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灸并用益气补血治疗月经后期

 山东中医竹林 2018-08-25


月经后期是妇科常见病,中医辨证其病因主要为气滞、寒凝、气血亏虚。徐云虹针灸并用治疗本病疗效明显。


取穴:三阴交、足三里、太冲、合谷(均为双侧取穴)。艾条灸至阴穴(双侧取穴)


操作:患者仰卧位,三阴交、足三里、太冲、合谷,常规消毒,针刺得气后,施行提插捻转,留针30min;针刺后患者可取坐位,用艾条灸至阴穴,取小趾甲根外侧角1分许,施灸艾条距穴位约3~5cm,每侧灸15min左右。隔日针灸1次,连续3次为1个疗程。


胡某,女,35岁,已婚,干部。


1998年7月2日初诊。述经期多延后,常间月1次,本次月经已延期1月未至。经B超、尿妊娠试验检查,排除早孕。患者面色晦滞,颜面有黄褐斑,少腹时有胀痛感,舌质暗红边有瘀点,苔薄白,脉略弦。


诊断为月经后期,证属气滞血瘀、阴血亏虚。按上述方法治疗,针灸后第3天月经来潮。此后随访一年半,月经基本正常。


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是脾、肾、肝三阴经之交会穴,月经失调常与肝气郁滞、脾虚生化不足、肾气亏虚相关,三阴交是妇科常用穴;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与足阴脾经相表里,为补益气血强壮之要穴。


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具有行气引血下行催产作用;


太冲为足厥阴肝经之原穴,肝主藏血、主疏泄气机,血病多从肝治,针刺太冲具有疏肝理气、理血通络功效。 


阴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之井穴,是催产导胎之经验穴《本草从新》指出“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元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逐寒湿,暖子宫”,故用艾条熏灸至阴,能温通经脉、催产导胎、引血下达。诸穴合用、针灸并举,有通调气血、行气活血作用。


版权声明:

· 本文摘自《针灸名师临床笔记丛书》,主编朱书秀、苏飞。由明医公开课整理发表。 转载请注明出处。

·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分享此文出于传播和学习交流之目的,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 投稿请添加大头微信:datou1988081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