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量自己,也可以看清世界

 老沈阅览 2018-08-25
            ■杨佳

   读史铁生的《病隙碎笔》,你会哭,为他的身体;你会笑,为他高贵的灵魂。

   对史铁生而言,《病隙碎笔》已不是单纯数量上的又一本散文随笔集,而是一部充满了生命体验的人生笔记。因为他深深明白,生命只会让自己写作的时间越来越短,故而不论病痛如何折磨自己,他都要尽力挤出时间一次次地唤醒因病痛而日渐麻木的心灵,然后对所在的世界和所处的时代进行审视,对生命状态和人生意义进行思考。于是也就有了关乎人生命运的“成长”、“生病”、“爱情”、“金钱”、“生存”、“道义”、“信仰”、“死亡”等诸多感悟文字。

   可以说,凡是个体生命必须正视的问题和必须解开的难题,史铁生都没有回避与躲闪,而调动了生命的全部激情与智慧一一给予解答,从而让读者不时产生心灵的强烈共鸣。

   比如“生病”,他是这样领悟出一种很现实的人生观的:“生病也是生活体验之一种,甚或算得上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 '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21岁的史铁生突然就没了双腿,30岁时患上尿毒症,他说,他的职业是生病,业余写点东西。上帝为了锤炼一个生命,设了怎样残酷的布局,但史铁生说正是因为这样,他认识了“神”实际有一个更为具体的名字,那就是 “精神”。

   史铁生以残疾之躯,写出的文章却是游历甚广的健全人未曾达到的深度。其中的原因,我们可以在他对自己如何走上写作之路的描述中窥见一斑。

   他说,“像我这样寸步难行的人怎么可能去深入生活?像我这么年轻的人,有多少故事值得一写?像我这么点儿年纪便与火热的生活断了交情的人,就算写出个一章半节,也很快就要枯竭的吧,那可怎么办?”史铁生从20岁上就困在屋子里,他哪儿来那么多可写的?其实,白昼的清晰是有限的,黑夜却漫长,尤其那心流所遭遇的黑暗更是辽阔无边。

   我们以为游遍世界才叫体验生活,史铁生告诉我们,考量自己也可以看清这个世界。只要身在世间,就脱不开所有人要经历的苦难和幸福,望向自己的内心就等于找到了素材。

   他扶轮问路的一生,告诉我们人生就是一个过程,用心行走、用爱呼吸就已无憾。他告诉我们“要站到死中去看生”。在这孤独天地中,他一步步从外走到了内,从飘忽走向了深邃,从漫无边际走向了人的精神核心,思考生与死,健康与疾病,形而下到形而上,在病中仰望神圣,从日常走到了信仰,一如他写的《命若琴弦》。

   史铁生活得比我们健全,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不是肉体,而是精神;不是皮囊,而是思想。史铁生这支思想的苇草用他残疾的身躯向我们彰显了人的高贵与丰满、庄严与肃穆。由此,我们不难理解史铁生在书中所说的一句话:“生命本无意义,是'我’使(自己的)生命获得了意义。”

   《病隙碎笔》
   史铁生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