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大律师的感悟:律师该如何做网络营销(5)

 潇洒叔 2018-08-24

第一、树立形象,提升识别度,抓住特定用户。这位律师,他是打行政官司的,说白了就是“民告官”,他展现出我不怕官,热血公正的形象,容易取得广大群众的认可和信任。


第二、符合微博越来越偏激的基调,易于传播,而且微博可以制造对粉丝的持续影响。李承鹏的路子很多人都会。


第三、结交公知。公知起到发声和聚集诉求的作用,但是他们没有办法消化这些诉求。事实上,遇到不平事,李承鹏也就骂上几句,写写书,但是律师可以解决问题。每次遇到潜在的案源,这些事件就会被推送给那位律师。他的团队和他的伙伴就有了名利双收的机会。而且,他赚这种钱,不会有人反感,对社会的公平正义是有帮助的。可以说是正能量。第四、网络舆论可以保护他,也可以帮助他办案,政法委的人会不上微博?很多年以后,说不定中国律师史上会毫不犹豫记下这一笔,某律师利用社交网络如何如何……


其实,还有越来越重要的微信,因为它的高到达率等优点,他也越来越变成律师营销和自我品牌塑造的工具。今天就不再此赘述了。


可是我们国内的律师网络营销高度依赖搜索引擎和数据库营销,却不知道流量来源的巨大变化,也忽略了在web2.0时代,人们面对的是一个会说话、会思考、高速变化的互联网。一千次展现,不如一百次高效的互动,律师营销已经进入web2.0时代。


b、电商平台的利用也几乎没有。前端时间,某律师事务所出了本书《XX的秘密:中国顶级律所20年风云录》。这本书还没有正式发售,目前只在亚马逊上预售(定在6月15日)。请注意它们选择的平台。我在5月27日,在自己的邮箱中看到了这本书的邮件推送,来自亚马逊。由于亚马逊的良好技术和口碑,它的推送邮件我往往会看,因此不太可能沦为垃圾邮件且打开率非常高。其次,我发现它推给我是有理由的,因为我之前在亚马逊买过或搜索过和法律有关的书籍,对于那家所来说我是高价值人群。你发现了书籍的内容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良好口碑的亚马逊通过这个标题给他做了一次EDM营销。它是顶级的印象被传播了一遍(因为你至少看到了它的标题)。而且,由于是预售的关系,这则消息还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被推送多次(这一点是听亚马逊的朋友说是这样,求证大家,谢谢)。


c、律师的展现服务平台的潜力发掘地还不够。四大法律服务门户网站(平均流量都是10几万)都是一些展现网站,这是因为早期互联网网站很少,愿意支付费用为律所建站的律师更少。因此,四大法律门户的存在成功地将一次性固定投入和定期的维护成本减免掉,让律师通过它们的平台来实现展现。如今,进过几年的发展,他们变成了分地区、分业务类型的展现。


我们不评价网站提供这种服务的前景,我们相信这是能赚到钱的。我想说的是,律师是否仅仅只能靠它展现呢?营销的核心思想就是差异化,我相信律师和律所可以通过四大法律服务门户做到更多,或者说四大法律平台做SEO的技术确实不错,但是策划营销的技巧还不够。就在不久前,国内某高端律师事务所,通过四大法律门户之一的一家网站,来推动了一个名为“XX之路”的活动,这个活动讲述的是18名该所律师或朋友,通过骑行的方式,用28天时间从成都前往拉萨的故事。可惜全程虽然用视频录制并上传网络,但是没有配上优质的伴奏解说,也没有全程展现老中青三代法律人在路上的生命感悟,更别说通过移动网络工具24小时直播全程的经历了,其实这可以是一个很大的传播游戏……可惜准备似乎不足,也没有提升品牌的动力,其实这种正能量的东西要是经过精美的包装和制作,绝对可以对所有行业输送正能量,差异化在这里,模糊了骑行运动员和律师。如果后期没有相关的推广,又得不到相关方的支持,比如在骑行爱好者群体的爆发性传播,(他们其实是引爆点的动力源,因为骑行爱好者的大号或者体育大号可以在这个活动作为新闻的发起人推动这个消息的传播)估计这个活动的影响就非常小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