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楼】沈秉成鲽砚庐:比目双右,佳偶天成(下)

 江河行地劲草庐 2018-08-25

关于鲽砚庐的藏书总况,只能去查他的书目,刘声木《苌楚斋目录书目》中著录有沈秉成的稿本《鲽砚斋书目》,可惜不知此目现藏何处。而刘荣华在文中则称:“沈秉成爱好藏书,酷嗜碑拓、金石字画和古铜器,遇有著名之品,不惜重值购买。所藏金石、字画、典籍皆为精绝,藏书数量超万卷,且均为宋本等珍贵典籍。沈秉成在园内曾自题对联曰:‘万卷图书传世富,双雏续喜戏志怀宽。’从刘联可以看出,当时沈氏辞官后,过着隐居安闲的日子,以园为乐,以书为伴。”


关于鲽砚庐收藏碑帖的情况,刘荣华在文中又写道:“沈秉成藏品中有汉隶中的极品——《礼器碑》,他的藏本是当时存世四本中最精最早的。他收藏的《淳化阁帖》内有陈继儒、周亮工、宋之绳、庄同生、潘亦隽等名家题跋,被一致审定为‘祖本’。还有他的《黄庭经》,古雅淳厚,真力弥满,笔精意妙,为淳熙秘阁真本。吴云与陆心源、吴大瀓通信中则提及沈秉成藏有《瘗鹤铭》《鬱冈斋帖》初拓精本、《晋唐小楷》宋拓13种,还有唐硕大而精的善业泥(小型模压而成的泥制浮雕佛像)、周虢叔大林钟、秦权、翁方纲楹联。”


由此可知,沈秉成藏碑帖的水准很高,除此之外,他还收藏有多件重要的青铜器。吴云在《两垒轩尺牍》中谈到了这一点:“此间金石同志歇绝几二十年矣!近有亲知沈仲复(秉成)、李眉生(鸿裔)均由廉访引退,现居林下,颇能闭户读书,酷嗜金石字画,收藏不少。遇有著名之品,不惜重值购之。颂鼎眉生所得,虢钟则在仲复处。欧阳公云‘好之而有力,则无不至者’,是也。”


这里还有太湖石


以吴云的说法,有爱好而没钱最为痛苦,而吴云也引用了欧阳修的所言,既有爱好还有钱,就没有得不到的东西。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沈秉成收藏之富。而俞樾在《沈秉成墓志铭》中也提到了耦园主人跟一些大佬共同赏玩古器及一些善本书的欢乐场面:“性喜金石字画,所收藏皆精绝,其居耦园。南皮相国亦适寓吴,一时如潘文勤公及李眉生廉访,顾子山、吴平斋两观察皆时相过从,偶得一古器、一旧刻书籍。摩挲玩弄,以为笑乐。”


那个阶段,苏州地区的几位收藏大家共同建起了一个雅集,此雅集的名称叫“吴郡真率会”,关于真率会的缘起,沈慧瑛在《风雅吴郡真率会》一文中追溯道:“北宋年间,司马光与王安石因政见不同而分道扬镳,司马光罢官回到河南洛阳,与故交挚友成立真率会,规定酒不过五行,食不过五味。由北宋到晚清,皇帝不知换了多少个,绪绅名士的风雅不减当年,吴郡真率会就是清光绪年间以归隐江苏苏州的官绅为主的群体,他们以真诚坦率为相处之道,以私家园林为活动场所,以书画鉴赏、诗文唱酬、品茗饮酒为主要内容,雅集频频,自娱自乐,俨然成为引领苏州时尚的文化沙龙。”


关于吴郡真率会的发起人,沈慧瑛在文中写道:“吴郡真率会初期的主要成员为吴云、沈秉成、李鸿裔、勒方锜、顾文彬、潘曾玮、彭慰高7人。”


玲珑


由此文的排列顺序可知,沈秉成是仅次于吴云的该会第二重要成员。他们这些人在一起互相赏鉴所得宝物,那份风流真的令人叹羡。而那时的吴昌硕也跟沈秉成有密切交往,为此吴昌硕写过一篇《石交集·沈秉成传略》,吴在此传略中谈到了沈秉成为人之谦和,同时也讲述到他体察民情:“中丞与人无忤,与世无竞,似得老了之道。然官侍从时蹇谔建言,凡上封事三十余通,请改吾湖岁赋,及为殉难士民请恤,皆奉谕旨施行,尤彰彰在人耳目。今乃专制一方,宏其建树,其德业正未可量也。”而对于耦园及鲽砚庐的来由,吴昌硕又在文中写道:“夫人严氏,名咏华,工诗画,琴瑟甚笃。中丞为筑耦园。又曾得汧石,剖之有鱼形,制砚二,名之曰鲽砚。署其居为鲽砚庐。”


