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18-08-25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从中国的神话可以看出中国人的美好生活是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来的,充分体现的中国人对待外部世界是敢于战天斗地的,坚信人定则胜天,与天比附。

从禅让制到家天下,中国很早就摆脱了上帝观念,商周革命倡导礼乐文化,敬德保民,学在王官只是在西周末年平王东迁之后,王官之学散于诸野,诸侯争霸称雄,私立讲学周游列国宣传自身的学说形成诸子百家的局面,从管子、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墨子、商鞅、荀子、韩非子,一直到吕不韦、刘安、董仲舒,秦朝依法家统一天下,汉朝以黄老稳定天下,到汉武之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的传统文化脉络至此逐渐明晰,魏晋玄学,吸收佛教形式产生道教,与南北朝隋唐时期佛学特别是中国的佛学禅宗,形成三教并蓄局面,到唐朝中后期韩愈吸收佛道有关道统之说扛起复兴儒学的大旗,在宋朝继承孔孟道统,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北五子开创理学,南宋朱熹集大成,在元朝被定为官方学说从此占据中国主流文化约八百年之久,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主张三教并存,经过理学对道教、佛教部分理念的吸收,以及唐后从符箓丹鼎到内丹术的兴起,大乘佛教一念成佛的普及,三教共融共同的局面开始形成了,从孟子、程颢、陆九渊到王阳明形成了心学一说,随着时间的发展理学的僵化与心学的空疏,以及小冰河时期的到来,明亡清兴一时有亡天下之惑。

清朝文网的逐渐紧密,由明后期以反对心学空疏形成的实学学风在乾嘉时期形成了朴学,有汉学、宋学之分吴派、皖派之别以考据训诂小学校勘整理前代典章文物为主流,知识分子据守文化领域不在对现实问题进行研究,这一时期总结汇编的的文献如《古今图书集成》 、《渊鉴类函》 、《佩文韵府》 、《骈字类编》、《四库全书》、《全唐文》等。乾隆后期特别是白莲教起义之后,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现实问题民生逐渐愈演愈烈,以扬州学派为代表今文学讲求经世致用的学风逐渐复起,鸦片战争、太平天国之后洋务运动兴起,与外来西学有了一定的承接趋势,诸子学复兴,康梁的改良运动,袁世凯尊孔读经,到胡适整理国故运动,西学,国学、马学三分天下,经文革后一一洗涤。改革开放以来西学的再传播,国学热,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延展形成主流宣传,国学提倡,西学广布的局面,在全球化背景下,互联网的作用把世界日益联通,文化的繁荣与融合是必然趋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