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球最贵的钢: 价格堪比黄金 而且只能去海底打捞!

 蝶花云月 2018-08-25

通常来说,一艘军舰在浴血奋战并战沉后,她的命运也就迎来了终结。至此她的残躯将与深海生物为伴,在此宁静地归为尘土……至少一般人是这么认为的。

事实总是残酷的。在经过确切的勘察之后,英国媒体在近日报道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英日的首次对决,也就是马来亚海战被击沉的两艘战列舰残骸已经有一半不见踪影。至于在随后的泗水海战中被击沉的'埃克塞特'号重巡洋舰则更加凄惨,其沉没地点已经几乎看不到残骸了。

图为描绘'反击'和'威尔士亲王'两艘战列舰于马来亚海战沉没一刻的油画。

这些轻则数千吨,重达上万吨的战舰残骸,能在数年的时间里从安定的海床消失不见,那一定是因为有人在暗中打捞它们。当然,说到这里肯定有读者要发问:就算这些'海底公墓'的构成是用于制造战列舰的高质量装甲钢,这些钢材的价值难道能使得有人宁可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将它们和着阵亡将士的骨骸打捞出水吗?

俗话说得好,有钱能使磨推鬼。寻常的装甲钢当然不行,但如果是1945-1950年这段时间之前沉入海洋的钢铁,那可就不一样了,市场上对此还有专门的称谓,就叫做'低背景辐射钢'。

图为比基尼岛的核装置爆炸瞬间。

要解释这个'低背景辐射钢'是什么高深玩意,还是得从炼钢的流程说起。所谓炼钢,就是用氧气去还原铁矿石得到铁元素,而这个氧气自然是来自于大气层内的空气。

而众所周知的是,自1945年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之后,地球大气层内的某一种特定放射性同位素,即钴-60的含量便远高于自然峰值。这些放射性同位素随空气进入纯氧制作流程,又随着炼钢工艺进入钢材,就使得核爆后炼出的钢铁无一例外都带上了放射性。

图为在切尔诺贝利测量当地辐射情况的盖革计数器。

而这些带有微量辐射的钢铁,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到高精度物理仪器的测量结果,因此在试验出现理论外的偏差时,思维敏锐的高能物理学家们是发现这一效应的领头人。因此,在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海军就开始拆解大量的二战舰船以获得辐射效应较低的钢材,并供应各国家实验室所用,而这些辐射低的钢材就被称之为'低背景辐射钢'。

图为已飞出太阳系的'旅行者'号探测器,其上也应用了低背景辐射钢。

而随着高能物理领域的向外扩张,以及人类对电磁元器件的要求逐渐提高,低背景辐射钢的需求在20世纪的后30年里急剧膨胀:除却实验器械和教具之外,对背景辐射非常敏感的航天传感器也要用到低背景辐射钢,就连医学领域上的核磁共振和肺部计数仪也要使用低背景辐射钢才能工作。

图为1918年在斯卡帕湾自沉前的德国海军舰队。

目前,国际市场上唯一能合法合理获取这种低背景辐射钢的来源,就是斯卡帕湾自沉的德国舰队,因为其上并没有牺牲的海军将士。但舰队的残骸有限,需求却总是十分迫切,这无疑使得低背景辐射钢的价格居高不下。

而随着福岛核电站又将数万吨的辐射物排放到外界,钢铁冶炼企业要想新炼制出低背景辐射钢的想法无疑是变得更困难了。因此,随着低背景辐射钢价格持续走高的同时,有不法分子为了高利润而去昧良心冒风险,其实也是必然的结果。在这里,笔者只能希望人类运用核科学的道路不再坎坷,低背景辐射钢也不应该再是无法再造的奇货。(利刃/TO)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