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名家|吴冠南-纸上栽花写意花鸟画解读

 半山记 2018-08-25

当代名家|吴冠南-纸上栽花写意花鸟画解读

纸上栽花

吴冠南写意花鸟画解读

文 /南京博物院艺术研究所万新华

吴冠南,江苏宜兴人,1950年生。1962年步入画道,初学芥子园画谱后学吴昌硕、旁涉黄宾虹、齐白石。精于写意花鸟画。数十年来在各种媒体大量发表作品及论文和多次参加大型学术提名展、双年展。近年来致力于立足本土传统文化艺术的拓展与创新。出版个人著作几十本。获2004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研究院美术学术奖,“黄宾虹奖“、2004年南京传媒水墨画三年展”傅抱石奖“。现为江苏省国画院艺委会委员、陕西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当代名家|吴冠南-纸上栽花写意花鸟画解读

与众多写意花鸟画家一样,吴冠南也是从对吴昌硕的研习涉足花鸟画创作的,并倾注了二十余年的光阴。所以,他最初的写意花鸟画,粗犷阔达,无论笔墨、章法还是色彩,皆是典型的吴氏花鸟画风格。但是,敏于思考的吴冠南并不满足于亦步亦趋的老路,勇于探索,不断学习与试验。随着修养的提高,他最终放弃了吴昌硕的粗野刚悍之气,旁涉黄宾虹、齐白石而上溯虚谷、八大,代之以柔美与婉约,逐渐走向吴昌硕的反面,令观者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亲切感。他学吴昌硕得其势,学黄宾虹得其润,学齐白石得其朴,学虚谷得其逸,学八大得其简,多者交融,形成了深厚的学术积累,为后来的创新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当代名家|吴冠南-纸上栽花写意花鸟画解读

1990年代中期,吴冠南开始关注西方现代绘画,致力于传统绘画的拓展与革新,打破了山水与花鸟之界线,利用平面构成分解传统花鸟画的构图,用纯色彩表现形象,创作了大量的探索性花鸟画作品,画面趋于平淡文静,完成了风格的转变。2003年,吴冠南参加了“新写意水墨学术提名邀请展”(北京)、“水墨本色学术提名展”(北京)、“影像与印象·走近水墨艺术家工作室文献展”(上海)、“当代花鸟画名家作品邀请展”(济南)、“东方之韵·中国画学术提名展”(北京)、“传承与融合·中国画学术提名展”(广州),其大写意花鸟画频频亮相,获得了业界的普遍肯定。与此同时,大型个人画集《纸上栽花》和写意花鸟技法丛书《重彩画法》《构成画法》先后公开出版发行,集中展示了吴冠南多年来潜心研习写意花鸟的心得和感悟。2004年下半年,吴冠南的大写意花乌画先后荣获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黄宾虹奖”和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傅抱石奖”,更是代表着他多年努力创新的辉煌成果。也就在这年,吴冠南调入江苏省国画院,迎来了一个更大的艺术舞台。随着艺术活动的频繁,吴冠南的绘画声誉日益远播,逐渐成为现代大写意花鸟画创作的一员骁将。

当代名家|吴冠南-纸上栽花写意花鸟画解读

在吴冠南看来,中国画创新有二个语言非但不能丢而且要强化,一是中国画所蕴含的哲学语言,另一个是中国画的笔墨语言。所以,他提出了笔墨当领先于时代的论点,以传统笔墨诠释着现代样式与现代构成,开拓了大写意花鸟画的表现手法,建构出大写意花鸟画的现代图式,为大写意花鸟画的现代转型作出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同时,他又擅长用色:将写彩推向了新的高度。

当代名家|吴冠南-纸上栽花写意花鸟画解读

多年来,吴冠南以淋漓酣畅的笔墨,飞扬遒丽的色彩,随机生发,恣意纵横,抒发着“开天合地之间”的激情。他始终以水、墨、线、点、色,在有意无意之间,若离若即之中营造着一种清和明丽的意境。吴冠南作画,往往大笔挥写,左勾右皴,入无人之境,用笔之娴熟、落墨之大胆、赋色之绚烂,令人叹为观止,而其节律与音乐、舞蹈等有异曲同工之妙。其笔下花卉的古拙造型,或随意,或夸张,自由生动,远远超越了传统文人花鸟画清逸冷峻的气格,处处洋溢着现代人的浪漫情怀。故有评论者感叹,吴冠南的写意花鸟画一如傅山的大草,其所带来的审美感受有某种程度上的相似性。

