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痛症

 豫西南客的书馆 2018-08-25

  跟痛症是指足跟部跖侧的疼痛,主要由跟骨骨刺,跟骨滑囊炎,跟下脂肪垫炎引起。主要表现为足跟疼痛,压痛、有的还见局部轻度肿胀。笔者采用医疗按摩法、跟痛熏洗汤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足跟痛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联合疗法(操作程序及要领)

1、医疗按摩法

   治疗原则为点穴止痛。具体手法如下:患者俯卧,两腿伸直。医生以一手掌按压患侧跟腱处,拇指与另一手拇指重叠点按于痛处,着力按压并左右拨动3-5分钟,2-3次即可取得满意效果。

2、药物熏洗汤治疗法

1)跟痛熏洗汤由伸筋草30克,透骨草30克,昆布30克,海藻30克,苏木20克,制乳香20克,制没药20克,木瓜20克,桂枝20克,川芎20克,五加皮20克,牛膝20克,防风20克组成。上方加水2000毫升,浸泡30分钟,煎开约10分钟后,将药液滤入盆内,先熏后洗,待药温度不烫伤皮肤时,将足跟浸在药液中,若药液温度下降,可加温后再洗,每次浸洗约30分钟,每日2次,每剂药煎2次,可连用3天。

2)足跟痛中医认为是由于瘀血阻络,寒湿凝滞引起的,治疗应以活血化瘀,温经散寒除温为治测。本方用苏木、牛膝、乳香、没药、川芎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消肿止痛;昆布、海藻软坚散结;桂枝温经通络,散寒除湿。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温经散寒除湿之功,切中病机,熏洗有利于扩张局部务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促进药物的吸引,缓解肌肉痉挛,促进炎症水肿的吸引,软化粘连组织,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上述两种疗法治疗一般5天左右疼痛明显减痛,20天左右就可全愈。

注意事项:

1) 急性期患者应注意休息,运动员停止训练。

2) 足跟下垫以软垫以减少对局部的刺激。

 

 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是常见的神经官能症之一,属于神经系统功能的失调。采用医疗按摩等方法综合施治,效果较好。

神经衰弱主要是用脑过度、焦虑忧郁、生活节奏失调或过度疲劳等多种原因所引起,也与个人的素质、性格以及精神状态有关。神经衰弱的主要表现是头晕、头疼、失眠、多梦、精神萎靡不振,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定、烦躁易怒,有时还伴有出汗、心慌、气短、耳鸣等症状。中医学认为,神经衰弱属于不寐范畴,分虚实两大类,临床上心脾两虚型、肝郁化火型最为常见。笔者采用医疗按摩法施治效果较好。

1、心脾两虚型

由于思虑过度,伤及心脾,阴血内耗,不得养心,造成心神不安而失眠。主症为多梦易醒,神疲乏力,心烦健忘,饮食无味,舌淡苔薄,肪细弱。本着养心益脾,补血安神的原则,采用如下手法:

1)患者仰卧。医者坐在床头用左右手食指指端按揉两侧的睛明穴约半分钟,再从印堂向两侧用推法至太阳穴;以督脉为主,先用双拇指并拢自印堂推揉到神庭5-8次;再重力推揉头部正中线至后头部2-3次。在推揉过中,印堂、神庭、百会、风池等穴要重点按揉各半分钟。患者产生头脑轻松欲睡之感。

2)体位同上。医者用两手十指张开呈抓拿状,其右手放于患者关部左侧中线,左手拇指按在关部右侧中线,双手对掌式拿拢,再同时张开,但拿张的动作不能离开头皮。一拿一张为一次,经每秒4次的频率拿摩头顶所有部位约5分钟。然后再用双手十个手指的指端部,以每秒4次的频率敲击头顶约1分钟。这时,患者便会感到头目轻松,进一步产生昏昏欲睡之感。注意;十指拿摩敲击用力应均匀,双手应协调同步,速度不可忽快忽慢,否则效果不佳。

