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考问题随想(1)——人是会思考的芦苇

 夏1289辉 2018-08-25

谈到思考的问题,我们就必须谈到有关思考的一些最基本的问题。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在他著名的《思想录》中说过:“人只是一棵芦苇,在自然界是最脆弱的,但却是一棵运用思想的芦苇。要摧毁他,无须全宇宙都武装起来,一股气,一滴水,都能够致他死命。但是在宇宙摧毁他时,人依然比摧毁者高贵,因为他知道自己死,知道宇宙比他占便宜;而宇宙却毫不知道。 ”由此可知,思考对于一个人来说比什么都重要,因为它是人的本质特征之一。

人们应该如何思考呢?实际上,在这个世界上每个活着的人都在思考,不是吗?只是思考的内容、思考问题的深度、思考问题的广度等有所不同罢了。思想家告诉人们人们的思考也是有规律、有原则和有方法的。人们在思考一个问题时通常应该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为首:1、是什么?(关于事物、概念的定义);2、为什么是这样?有什么依据?(关于事物构成的依据——因果律)。

人当然是思维的主体,而人们思考的对象(客体)又是什么呢?从哲学的角度讲,人的思维对象就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包括人自身在内)。事物从思考的角度和逻辑的角度上讲就是概念:概念即是事物。概念具有什么特征呢?概念由于是事物而具有量和质。人们在研究一个事物(概念)时,首先就要从它的量和质两个角度及其关系方面来思考。

众所周知,任何事物(概念)都不是死的,而是活生生的和处于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的。因此,人们在思考事物的时候也要从运动的角度去看待和把握事物的性状及其变化。这在逻辑上就被称为推理。注意:事物的运动是自足的——即事物自身运动,反映在人的思维逻辑方面就成为推理。逻辑上所说的演绎和归纳推理其实正是客观地反映了事物自身真实的运动状况。事物自身的演绎运动和归纳运动造成了逻辑上的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事实上,人们一直在忽视事物的演绎与归纳的一体性,人们一直在人为地割裂事物同一的运动。事实上,离开演绎无归纳,离开归纳也无演绎,演绎与归纳都来自于同一事物的自身运动,演绎与归纳是一阴一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