当代名家|吴冠南-纸上栽花写意花鸟画解读

吴冠南曾将自己的花鸟画作品分为传统、构成、重彩等三类。其实,在笔者看来,三者之间并无截然的泾渭之别,而是相互依存,相互生发。所谓的传统类,在他跟眼里应是基本沿袭古人文人画传统的旧模式,构图、章法经营仍是从习惯思维出发,但吴冠南巧妙地融入了山水画中的浑茫、沉厚之境,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和笔墨的节律感,少用长线,讲究笔墨的抑扬顿挫及一笔一面的独立意味,水墨酣畅、色泽飞扬,形成大开大合的画面布局,富有一种随意自由的激情兴味。

当代名家|吴冠南-纸上栽花写意花鸟画解读

而吴冠南自谓的构成类作品,一般形式奇崛,运笔激宕,具有浓郁的现代感和构成趣味。这是他一直引为自得的。所谓现代构成,即以传统笔墨借鉴西方现代平面构成原理,增加大块色彩和画面构成,加强对比却又统一的效果,其大块色彩不是涂填,而是笔笔写出,具有十足的笔墨韵味。在创作中,他对物象略作适当的变形,舍弃明确的形象描绘,水、墨、色交融,线条、块面互生,呈现出一种和谐的整体意趣。显然,吴冠南在新时代中西文化交融中,有意在平面构成上大作文章,以此作突破口完成中国画的创新。其实,就绘画本体发展而言,现代中国画确实需要建立新的构图方式。为此,他突破传统花鸟画的折枝图式,鲜有一花一枝之表现,大量借用山水画构图方式,或将构图拉长,或用正方形取景,在平面上精心经营,用有骨力的用笔将平面穿插开合,既稳重又活泼,造就了一种现代的视觉效果。

当代名家|吴冠南-纸上栽花写意花鸟画解读

诚然,20世纪以来的花鸟画大致有两种不同的创作倾向。其一,固守传统,基本沿袭文人写意花鸟花鸟画模式、格局和趣味,创作者多半是通过逸笔草草、三枝两叶来表达自己的学识和情致。其二,坚持创新,追求写意花鸟画的现代性,创作者往往突破传统文入画模式,努力尝试,不断实践,开拓出不同于以往的全新面貌。在创作中,他们将西方现代绘画作为创作的内在依据和参照谱系,践行中西艺术的融合,强调创作理念的前卫性,在色彩、构成等方面追求现代意趣,讲究视觉效果的冲击力。吴冠南的写意花鸟画创作即属于此类。

当代名家|吴冠南-纸上栽花写意花鸟画解读

所谓的重彩,往往金石携色,化五彩斑斓以沉静隽艳。吴冠南拥有天才般的色彩感觉,善于色彩,因此其作品必然强调用色。在吴冠南笔下。重彩是传统笔墨和平面构成的继续拓展。他深知画面的雅俗不在用色而在用笔,以色代墨,深谙色即是墨、墨亦是色的原理。因此,他完全超越,自然花鸟的形的束缚,摒弃了传统写意花鸟的大块墨团构成,打破古人色墨相碍的樊篱,用墨的笔致来用色,强化线条之作用,处处见笔,使色不碍墨、墨不碍色,以积墨、积色的手法表现出一种浑厚华滋的笔墨情趣与审美情感。他喜用亮丽的颜色,集敷染、点染、烘托、泼彩、写彩、点厾于一体,以湿笔入画,墨中用水,水中用墨,水中用色,以点彩、积彩见长,或浓或淡,讲究墨彩的渗透与互融。他还能准确地把握住水与墨、水与色、墨与色以及水分之干湿和运笔疾缓之关系,达到了点线交织,水墨冲融、色墨辉映、“生香活色”的神妙境界。所作往往花叶披离纷杂,彩墨错落飞舞,斑驳陆离, 一气呵成,在浑厚华滋与淋漓氤氲中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生机与活力,宛如撼人心魄的水墨色彩交响曲。

