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浒中真正达到人生最高境界的好汉只有两位,还有一位算半个

 快乐老年435 2018-08-24

一、暗黑水浒之:108位边缘人的奋斗史

水浒到底在写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若仔细研读过《水浒传》,恐怕都无法否认,水浒108将只不过是108个边缘人的别称!

因为水浒中的主流社会,将梁山好汉们都视为一群强盗土匪,是不溶于社会的。而这108位好汉粗分一下,其实也可大致分三类。

水浒中真正达到人生最高境界的好汉只有两位,还有一位算半个

第一类是如宋江、卢俊义、林冲、杨志、朱仝、柴进和武松等,当然也包括关胜这样的降将,共同特征有两个,第一个就是:都曾是主流社会的精英们,林冲是禁军教头,杨志的祖先是杨家将,曾被梁中书器重,朱仝和武松差一些,但也是很牛逼的都头。

第二个共同特征就是:最终都因失败而落草。宋江、林冲、武松等纯属被逼无奈,活命要紧,杨志和朱仝则是时运太背,杨志拼尽全力却处处失败,朱仝则属于交友不慎等。

水浒中真正达到人生最高境界的好汉只有两位,还有一位算半个

第二类的共同特征是:主动改变人生,即主动边缘化。其中包括公孙胜、吴用、时迁、阮氏三雄等一大批,这些人无论在主流社会里生活的好或不好,都是因主动生事,自愿放弃主流社会自我边缘化的,根本没有如宋江、林冲或武松等,向上努力或拼命自保的过程等。

第三类属于第一和第二类的混合体了,比如史进、杨雄、李应、李顺、穆弘和鲁智深等,他们或是属于第一类的社会精英,都是因别人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自我边缘了。杨雄是家庭变故,再加上石秀这个催化剂,鲁智深、李应等本来活得好好的,却因为别人的事而受连累。

水浒中真正达到人生最高境界的好汉只有两位,还有一位算半个

二、水浒:边缘人的世界

但无论哪类,最终的结果都是被边缘化了,所以宋江只不过是这群边缘人的头领,他的招安过程,就是要带领这群边缘人想重回主流社会罢了。

《水浒传》恰是描绘这群边缘人的奋斗经过。当然这更跟此书的写作背景有关,施耐庵写《水浒传》时,正是元末时期,当时汉人被视为第三等,从这个意义来言,水浒108将,代表的正是当时汉人的边缘化社会地位,最终接受招安,是因为朱元璋建立了大明朝,时代变了,结局也要变!

水浒中真正达到人生最高境界的好汉只有两位,还有一位算半个

所以《水浒传》在梁山108将大排位前,虽是一群边缘人,但却纷纷用拳头,其实正是反抗精神,为自己搏出来一条生路。就连林冲这样逆来顺受的人,也变得有了担当和男儿本色,也就非常容易理解了。

在这个边缘人的世界中,只有强者才能生存,才能近而联合起来,改变边缘世界和主流世界的认识。故而想明白《水浒传》的主旨,就必须结合施耐庵写书时的历史环境,这同时也是为何《水浒传》的地位那么高的真正原因。

水浒中真正达到人生最高境界的好汉只有两位,还有一位算半个

三、两个半的好汉达到了人生最高境界

无论边缘世界还是主流社会,都是人类聚集的地方。自然也就要区分人生境界的高度。那么在水浒中,有没有人生境界非常高的好汉?

当然有,共有两个半,即两位完全达到,另一位还需稍微努力一把。这两位达标的,皆出自好汉分类中的第一类和第三类!半位还需努把力的,是出自第二类!

水浒中真正达到人生最高境界的好汉只有两位,还有一位算半个

先说这一位,他便是武松!他曾是社会精英类,虽出身苦,但通过景阳冈打虎后,成为了主流社会膜拜的英雄和官府的都头。但随后武松便遭受到了一系列的变故。

从这个变故中来看,武松挣扎过,却一直未放弃重回主流社会的努力,直至最终“血溅鸳鸯楼”后,才被逼无奈之下,放弃了努力,成了边缘人。武松这种一喜一悲,循环不断的人生路,直到他假扮头陀后才结束。

水浒中真正达到人生最高境界的好汉只有两位,还有一位算半个

武松带上头箍成为行者时,正是说明了他若“带上头箍便无路可退,而放下头箍却又无路可走”的绝境。相比于林冲等其他人,武松的挣扎更激烈,更持久,更震撼。但最终他带上头箍成了行者,直至被断一臂,六合寺出家。

武松拒绝跟着宋江回去,享受荣华富贵,更多的原因是来自于他对人生的领悟,因为他曾追逐过, 比任何人都执着。但他放下了,荣华富贵早已从他的人生目标,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而已,武松不需要了!

水浒中真正达到人生最高境界的好汉只有两位,还有一位算半个

皆言人生的三种境界,第一种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种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种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历经沧桑的武松,终于看到了真实是“山水”。

第二位和第三位好汉是鲁智深和公孙胜,之所以要一起说这俩,是因为相比于武松等其他好汉来言,有先天优势,都是出家人,都有一位引路人(师傅)。

水浒中真正达到人生最高境界的好汉只有两位,还有一位算半个

这自然使得这两人,哪怕再边缘化,也会有通向“大道”的渠道。最后鲁智深的圆寂,堪称是顿悟,而公孙胜却早已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幼稚,从他两次离开梁山选择了逃避便知,所以最后继续修道,也是必然。

再看鲁智深,显然他达到了人生的第三种境界,鲁智深的圆寂前已用诗歌方式进行了阐述: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 咦!钱塘江上潮信来 今日方知我是我。

水浒中真正达到人生最高境界的好汉只有两位,还有一位算半个

而公孙胜从其逃避来看则要差一些,因为他还是被逼了回来,所以只能算半个,故而最终要继续修行,再努把力……这其实也说明了,第二类即主动进行边缘化的好汉的本质,其实他们不是主动边缘化,而是通过这种方式,主动追求“荣华富贵”罢了。

公孙胜虽没有这类荣华富贵心思,但他显然没料到是这个结果!所以这也就解释了,为何第二类好汉中,没有好汉达到人生最高境界的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