3)体位同上。医者居一侧,先点按后缓揉中脘、关元、气海等穴至深层,再用掌根沿胃腹中线、左侧中线深推20至30次,以疏通胃气,健脾安神。

1) 患者取俯卧位。医者先用掌面横向拨揉背部肌群,再点按深揉

脾俞、胃俞、心俞、肾俞、八髎等穴共约5分钟。以通经固本,心安神宁。

2、 郁化火型

本症多因恼怒而伤肝,肝失调达而气郁化火,火邪上扰心神,心神不安而致失眠不寐主症:心烦易怒,入睡艰难,口苦口渴,不思茶饭,舌红苔黄,脉数。本着舒肝泄热,理气安神的原则,采取如下手法:

1)患者仰卧,医者坐于床头,用两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第二关节弯曲成45度,用三个指端深揉两眼眶内缘约1分钟,再搓摩耳后半分钟,最后再搓摩两耳1分钟,此法意在通经、散热安神。

3) 体位同上。医者用双手拇指端重揉头顶正中线和左右侧中线约3-5分钟,再

以重力深揉百会、风池穴各半分钟;然后用两手中指、食指的指端以每秒4次的频率

 

重搓风池穴2分钟。此法重在散热安神。

3)体位同上。医者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指并拢,指关节弯曲成90度,用四指端以每秒8次以上的速度重摩头顶的所有部位约3分钟,接着改用右手指背抖击头顶约1分钟。施用此法,医者的腕关节一定充分放松,用力均匀,速度不紧不慢。此时患者会头部轻松和欲睡之感。

4)患者改俯卧位,医者居一侧,用右手掌根深揉脊柱两侧约2分钟,再双手提拿背部肌群20-30次,再点按背部俞穴,尤其是深按肝俞、脾俞、胃俞和大肠俞。接着令患者坐起,医者站在患者背后用双手掌重力搓摩肩井到肩髃穴1分钟。此法可通经散热,化郁安神。

 胃、十二指肠溃疡

 

    胃、十二指肠溃疡即消化道溃疡。本病的形成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作用有关。不同的时期、气候等因素对本病都有影响。溃疡的形成主要是胃、十二指肠粘膜的保护因素和损害因素的关系失调所致胃、胃酸、胃蛋白酶在溃疡的形成中起着决定作用。但神经和内分泌紊乱、胃炎的影响、饮食的失调、药物的不良作用、胃粘膜的破坏等等因素,对溃疡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上腹疼痛及不适是消化道溃疡的主要症状,并常伴有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胃溃疡疼痛多位于剑突下正中或偏左,多在餐后0.5至2小时中出现,至下餐前消失。十二溃疡疼痛多位于上腹正中或稍偏右,常常在餐后3-4小时出现,持续到下次进餐后可缓解。中医学认为,胃、十二溃疡属于脾胃虚寒型胃脘痛范畴。

笔者本着通经止痛和胃健脾、补虚散寒的原则,采用医疗按摩法结合加热药敷,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疗效较佳。

联合联法(操作程序及要领)

1、医疗按摩法

1) 体位仰卧,医者居一侧,两手重叠,用力要由浅入深,再由深到浅往返持续深揉胃腹中线5分钟。重点在中脘、气海等穴位,有通经脉,疏通胃气之功效。

2) 体位同上,医者用右手大鱼际以每秒钟4次的速度搓摩胃腹部的脾胃经线,重点在梁门、大横等穴位。要领是横向搓摩,纵向移动,持续施术共约5分钟。可健脾和胃,促进运消等多种功能。

3) 体位同上,医者随意,先用拇指深按深揉两侧的前臂和内关穴各1分钟。再用空拳重击两侧小腿 外侧的足三里穴各1分钟.最后用右手的大鱼际快速搓摩涌泉、三阴交等穴位各1分钟。此法可增强脾胃功能,加强胃的蠕动,对缓解胃痛,改变胃的病理状态有其良效。

4) 患者俯卧,医者居一侧,用右肘端由浅入深,由上至下缓缓深按夹脊线3-5遍。然后用掌根交替搓摩夹脊线2分钟。此法可调经止痛,增强胃肠代谢。

5) 体位同上,医者用右掌根自上而下横向拨揉脊柱两侧两横指处的太阳经线3-5遍,,两侧交替进行,重点在脾俞、胃俞、肝俞、胆俞、肾俞、和大肠俞共约5-8分钟。最后用掌根搓摩太阳经线1分钟。此法有通经止痛,理气散寒,温补肾阳之功效。