关于鲽砚庐一名的来由,吴昌硕称是沈秉成在北京得到了一块汧阳石,他把这块石头剖开后发现里面有鱼形图案,于是他就制成两方砚台,他与严永华每人用一个,这也同样暗合了耦字。俞樾在《春在堂随笔》中也载有此事:“沈仲复观察与严少蓝夫人,伉俪均能诗。仲复在京师得一异石,文理自然成鱼形。剖而琢之为二砚,砚各一鱼,夫妇分用之,名曰‘鲽砚’,其名颇新。余为赋五言诗一章,首云:‘何年东海鱼,化作一拳石。天为贤梁盂,产此双合璧。’亦文房一佳话也。”


但以上的解释都是说砚台的来由,而并未提及为什么给这两方鱼形砚起名叫鲽砚,曹林娣所著《苏州园林匾额楹联鉴赏》一书中在谈到鲽砚庐时称:“比目鱼双目同侧,两眼都长在左侧的叫‘鲆’,都长在右侧的叫‘鲽’。此砚鱼形两眼都在身体的右侧,因名。”


假山上的墙


竟然有这样的说法,而这正应了佳偶天成这句俗语。而对于鲽砚楼的藏书,曹林娣在本书按语中写道:“西花园为沈氏扩建。织帘老屋居中,前置月台,后庭院中砌有湖石花坛,凹形藏书楼殿后。此楼属于读书楼建筑群,藏书极其丰富,沈氏有‘万卷图书传世富’之句。”


沈秉成夫妇在耦园内居住了八年,而后奉诏出外为官,钱勤学在《耦园》一文中写道:“光绪十年(1884),沈秉成奉诏复出,官至安徽巡抚,署两江总督。十六年(1890),严永华病殁于安庆。廿一年(1895),沈秉成病重回苏州医治休养,七月卒于耦园。在此前后,词坛巨子郑文焯、朱祖谋曾先后寄寓园中之西园。”


先是严永华病逝在了安庆,五年之后,沈秉成因病返回苏州,几个月后他去世在耦园。他去世后耦园归他人所有,谢考思在《耦园》一文中写道:“沈氏殁后,尝有词坛巨子朱祖谋、郑文焯诸公,时至斯园,与沈秉成孙沈迈士等剪烛话旧,诗酒唱和。再后,园渐散为民居,1941年归实业家刘国钧,1958年归振亚丝织厂,1963年归市园林管理处。经大规模整修,东园于1965年5月正式开放。”


再后来耦园经过整修又对外开放了,钱勤学在文中称:“1960年至1965年,在刘敦桢、陈从周专家指导下整修耦园东园,1979年至1980年再次维修。1986年至1994年修复西园及中部住宅,耦园始成完璧。1995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扩展地列入遗产名录。200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二十年前,我第一次到苏州访藏书楼时就去看过耦园,此后我又去过很多次苏州,但都因故未曾到此园内再作探访。几个月前,苏州博物馆的陈军先生在微信中发出他游览耦园的照片,我看到那里的状况跟我当年所见又有了一些变化,故又勾起了我重游耦园之心。2018年5月30日,我在常熟办完事,而后乘翁同龢纪念馆的车来到了苏州平江华府。之前已与平江华府酒店沈春蕾女史约定过,我与她约定晚上见面谈事。然我到达苏州的时间却比约定时间多出了三个多小时,于是我趁这个闲暇前往耦园观览。


正在清淤


如今的平江路


从地图上看,平江华府酒店距耦园不远,并且这一带是步行区,打车前往反而要兜很大的圈子,于是我决定步行前往那里。可是刚走出酒店,就看到通往平江路的唯一一座桥上停着大卡车和吊车,这里正在清淤作业。大吊车吊起一包包的淤泥放在卡车上,他的吊臂无法让人通行。我向旁边看热闹的几位当地人打听,可否有绕过此桥之路,众人纷纷说绕路太远,建议我踏上桥侧的石护栏小心走过。于今而言,这是个高难度运作,而我站在旁边看了十余分钟,果真有人趁吊臂放下的间歇踩着石栏杆飞奔而过。我一咬牙也登了上去,我的平衡能力还不错,安然走到了桥的对面。


