华文明史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文物的勘探、挖掘、保护高度重视。


在全国各地相继出土了一批批具有珍贵价值的各种文物,其中早期的有关美术绘画的文物众多。


【新石器时代】人面鱼纹盆(资料图)

从考古发掘的这些实物来看,我国远古时期的美术作品主要表现形式各种陶器、岩石以及青铜器上的装饰符号。之后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这一文化形式才逐渐形成了专门的绘画和造型艺术。


通过挖掘的实物发现,最早的陶器(指灰陶)表面上绘有长短、粗细不一的绳纹和蓝纹早期美术象形图案。而到了彩陶时期,就有了绘制的黄色或红色的表现天地、自然、鸟兽、神仙人物等图案,其线条流畅、柔和轻美,造型工艺已有很大提高。


而到了龙山文化时期,黑陶的出现明显比彩陶又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其色泽乌黑光亮,不但造型精美,且种类繁多,其风格简洁、大气飘逸。堪称我国古代美术绘画创作史上的第一高峰。


【新石器时代】彩陶器(资料图)


到了夏商时期,我国逐渐从新石器时代步入了青铜器时代。青铜器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已进入一个新的文明阶段。


从现已出土的大量的青铜器来看,这些器物的轮廓、造型,曲线轻缓优美、比例适度,阴阳条纹突出,装饰花纹简洁明了。


而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器物的造型、绘画图案的内容,依然延袭了上古之时大多表现的是各种如:祥云、仙鹤、神鸟以及青龙、白虎、神兽等。


【商】饕餮纹方尊(资料图)


史学界、文物界将这些青铜器物均定义为“神器、礼器、祭器”而这也从侧面印证了“道”文化历史悠久且深入到我国文化的方方面面的。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绘画艺术已具有很高的水平,除了用于器物造型、装饰外,岩画、壁画和帛画大量出现。


如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说:屈原因看到楚国“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大地、山川、神灵、琦玮、谲诡及古圣”有感而写《天问》。


【战国】《楚帛书画像》(资料图)


《孔子家书》中记有“孔子观乎明堂,睹四门墉,有尧、舜之容,桀、纣之像,而各有善恶之状,废之诫焉”。可见其时的壁画之盛及绘画技巧的水平。而汉代的美术作品,主要表现在墙壁、丝帛等工艺品上。


据《史记·郊祀志》中记载,汉武帝时“作甘泉宫,中为台室,画天、地、太一诸鬼神,而置祭具,以致天神”。


东汉王延寿在《鲁灵光殿赋》中则记述了西汉景帝时鲁恭王所建的鲁灵光殿壁画“神仙岳岳之于栋间,玉女窥窗而下视,忽瞟眇以响像,若鬼神之仿佛”。


【汉】《人物龙凤图》(资料图)


关于美术的意象、境界、功能及作用,唐代张彥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这样评论绘画艺术:


“夫画者,成教化(指具有教化人们向善的作用),助人伦(有益于社会伦理道德),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与四书五经等典籍有相同的教化功能)。四时并运,发于天然,非繇述作”。


陆士衡也指出:“丹青之兴(指书画艺术的兴起及繁荣),比雅颂之述作,美大业之馨香;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此之谓也”。


【唐】阎立本,《步辇图》(资料图)


从这些实物中、记载中不难看出,我国早期的美术作品与原始的道教信仰一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既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一致性、延续性、互融性,更说明了神仙信仰为历代所追求、向往,亦彰显了艺术的自然、超凡脱俗及豪放不羁的大美情怀。


(编辑:柯恩)


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