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从不自信到自信,从做到这三点开始

 嘉陵江一滴水 2018-08-25

紧接着上一篇心理学文章介绍了不自信的原因,这篇文章想探讨一下怎么重新树立自信,希望给读者一些方向去重新找到自己内心的阳光。

KY说:

自卑心境很正常,但自卑情结是不健康的。

自卑感源于“比较”,是一种与外界或者自己理想中的标准做对比时,感到比不上时的压抑。

而自卑情结往往有两种表现,从幼年时的家庭与社会环境中养成的原生自卑,及成年后在从小养成习惯的行为模式下表现出的次生自卑。原生自卑无法消除,但我们可以通过发挥自己的主观力量矫正次生自卑,培养自信的心理和行为模式,就可以克服自卑情结。

如何从不自信变得自信呢?可以从以下三点开始做起

1.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上一篇文章讲过不自信的一个很典型的表现就是“害怕别人看到自己的优秀,更害怕别人看到自己出丑”,其实简单说就是不敢真实地表达自己。不自信的一种原因是被拒绝而压抑真实的需求,因此,如果要变得自信,就要重新开始试着表达自己真实的需求。因为人在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的时候,会有一种生命深处的力量感,就会变得自信。

2.适当的将自己从家庭中分离

很多人的不自信都是从原生家庭里带来的,所以如果不稍微离开这样的环境,改变会更加困难。很多人在长大的过程中由于外出读书或工作会逐渐实现在生活状态上的分离,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实现精神上的逐渐分离。虽然我们知道问题出在与父母的关系上,但是改变的方向只能是自己。要激发自己强大的力量来重建自己的自信。

3.学会客观地就事论事

很多时候个体的不自信是由于错误的将事情夸大化,也许别人对你的否定只是针对你做的某一件事情的结果,而你却从内心认定别人是否定你整个人,自我贬损。因此,你要学会更加客观地去看待别人对你的评价、外界对你的反馈,做到就事论事,不要上升到对自己的整体打分,更不要轻易地贬低自己。

激发你内心的正向力量,做自己的英雄

客观现实是外界和家庭很难改变,我们只能凭借自己的力量改变自己。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抱持着消极的放弃态度。就像《风雨哈佛路》的女主角丽斯,她出生在美国的贫民窟里,从小就开始承受着家庭的千疮百孔,母亲酗酒、吸毒 ,并且患有精神分裂症。在15岁时母亲死于艾滋病,父亲进入收容所。

贫穷的丽斯需要出去乞讨,和一些朋友流浪在城市的角落,生活的苦难似乎无穷无尽。 原生家庭和成长环境已经是让她绝望的情况,但丽斯依然一路奋斗迈着自信的脚步走进了哈佛的学堂。

总之,你要相信你自己的正向力量,即便你生命的前半程再糟糕,可生命的下半场仍有机会扭转战局,人生变数且多,你要笑着对命运说“来日方长,我们拭目以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