古老的通济桥


在这里看到了指示牌


喜人的水景

没乘过这样的水上巴士


桥的另一侧乃是著名的平江路,如今这里已经改建成了步行街,我曾在此街上吃过几次饭,但总觉得这里饭菜不如一些冷僻小巷内的饭馆味道纯正。一沾游客就变味,这个通病有传染性。好在我今日前来不是为了吃饭,只是沿着平江路边走边打听。走到通济桥时,看到了左转的标牌,这条小径名称叫新桥巷,此巷沿河而建,可以边走边欣赏江南水景。大约走出三百多米后,就来到了耦园的门前。


看到了耦园的门楼


入口处的游客


如今的苏州园林已经成为了游客必到之地,耦园又有这样的爱情故事在,当然来此的游客不会比其他几处名园少。穿过大门前行二十余米,看到了耦园售票处,而里面的工作人员告诉我,这里只能用手机购票不收现金。我不会玩这种新玩意,于是请这位工作人员用手机帮我购票,我将现金支付给他。他却告诉我,这样做违反规定,他说只能到售票处去购买,而售票处仍然要前行五十多米过一座石桥才能到达。服务人员的不由分说,让我感到无奈,我不明白科技应该给人带来的是便利,为什么到如今反而成了门坎,别人可以不断地追新科技,难道就不允许他人固守传统方式吗?否则的话,让这么多游客来看这古老的园林有什么意义呢?不如拉着他们去参观苏州科技园。


只能走到这一带来买票


耦园三面环水


只能手机买票的售票处


腹诽没有用,要入此园只能乖乖地去买票,于是我继续向前走。穿过一座石拱桥,来到了正式的耦园入口处。原来我是从相反的一侧走到耦园者,而这个正式的入口则拓展出面积很大的停车场,这也是我上次来时未曾看到的景象。


小喇叭讲解中



诗酒传家


此处不是书楼


安静的院落


精美的砖雕


墙上的刻石


有玻璃反光拍不清细处


买票完毕后原道返回,跟着一队游客挤入耦园中。因为人数太多,走进园内只能被游客携裹着沿着固定的游览路线,听一个一个的小喇叭讲解着几乎一字不差的故事,传到耳朵里的故事全都是捕风捉影的八卦。看来八卦才是大多数人的所爱,而我的所写虽然也不无八卦,但好在还算有出处。如果将我所写之文让导游背诵出来,会不会受到听众们的喜爱,可惜我找不到试一试的机会。


看到了线装书


涉园当年的黄石山


这不是藏书楼


耦园平面图


一路向下走,走到了黄石假山旁,这乃是当年涉园的遗物,而假山的后侧也有一处楼阁,显然不是我上次看到的藏书楼。但书楼处在哪个位置,我却一时回忆不起,于是向工作人员打问,原来鲽砚楼处在耦园的西园。然其东园乃是各个旅行团的固定参观路线,而我转到西园时,瞬间有了出尘之感。这里不但没有游客,甚至连嘈杂之声都被屏蔽,这让我体味到了耳根清净一词的真谛。


随处可见的雅致


终于找到了鲽砚庐


安静的西园


隔着玻璃向里面探望


在西园的后院中,再一次看到了U字型的藏书楼。再次前来依然大门紧闭,我仍然是透过一扇一扇的窗户向内张望。虽然说我早已知道这座藏书楼书去楼空,但我依然希冀于此能看到书的影子,明知不可能还要作如此想,这正是我的不切实际之处。于是我围着书楼几面探看。关于该书楼的使用者,杨小乐、金荷仙、陈海萍所撰《苏州耦园理景的夫妻人伦之美及其设计手法研究》一文中说:“西园藏书楼鲽砚庐也是沈严两人共同的藏书之地,曾有诗句‘万卷图书传世富,双雏嬉戏老怀宽’。”



上着锁


站在书楼门前向前看


书楼的细部


造型奇特的砖雕花窗


看来,这座书楼也是沈氏夫妇公用者。而此文中还谈到了耦园内特有的砖雕花窗:“其南北两侧墙面留有椭圆形同心双环形水花纹砖雕漏窗,象征女性阴柔之美,与东花园圆形八瓣太阳花漏窗所展现的阳刚之美形成对比。前者象征月亮代表女主人严永华,后者象征太阳代表男主人沈秉成。”而我果真在书楼的西侧回廊上看到了这种造型奇特的花窗。


牡丹已谢


站在正前方望过去


织簾老屋


织簾老屋内景


指示牌上仅标明藏书楼而不说鲽砚庐 


以我的所见,这是苏州保护得最完好的藏书楼之一,而楼前假山上的牡丹已经过了花季,不知道它灿烂之时是否能多吸引来一些游客受书香的薰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