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南旧事》⑤|孩子,妈妈的软肋与铠甲

 Zaker736 2018-08-24

10天听完一部名人传记,解救你的阅读焦虑。


十点人物志开启「人物传记精华领读」栏目,提炼经典人物传记精华,带你欣赏书中核心情节与内涵,节省阅读时间,建立对原书的阅读兴趣。


希望通过这个栏目,为你淬炼名家的思想经验,获得改变人生的力量。

 

每部传记共有10天领读,每日更新一期。

林海音《城南旧事》第5天 来自十点人物志 15:21

♪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 素年锦时 领读


领读 | 储杨


亲爱的小伙伴们,昨天我们读完了兰姨娘与德先叔的故事,是不是觉得小英子人小鬼大,是个小机灵?


不知道大家对故事里的宋妈有没有印象?今天,我们继续以第一人称视角读一读关于宋妈的那些事儿。


1

小栓子和丫头子


妈妈拿着家中的一些废旧物,和换绿盆儿的换了四只小板凳、一块洗衣板。宋妈还要了一个小小绿盆儿,说是要留着拌黄瓜用。


就这些,还和换绿盆儿的讨价还价了半天。最后,妈妈假装生气不换了,换绿盆儿的人,这才答应成交。


四个小板凳就摆在对门的大树荫底下,宋妈带着我们兄弟姐妹四人坐在新板凳上讲故事。


“你家栓子多大了?”我问。


“跟你一般儿大,九岁喽!”


小栓子是宋妈的儿子,她这两天正在给我们讲她老家的故事:地里的麦穗长啦,山坡的青草高啦,小栓子摘了狗尾巴花扎在牛犄角上啦。


她手里还拿着一只厚厚的鞋底,用粗麻绳纳得密密的,是给小栓子做的。


“那么他也上三年级啦?”我问。


“乡下人哪有这好命,他给人看牛呐!”


“那你家丫头子呢?”


其实,我知道丫头子的故事,宋妈说过好几遍,弟弟同丫头子同岁。宋妈生了丫头子,才到城里来当奶妈,可怜的丫头子又花钱给乡下人家奶去了。


我还记得宋妈刚来的那天,是个冬天,穿着大红棉袄。她刚抱起弟弟,给他喂奶,弟弟就咕嘟咕嘟地吃了一大顿,立刻就睡着了。过了很久才醒来,也不哭闹。


就这样,宋妈被留下来当了奶妈。


过了三天,她的丈夫来了,拉着一头驴,拴在门前的树干上。他有一张大长脸,黄板儿牙,有点难看。



妈妈下工钱了,折子上写着:一个月四块钱,两对银首饰,四季衣裳,一床新铺盖,过一年零四个月才许回家去。


宋妈把丫头子包裹在一条旧花棉被里,连同钱一并交给她的丈夫。


到了一年四个月,黄板儿牙又来了,他要接宋妈回去。但宋妈舍不得弟弟,妈妈又要生小孩,就把她留下了。


宋妈的大洋钱,数了一堆给了她丈夫。他把钱放在蓝布袋里,叮叮当当的,牵着驴又走了。


此后,他就每年来两回,拿了钱,第二日就走。


2

想念孩子的宋妈


我简直不敢想,要是宋妈真的回她老家去,我们家会成什么样?毕竟,我们孩子几个都很依赖她。


可她常常提起要回家,近来就问了我们好几次:“我回俺们老家去好不好?”


“不许啦!”除了不会说话的燕燕以外,我们齐声反对。



春天,弟弟出麻疹闹得很凶,就是不肯喝药。


妈急,就吓弟弟,说要是不喝药,宋妈就要回去了。这下,弟弟才肯乖乖把药喝下去。


前几天,一个管宋妈叫大婶儿的小伙子来了,他来住两天,想找活儿做。


宋妈找他打听孩子的情况,却不料,小伙子吞吞吐吐,没说一句重点,最后对宋妈说:“大婶儿,您要能回趟家看看也好,三、四年没回去啦!”


妈妈安慰宋妈,但宋妈还是不放心,她说:“打今年一开年,我心里就老不安心,做了好几回梦啦!”


她叫了算命的给解梦,又叫我替她写信。一开始,我很是逞能,后来发现,要写的太多,我又让爸爸给宋妈写去了。


给家里写了信的宋妈,那几天很高兴,因为她让丈夫把孩子带过来看看。宋妈还逗我们,问我新板凳给不给小栓子坐。


我自然是乐意的,看着宋妈高兴,我们也开心极了。


3

俩孩子都没了


黄板儿牙又赶着驴来了,不过宋妈却高兴不起来了,宋妈问:“孩子呢?”