6) 体位同上。术者用左右掌指横向拿捏脊背各部肌群,重点在背中线和两面侧夹脊线、太阳经线共约5分钟。可升阳降阴,强胃健脾。

7) 患者仰卧,医者居一侧,先用左右掌指大面积的横向拨揉胃腹肌群2-3分钟。再用左右掌指纵向提拿振颤胃腹肌群11次。此时胃腹温暖舒适,疼痛明显缓解或基本消失。

2、药物热敷法

将特制的中药末(厚朴、生姜、半夏、当归、白芍、茯苓、白术、沙仁、木香、麦芽、枳壳、陈皮、木通、泽泻各10克)装入袋中加热后在胃腹部和第9胸椎下到上腰部进行药敷,前后共同30分钟。对辅助治疗胃、十指肠溃疡有特效。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粘膜的炎性改变。本病分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肥厚性胃炎的三种类型,多由于急性胃炎后刺激性食物和药物、胆汁反流、免疫等因素而引起。慢性胃炎的病程较长,部分患者可无症状,但大多数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等症状如:持续性上、中腹疼痛、呕吐、恶心、厌食,有些患者还伴有消瘦、贫血等临床症庆。中医学认为慢性胃炎属于慢性胃脘痛范畴。

笔者本着舒通胃气、健脾止痛的原则,采用医疗按摩结合加热药敷综合治疗方法治疗慢性胃炎效果较佳。

联合疗法(操作程序及要领)

1、医疗按摩法

1) 患者仰卧,医者居一侧,用两手掌面由浅入深,由上而下,顺时针环揉胃腹5分钟。使其充分放松。

2) 体位同上,医者用右手大鱼际以每秒8次的速度,深而有力的搓摩上、中、下三脘5分钟,以局部渗透性发热为度。有散寒止痛之功效。

3) 体位同上。医者两手小指侧围成环状(两手指端合二为一点,左右手小鱼际各为一点)然后,由浅入深自上而上,顺时针转揉胃腹部5分钟。使其邪气下行,疏通胃气。

4) 体位同上。医者用右掌根自上而下,顺推胃腹部的任脉及脾胃经线30余次。有通经健脾,化瘀止痛之功效。

5) 体位同上,医者用双拇指先点按,后深揉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等穴位,然后用力搓摩上各穴约3分钟。有通经理气,健脾和胃之功效。

6) 患者改俯卧位,医者居侧,用右肘端由浅入深缓缓拨揉背部脏腑俞穴,重点在肝、胆、脾、胃等俞穴共约5分钟。有能经止痛,调和脏腑功能之功效。

7) 体位同上,医者用右掌根自上而下深揉背部肌群,重点在背中线和左右侧中线,使其通经化瘀,理气止痛。

 

2、药物热敷法

将特制的中药末(生姜、橘皮、丹参、檀香、枣树皮各30克)装入袋中持续加热敷于胃腹和腰背,20分钟后撤下。此法辅助医疗按摩治疗各种胃痛有良效。

 面神经炎

 

面神经炎,又称口眼歪斜、面神经麻痹、面瘫。本症多由于气血虚弱,面部感受风寒等多种因素引起。现代医学认为,面神经炎多由于茎乳突孔内的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引起,一般说来,面部感受风寒刺激是本症的诱因。从多数病例观察,发病突然,初期耳后部有疼痛感,面部表情肌瘫痪,出现额纹消失,眼不能闭后,鼻唇沟平坦,口角歪向对侧等一系列症状。

面神经炎是按摩疗法的适合证,初期,采用按摩疗法治疗,可取得手到病除的效果。

医疗按摩法:

1) 体位仰卧,术者坐者在床头,用两手食指,中指腹按揉两眼外侧凹陷处的太阳穴1分钟,再用掌面的拇指侧搓摩耳前部,以局部温暖发热为佳。

2) 术者用两手食指腹按揉晴明穴1分钟,再用多指腹按揉眼眶及内外缘1分钟。

3) 术者用两拇指交替自两眉之间的印堂穴推至前发际20次,再用一手掌面搓摩前额1分钟。

4) 体位同上,术者用两手食指交替按揉两侧的迎香穴、地仓穴各1分钟,再用拇指或多指腹大面积按揉口鼻两侧的面颊部2分钟,重点在患处。

5) 体位同上,术者用两手中指、无名指指腹按揉两侧风池穴2分钟,再用多指腹搓摩风池穴及周围组织1分钟,以局部温暖发热为最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