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保山西 | 最古老的戏台-高平王报二郎庙

 alayavijnana 2018-08-24

山西是全国古戏台存量最多的省份。据 2008年至2010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统计,山西境内的古戏台尚存2888座。其中,全国仅存的1座金代戏台、8座元代戏台都在山西境内。全国现存的明代戏台约有60余座,一半以上在山西。至于清代戏台,也以山西保留最多。

中国现存最早的戏台,也是仅存的一座金代老戏台,位于山西省高平市王报村的二郎庙中,古戏台年代为金大定二十三年(1183)。它属于民俗神庙系戏台。


二郎庙古戏台,在其石砌须弥座式台基束腰部之青石题刻足以证明古老年份,创建年代为金大定二十三年。 

二郎庙位于村北,庙宇坐北面南,一进院落。庙内建正殿五间,前有三间献厅,对面即为倒座戏台。东西之序,各配厢房十楹,离方辟门,分置戏台两边。在庭之四维,乾艮置耳殿,巽坤为挟屋。庙院以中轴为纲,左右均衡对称,屋宇简朴,布局严谨,是王报村重要的地标建筑。 

古戏台从建筑形制看,属于单体式歇山顶戏台。单体式戏台主要有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卷棚顶、复合顶、依附式等五种样式,其中前三种是山西乃至全国古戏台的基本形制,后世戏台的各种改革、变化,都从这三种样式发展而来。五种样式中,歇山顶戏台的建筑规格最高,观赏性强,造价也比较昂贵。

单体式戏台的建造,是中国神庙剧场发展史上的第一阶段。其中的歇山顶式是山西古戏台率先出现的样式。歇山顶戏台曾经作为唯一的戏台样式,跨越了宋金元三个时代,一直延续到明代早期,历时最久。歇山顶戏台古雅庄严,雄丽壮观,拥有较高的审美指向,在戏剧史、剧场史和古代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教学与研究价值。

戏台台基宽6米,侧宽7米,高1.4米,平面呈方形。正面为模仿佛教的须弥座式,上下枭的仰莲、覆莲已被风雨近乎磨平。须弥座台基共有4方束腰石,束腰石均高32厘米、宽126厘米,中间以兽头形蜀柱相隔。石板上可见化生童子、莲花、缠枝花等线刻图画。

庙宇一进院区域

三间献厅区域

二郎庙献厅望戏台

二郎庙正殿

二郎庙正殿内空间

正殿悬山顶面阔五间,是座比较高大华丽的清代建筑。屋顶琉璃脊筒瓦覆布,略有破损。

前后八檩七椽,七架梁对前单步梁,前廊仅占一架。通阔12.7米,其中明间宽2.6米、次间宽2.6米;通进深7.4米,廊深占1.7米。殿内无柱。梁上多童柱而无驼峰。

檐下为高大的方形抹角石柱,大方凳础,柱础四面浮雕神兽,四角雕成兽头。柱头科五踩双下昂,异形瓜棱坐斗。

正殿五间

补间铺作各一朵,皆单杪单下昂,耍头雕作含珠龙头,两侧斜栱、斜昂为龙爪变体。平板枋比较厚重,由额垫板、由额及雀替均布满木雕,有龙、凤、牡丹等,多已残缺或毁失。脊枋题记清晰可见“时皇清康熙四十年岁次辛巳十二月辛丑十七日己巳庠生杨”等字。此殿重建于1701年确切无疑。

古戏台

庙宇侧面

村景鸟瞰

村内胡同望二郎庙

中式营造 | 三省穿越几千公里,为了记录晋东南文物建筑与价值发现


丨中丨式丨营丨造丨

传承传统文化精神

微信号:Chinese-Constructio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