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质 —怕冷派 占人群比例:7.9%。东北地区和女性多见。 (一)表现特征: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这类人在地铁或空调房里面,如果温度第一点就受不了,冬天也比较怕冷。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冬季畏冷,手足不温,面色柔白,目胞晦暗,口唇较色淡,毛发易落,易出汗,肌肉较松软不实。喜热饮食,精神不振,性格多沉静、内向。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胖嫩,脉沉迟。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二)调理方法: ·环境起居调摄:冬避寒就温,春夏培补阳气,多日光浴。避免风、寒、雾、雪,注重足下、背部及丹田部位的保暖。 ·体育锻炼:动则生阳,体育锻炼天天1至2次。宜舒缓柔和,如散步、慢跑、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 ·精神调适:这类人常情绪不佳,善恐、善悲。应保持沉静内敛,消除不良情绪。平时多听一些激扬、高亢、豪迈的音乐。 ·饮食调理:宜食温阳食品如羊肉、狗肉、鹿肉、鸡肉,少吃西瓜等生冷食物。 ·药物调养:可选补阳祛寒、温养肝肾之品,如鹿茸、海狗肾、蛤蚧、杜仲等,成方可选金匮肾气丸。 自行按摩:气海、足三里、涌泉等穴位,或经常灸足三里、关元,可适当洗桑拿、温泉浴。 阴虚质 (D型) —缺水派 占人群比例:8.89%。以西部地区和年轻人多见。 (一)表现特征: ·总体特征:阴液(包括唾液在内的很多体液都偏少)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偏瘦。 ·常见表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发病倾向: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 ·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 (二)调理方法: ·环境起居调摄:夏应避暑,秋冬养阴。居室应安静。不熬夜,不剧烈运动,不在高温下工作。 ·体育锻炼:宜选动静结合项目,如太极拳、八段锦等。控制出汗量,及时补水。 ·精神调适:遵循《内经》“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之法,养成冷静沉着的习惯。平时多听一些曲调舒缓、轻柔、抒情的音乐,防止恼怒。 ·饮食调理:多食梨、百合、银耳、菠菜、无花果、冰糖、茼蒿、鸭肉、龟、鳖、芝麻等甘凉滋润食物。少吃葱、姜、蒜、椒、韭菜、葵花子、羊、狗等辛辣燥烈品。 ·药物调养:可用滋阴清热、滋养肝肾之品,如女贞子、山茱萸、五味子、麦冬、沙参、玉竹等药。常用中成药有六味地黄丸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