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原产自欧洲、西非等温带地区,娇弱的它来到台湾高温、潮湿环境容易得病,而且一发病起来满园为患,农民欲哭无泪,葡萄的农药施用种类、密度相对比其他果树频繁。 场退休的研究员刘兴隆,27年的研究生涯几乎一半都贡献刚从台中农改给葡萄。他将原本应用在瓜类的亚磷酸,用来防治葡萄的主要病害露菌病,效果很好。由于亚磷酸是有机资材,农民改用后不需再喷一般农药。 不喷药改打预防针 亚磷酸让葡萄御敌 台湾葡萄一年两收,每年5月梅雨季和7、8月降雨丰富时,葡萄的露菌病就挡不住,初期发病叶面会长出一块又一块的黄色病斑,严重时枝条会整根枯死。 刘兴隆还没钻研葡萄病害时曾研究过花胡瓜,他发现花胡瓜感染露菌病会用亚磷酸防治,于是便想把亚磷酸应用在葡萄上,钻研几年他发现,强酸的亚磷酸和强碱的氢氧化钾,经过等重量中和后,喷洒在葡萄上防治效果最好,且不会产生药害,因此广为推广。 亚磷酸因为是化肥的一种,16、17年前为了纳入有机资材与否,引发不少争议,亚磷酸后来因为陆续被推广到瓜果甚至水稻上,应用范围广、防治效果好,农委会防检局最后才同意放宽纳入。如今农民若要使用亚磷酸进行防治,只要事先和验证单位提出申请就可使用。 晚腐传播靠雨水 研究发现提早套袋是关键 葡萄除露菌病外,另一种葡萄常见的病害就是晚腐病,晚腐病就像看不见的杀手,它潜伏期可达3个月,直到果实颜色由青转紫才会现原形,等农民撕开袋子赫然发现,果实早已发霉、腐烂。 经刘兴隆研究发现,葡萄转色才发病是因为青绿色的幼果糖度低、酸度和单宁含量高,导致病菌无法入侵表皮,等到葡萄开始转色,糖度会大大增加,酸度和单宁含量则会减少,此时的环境适合病菌生长。 刘兴隆也说,农改场目前田间有在试验一些有机资材来防治晚腐病,未来若能成功,只要农民套袋时机掌握好,搭配农改场推荐的有机资材,做到无药残葡萄将会更容易些。 做研究回馈田间 做葡萄研究时常得奔波到农民田间收拾残局,葡萄产季一个礼拜跑4、5趟是常见的事。 刘兴隆说,有时遇到整个果园都罹患晚腐病,农民会沮丧到不敢再种葡萄,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到田间,除了提供改善做法,还是希望能连带帮农民做心理辅导、重建信心,那对我来说很有意义。” 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自然计
引领 乡村现代化建设与规划 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自然计 理念: 生物质与能源自立、自然农法与循环经济、流域管理之中医法则与栖居营造之风水万象是乡村基础设施生态化的重要路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的精髓之一。 关键词:田园综合体,农业产业园,农业开发区,创意乡村,乡村规划,乡村设计,乡村4.0,乡村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乡村旅游,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休闲农庄,庄园,家庭农场, 本文源自网络,谢谢阅读,如需转载,请注明创意乡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