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画像

 云中公子 2018-08-25
 从前,家乡有两位画匠,一个姓张,一个姓李,同行相轻,互不服气。有人提议各自拿出一副画,比一比高低。比画这一天,张画匠拿出的是一幅《葡萄图》,碧绿的叶子,配上几串水灵的葡萄,刚挂起来,只见一只麻雀扑楞楞地飞来,一头撞在“葡萄”上,赢得一片喝彩声。

    张画匠很是得意,来到李画匠的画桌前,只见摊着一张纸,皱巴巴的,像包过什么东西似的,上面放一个卷着的针包。他神气地说:“李兄,把画裹在针包里做啥?拿出来让大家见识见识。”说完,就动手去拿“针包”。张画匠还没有拿起纸上的“针包”,就羞得无地自容,原来李画匠画的就是一个针包。就这样,张画匠的“葡萄”骗过麻雀,李画匠的“针包”骗过张画匠。

    小时候,我听人讲过这个《画匠》的民间故事。孕育这个故事的肥沃土壤,就是家乡浓厚的民间画风,不少泥腿子洗脚上田,放下锄头,拿起画笔,刷刷几笔,就是一幅画。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如今早已消逝的画像。

    百年之后,都要留下一幅遗像,供后人祭奠。小时候,我们郑宅公社没有照相馆,如果要拍照片,要到十里路外的浦江县浦东区,或者二十里外的浦江县城,很不方便。因此,很少有人特意去拍照片,或者把已拍的小照片放大。老人为防不测,在身体硬朗的时候,就请民间画匠来画像,叫做真容。如果老人不幸去世,生前没有画过遗像,只好采取补救办法,或根据生前留下的旧照片,画一张放大的遗像;如果生前没有旧照片的,只能根据家属的口头描述,毛估估画了,叫做背后容。

    地处山区的大畈清溪马村的陈良材说,他奶奶一辈子只在进城看病时拍过一张一寸照。一九七七年,老人家过世了,就请郑宅的年轻画匠郑隆波来家里画遗像,把这张一寸照放大,画在一张大小如A3纸的相纸上,整整画了两天。

   

    我的邻居新祥爷爷是大队里的出纳和兽医,多才多艺,业余时间喜欢扎风筝和画老虎。或许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缘故,我三天两头看到邻近郑宅水阁村的民间画匠王思坑来找他,不知是来切磋技艺的,还是来蹭饭的。

    王思坑身材瘦小,干起体力活来少气薄力,而且先天深度近视眼,在麦地里除草,往往把麦除掉了,把草留下了,生产队里给他记的工分只有正式劳动力的一半。好在他有一技之长,擅长画画,尤其是人像画,就以画遗像为生。他有家学渊源,爹爹王可志是一个小有名气的画匠,擅长工笔画,尤其是人像画,代表作是天官赐福、刘海钓蟾,尤其是黄忠和岳飞,画得形象逼真,几乎跟年画媲美。

    每次放大画像的时候,王思坑都坐在一张桌子前,在小照片上放一面放大镜,眯着眼睛,一笔一笔,画得很投入,蛮像的,至于有没有生气,是否传神,大家并不在意,也不讲究。他也喜欢画老虎,有人觉得他画得像,而我总觉得他画的是死老虎,缺少一种虎虎的生气,或许是画惯遗像的缘故,只求形似,不求神似,更别说气韵生动了。

    王思坑一辈子讨不到老婆,是个灶头砌在脚背上的光棍,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或许是因为苦闷,他特别喜欢喝酒,借酒浇愁,三杯落肚,平时苍白的皮肤顿时泛起红晕。

    有一次,王思坑来找新祥爷爷,家里没人,发现香几上放着一个装满“白酒”的玻璃瓶,径自拔出橡皮塞,“咕咚咕咚”喝了大半瓶。谁知道这种“白酒”的后劲特别大,一向善饮的他竟醉倒了。过了一会儿,新祥爷爷回家了,看他醉得不省人事,吓了一身冷汗。新祥爷爷是一个兽医,香几上的玻璃瓶里装的不是白酒,而是工业酒精,是他给牲畜注射前用来消毒的,弄得不好,还会中毒。于是,新祥爷爷扶着醉得摇摇晃晃像一个不倒翁的王思坑,把他送回家。

    王思克的鼻子很灵光,哪里有酒,消息灵通。当时,有的人家办喜事摆酒席,自然是觥筹交错,一醉方休。他知道以后,不请自到。喜酒不能白喝,得送贺礼,这点人情世故他还是知道的,可口袋里没有钱,就带上自己画的中堂,送给主人,作为贺礼,因为他摸透了主人的心思,虽然不欢迎,可乡里乡亲的,在大喜之日抹不下脸,不好意思把他赶走。

    酒宴已罢,宾客尽欢,陆续散去。不喝白不喝,王思坑喝得痛快淋漓,酩酊大醉,摇摇晃晃地走回家来。有时候,半路上酒劲发作,不能自持,醉倒在人家的房前屋后。邻近三村的人都知道他的德性,也不奇怪,就把他抬到附近的空稻栈里,以防意外。过了半夜,酒气散去,人醒过来,他自己爬出稻栈,摇摇晃晃地回家了。

    那时候,乡村文化生活单调乏味。王思坑时常发酒疯,居然成为娱乐村民的“保留节目”。有一次放学路上,我经过王思坑所在的水阁村,看他在晒场上哭哭笑笑,动作表情滑稽之极,原来是在发酒疯,居然持续一两个小时。村人围着他看,里三层外三层的,像看耍猴子似的。

    大队里的赤脚医生同情王思坑的境遇,教他识别草药,上山采挖,换点小钱,填填肚子。谁知他居然把赤脚医生种的麦冬拔起,摘下小块的根,又没重新栽种,麦冬很快晒死了。有一次,他上山采药,随手扔了一个烟头,引燃森林大火,烧掉一个山头。他拎着篮子,慌忙逃回。公安人员追到家里,把他抓了进去,可他一无所有,还要管一日三餐,只好放了。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王思坑在台湾的哥哥回乡省亲。有人说哥哥送他一大笔钱,天上掉下金元宝竟把他“砸”死了,从来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他,一旦有钱,又去沽酒买醉,竟然断送了卿卿性命;也有人说哥哥自己也没钱,更没钱送他,是长期失饥伤饱,体质虚弱,活活饿死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