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文读懂 | 迟发性创伤后椎体塌陷

 家门人才济济 2018-08-24

Kümmell 病又称为迟发性创伤后椎体塌陷、缺血性椎体骨坏死、椎体骨折不愈合及椎体内裂隙,多见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患者就诊时通常表现为腰背部疼痛及椎体塌陷所致的脊柱后凸畸形。


本文对 Kümmell 病的发生机制、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总结如下,以期为广大临床医生诊治该病提供一些参考。


发生机制


Kümmell 病可能的机制包括椎体缺血坏死、骨折后椎体内假关节形成及骨质疏松性骨折不愈合等,椎体缺血坏死理论是其中影响最为广泛的一种。


影像学表现 


由于初始损伤十分轻微,伤后 3 周内 Kümmell 病患者的 X 线及 CT 检查通常无明显的阳性表现。但当患者因再次出现腰背部疼痛就诊时,X 线及 CT 片上往往可见到椎体塌陷及椎体内真空裂隙 (IVC)。


在动力位影像中,IVC 的上下裂隙可随着脊柱屈伸活动闭合及张开。在 MRI 上的影像 IVC 会因裂隙内填充物的不同而发生相应改变。


当 IVC 内为单纯积气时,在 MRI 所有序列上均表现为低信号; 当 IVC 内有液体进入时,T2WI 上为高信号、T1WI 上为低信号; 在部分患者的 T2WI 上可观察到双线征。


IVC 在椎体恶性肿瘤、感染、椎间盘脱出病变及放射治疗患者中同样可以出现。因此,IVC 虽然高度提示 Kümmell 病的发生,但不能作为诊断 Kümmell 病的金标准。


Kümmell 病的治疗


根据椎体塌陷程度及椎体后壁的完整性将 Kümmell 病分为 3 期,目前对于 Kümmell 病的治疗尚无统一的方案。


对于非手术治疗后疼痛无明显缓解,并且后凸畸形进行性加重,甚至出现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需采取手术治疗以缓解疼痛、稳定脊柱、纠正后凸畸形及解除神经压迫。


1. I、II 期 Kümmell 病治疗


由于无神经功能损害,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 (PKP) 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PVP) 治疗均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要注意的是,对于存在 IVC 的患者,骨水泥注入时不仅要填充椎体内的裂隙,而且要填充裂隙周围的骨组织,预防后期椎体高度丢失。


2. III 期 Kümmell 病治疗


由于椎体后壁缺损,部分患者存在椎管占位引起的神经损伤症状,采用 PKP 或 PVP 治疗有骨水泥向椎管内渗漏导致神经功能障碍或原有神经损伤症状加重的可能,因此选择开放手术治疗更为合理。


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术者的经验及患者的客观条件来确定。


(1)前路手术


减压彻底,可直接重建脊柱前中柱,对神经干扰少,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手术时间长、创伤大,而且有损伤胸腹腔脏器的风险。


此外,由于合并骨质疏松,前路固定的稳定性欠佳,术后容易出现螺钉松动及后凸畸形加重。


(2)后路手术


后路手术可以通过切除椎板解除神经后方的压迫,对于老年患者或一般情况欠佳的患者,可选择该方法进行治疗。


但 III 期 Kümmel 病患者的神经受压主要来自于脊髓前方突入椎管的骨块,单纯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有时难以有效解除神经压迫及纠正后凸畸形。


Sudo 等 [1]在后路固定后采用椎板切除减压,经双侧椎弓根切除伤椎内坏死的松质骨及后突的椎体后壁,并将可降解的磷酸钙骨水泥植入缺损的前中柱,Zhang 等 [2] 报道了改良的经椎弓根短缩截骨及椎间盘切除并植入 Cage 及椎间融合装置重建前中柱。


以上术后皆取得满意的疗效,但经后路完成前中柱重建,手术创伤大、操作要求高,术中大量出血、脑脊液漏及神经损伤的风险不可忽视。



Kümmell 病可能是椎体缺血坏死、骨折后椎体内假关节形成等多个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所致,目前还没有针对该病影像学诊断的金标准。


对于椎体后壁完整、无严重脊柱后凸畸形及神经功能损害的 I、II 期 Kümmell 病,采用 PKP 或 PVP 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


对于 III 期 Kümmell 病,选择开放性手术治疗更为恰当,但术式的选择须综合考虑术者的经验、脊柱后凸畸形程度及神经功能损害程度等多方面因素。


   ◆    


本文作者:浙江省宁波市第六医院,胡勇主任医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