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莓育苗新技术,成活率高达90%

 正兴活之学之 2018-08-25

一、供液设施

营养液的排供采用菲利普系统。该系统由栽培槽、贮液池、管道和控制系统组成。

  • 栽培槽

栽培槽高0.3米、宽1.5米、长6-7米,砖混结构,内壁和底部用沥青等材料做防水层。底部要求水平,末端留出液口,出液口连接总回液管,总回液管通向贮液池。栽培槽之间留0.25米宽作业道。栽培槽上方设置遮雨棚,遮雨棚骨架为竹木结构,上覆塑料薄膜。

  • 贮液池

在供液系统最低点设置地下贮液池。每亩育苗场地可配置20立方米贮液池。贮液池亦采用砖混结构并做防水层,池内有水位标记。池顶部加盖,防止营养液被污染。回液管管口位置应高于液面,以便营养液回流时溶入更多的氧气。

  • 水泵和管道

输送营养液的水泵选用防腐单极离心泵,功率0.2-0.3kW,流量2-3t/h。输液管和回液管均采用直径5厘米的硬塑料管。输液管位于各栽培槽一侧上方,在每个栽培槽上方安装1个直径21.25毫米塑料水龙头。输液时将流量调整至水流不断即可。为防止水流过急,冲击下部栽培基质,可在出水口包2-3层纱布。回液管从各栽培槽底部通向贮液池。

  • 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包括监测贮液池中溶液浓度和酸碱度的电导仪、pH控制器,以及水泵定时器。

草莓育苗新技术,成活率高达90%

二、基质

  • 基质的选择

在无土栽培中,基质是代替土壤固定植株,保水保肥的基础物质,只要持水性、透气性好即可采用。砂砾、蛭石、草炭、珍珠岩、泡沫塑料等材料一种或多种混用均可。可以选用草炭40%、蛭石30%、珍珠岩30%的基质。

  • 基质的更换

连续使用已栽培过草莓的基质,易发生严重病虫害,草莓苗质量也会降低,以往用溴甲烷进行基质熏蒸消毒,效果很好,但在消毒过程中易造成环境污染,已禁止使用。因此,在同一设施连续进行草莓无土育苗时,应采用消毒剂消毒或者更换基质使用。

草莓育苗新技术,成活率高达90%

三、营养液

  • 营养液的配制

营养液原液选用沈阳农业大学生产的无土栽培专用肥1、2、3号。主要营养元素为氮、磷、钾,还有钙、镁、铜等微量元素。

营养液的配制方法是:

1000升水加专用肥1号0.75公斤、专用肥2号0.4公斤、专用肥3号0.1公斤。专用肥2号应先用少量水稀释后使用。营养液配成后,将pH值调整到5.5-6.5之间。

  • 供液时间和次数

供液时间和次数应在保证植株得到充分、均衡营养补充的前提下,尽量节省能源和肥料,以降低育苗成本。一般每天供液2-8次,每次开泵40分钟。晴天供液次数多一些,阴天次数少一些。

  • 营养液浓度和pH值的管理

营养液在循环使用过程中,浓度逐渐降低,pH值也会有一定变化,须及时进行调整。营养液浓度可用电导仪测定的电导值估计。

方法是分别测定不同浓度营养液的电导值,将浓度与电导值一一对应,制成表格。在生产中随时根据贮液池营养液的电导值,查出相应的营养液浓度,确定添加专用肥的数量,以保证营养液浓度的稳定。在生产过程中,用pH值测定仪随时测定营养液pH值,如pH值低于或超过标准要求,要进行调整。

  • 营养液的更换

营养液使用时间过久易被污染,对植株生长极为有害,应及时更换,一般应20天更换1次。

四、草莓无土育苗技术

  • 定植

4月上中旬定植经脱毒处理的草莓苗,当匍匐茎幼苗具3片营养叶和少量须根时采下,洗净根部泥土,栽植于基质上,密度为15厘米×15厘米。

  • 栽后管理

草莓苗栽到栽培槽后1-2周内为缓苗阶段,在这一时期灌清水即可。新叶长出后,改灌营养液。

8月下旬以后再将栽培槽中的营养液更换为清水,以促进草莓植株的花芽分化。9月上旬,草莓苗即可达到出圃标准,即有4-5片发育健全的营养叶、茎粗1-1.5厘米、直径1毫米以上的新根有25条,单株重25-30克。

文献来源:草莓无土育苗技术 潘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由蓝农平台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