“上——上他大妈家去了。”他又抬起脚来掸鞋,没看宋妈。


黄板儿牙从大麻袋里掏出一大捧烤得倍儿干的挂落枣给我,宋妈也打发我去小红家玩去。


等我们从小红家回来,看见宋妈和她丈夫正在门道里,黄板儿牙坐在我们的新板凳上发呆,宋妈蒙着脸哭,不敢出声儿。


屋里已经摆上了饭菜,妈妈在喂燕燕吃饭,皱着眉,抿着嘴,又摇头又叹气。


“宋妈的小栓子已经死了,”妈沙着嗓子对我说,她又转向爸:“唉!已经死了一两年,到现在才说,怪不得宋妈这阵子总是心不安。他侄子那次来,是话里有话的。两件事一齐发作,叫人怎么扛得住!”


爸也摇头叹息着,没有话可说。


我听了也很难过,不知道另外一件事是什么,又不敢问。



妈喊了宋妈,她们说了会话。这下我才知道,丫头子抱回去那年,还没出哈德门,黄板儿牙就把孩子给了人。宋妈一下子两个孩子都没了。


第二天早上我起来,朝窗外看去,驴没了,地上留下了一堆粪球,宋妈正在打扫。


她一抬头看见了我,招手叫我过去,我跑出来,宋妈跟我说:“英子,别乱跑,等会跟我出趟门,你识字,帮我找找地方。”


“到哪儿去?”我很好奇。


“到哈德门那一带去找找——”说着她又哭了,低下头去,“找丫头子。”


我答应:“好。”


宋妈和我偷偷出去的,妈妈哄着弟弟他们在房间玩,出了门走不久,宋妈就后悔了:“应当把弟弟带着,他回头看不见我准哭,他一时一刻也没离开过我呀!”


就是为了这个,宋妈才一年年留在我家的,我这时才仗着胆子问了小栓子的事儿。


原来,小栓子是在冯村后坡下那条河里淹死的。宋妈说,准是黄板儿牙对栓子一点儿都没上心。


4

宋妈要走了


我们走到西交民巷的中国银行门口,在石阶上歇脚,过路来了一个卖吃的也停在这儿。


宋妈说那叫驴打滚儿,我没吃过。宋妈见我馋,就掏钱给我买了两个。她又多买了几个,小心包在手绢里。我问:“是买给丫头子的吗?”


出了东郊民巷,就看见了热闹的哈德门大街。我和宋妈从哈德门里走到哈德门外,问了三家马车行,都没有找到丫头子的线索。那几块驴打滚,也都被我吃到了肚子里去了。


就这样,半个月过去,宋妈说,跑遍了北京城的马车行,也没有一点点丫头的影子,她整个人也都没了往日的活力。



冬天又来了,黄板儿牙又来了,宋妈一天都没跟他说话。


妈妈在灯下做燕燕的红缎子棉袄,她跟宋妈说:“把你当家的叫来,信是我请老爷偷着写的,你跟他回去吧,明年生了儿子再回这儿来,是儿不死,是财不散。小栓子和丫头子,活该命里都不归你,有什么办法,你不能打这儿起就不生养了!”


宋妈一声不言语,妈妈又问:“你瞧怎么样?”


宋妈这才说:“也好,我回家跟他算账去!”


爸爸和妈妈都笑了。


5

离别在雪后清新的空气里


宋妈舍不得我们,叨叨了半天,叮嘱这、叮嘱那。看得出来,宋妈已经把我们当成了自家人,妈妈把折子拿出来,叫爸爸念着,算了许多这钱、那钱给她。她毫不在乎地接过钱,数也不数,笑得很惨:“说走就走了!”


“早点睡吧,明天你还得早起。”妈妈说。


宋妈打开门看看天说:“那年,上京来的那天也是下着鹅毛大雪,一晃儿,四年了。”


我也舍得不得宋妈,但妈说,宋妈也许明年下雪天时又来了,还抱着一个新的娃娃。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我就醒了,穿好衣服,就去找宋妈。她看到我这样早起,吓了一跳,我说:“宋妈,给我梳辫子。”


她今天特别和气,不唠叨我了。


小驴儿吃好了早点,黄板儿牙把它牵到大门口。宋妈也打点好了,她把一条毛线大围巾包住头,再在脖子上绕两绕,对我说:“我不叫醒你妈了,稀饭在火上炖着呢!英子,好好念书,你是大姐,要有个大姐的样儿。”


说完她就盘着腿坐在驴背上,那姿势真叫绝!


宋妈就这样走了。小驴儿朝前走,在厚厚雪地上印下一个个清楚的蹄印儿。


结语


宋妈的遭遇让人十分同情,她走的时候,小英子也万分不舍。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在多次离别中,她已经慢慢学会不再轻易掉眼泪。


在《送别》这首歌的基调下,小英子也要小学毕业了,那时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让我们期待明天的共读吧!


今日话题


好了,宋妈的故事就说到这了。童年的你,有没有一场印象深刻的离别故事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