当代名家|吴冠南-纸上栽花写意花鸟画解读

在大多数人看来,吴冠南最独特的突破点即在色彩,不拘法则地将色彩作为绘画造型的手段和营造意境的语言,被刘骁纯誉为“破彩”。可见,大胆用色、精心用色、大胆用水、妙于用水,是吴冠南写意花鸟画的一大特色。所谓破彩,实为写彩,以书法笔意写彩,似没骨,撞水、撞色、撞墨,浓破淡、淡破浓,枯破润、润破枯,写破泼、泼破写,色破墨、墨破色、色破色,信手拈来,一任自然,破中求浑、率中求工、草中见精,呈现出丰富复杂的互渗效果。他用色丰富,在单纯中求不单纯,既融洽又分明,形成了一种绚烂混沌、苍茫拙朴的艺术风格。在强调整体气势的同时,吴冠南还十分注重某些细部的精到。其所作色彩浓重而不腻,虽明丽鲜艳而不失于浮俗,沉厚稳重而不流于郁滞,给人以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无疑,他的重彩写意花鸟画是他对现代中国画发展的一种创造。

当代名家|吴冠南-纸上栽花写意花鸟画解读

2013年初,吴冠南大写意花鸟画研究中心在江苏宜兴成立,并印行画学著述《花荫说艺》,开始以传统教学的形式展示自己的大写意花鸟画创作观念和艺术理念。他认真规划课程,授业、传道、解惑,力图通过对大写意艺术的研究与推广,改变当下迷恋堆砌与矫饰,重新认识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价值,深入探讨人写意精神在当代的意义。无疑,这又是吴冠南绘画艺术的新起点。

名家评说

林散之 笔如枯藤,色能揉人,色中有墨,可师也。

葫芦能肥,将色化开运用,此上法也。

用笔能重,如高山堕石,此书法中之上乘。

墨中有色色中墨,此得吴缶书法,可师之。

程十发 莲塘生奇趣,鳞赤逐清波,古法贵今样,冠南制妙图。

邵大箴 吴冠南,是颇有学养的艺术家,以写意花鸟画见长。他的花卉典雅灿烂,沉郁浑朴,用笔之老练,用墨(尤擅长用焦墨)用色之大气,书法诗文之功力,都可以看出他的传统艺术修养和善于在传统大师中汲取适合自己灵性的营养。他还大胆消解花鸟与山水的边界,运用平面构成法破传统构图程式,章法开合大度,赋予作品以新的面貌。他利用宣纸和水的特性,创造出一种如诗如梦、清雅寥廓的意境,观者如沐春风,心旷神怡。

范迪安 吴冠南先生的作品中,蕴藉着他对传统艺术文化的深度修养,画中的笔墨,书法,诗文等因素都令人晓见他的学殖不同凡响。重要的是,他从深度的传统学术境地中走出了一条直通当代的道路,从而实现了与我们在当代文化情况下的沟通。在典雅,高古,个性的土壤上,他创造的是一篇散发出充沛生命光彩的灿烂文章。

刘骁纯 吴冠南最独特的突破点在色彩。吴冠南的贡献是将泼彩转化为破彩。破彩者,写彩也。吴冠南或放也是从这些新老传统中获得了力量,使他一旦进入了张大千、刘海粟的画脉,便在写彩这条路上走得更大胆,更彻底,更极端。

吴冠南将写彩推向了新的极端而独开了古艳新境。如果看一看张大千泼彩与笔墨,流纹与山水之间的关系尚有斧凿之痕,生硬之感,就不难理解刘海粟,吴冠南的价值和意义了。由泼彩到写彩,形退而实进。表面上是向书法用笔的古典规范后退,实际上是向心灵表达的深层结构切进。在这方面吴冠南比刘海粟进了一大步。

彭德 吴冠南的传统型花鸟画,条幅款式,画面章法与用色,很容易使人想到吴昌硕,但却比吴昌硕画得更有味。如果把历史压扁,单纯地就画论画。吴冠南的画面效果高出吴昌硕之上。吴昌硕的画潇洒、随意、老辣,吴冠南的画进一步增加了空间的层次和笔墨的音乐感。

而吴冠南的“破”,画得很放很飘,不是刻意写出来的笔画,局部地看几乎是一堆败笔,组合在一起,如同金蛇狂舞,如同琵琶上的五个指头同时在弹拨,如同一盘醉虾活蹦乱跳,如同击鼓传花的紧张与紊乱。

翟墨 吴冠南大写意花鸟画当是野逸一脉的当代雅化创新。这种意在昌硕、宾虹之间的高空位和其放大率意的强个性形成了他大美不雕的书画风格。

梅墨生 像吴冠南这样的写意画已成了稀罕物,成了稀有品种,有一种值得珍视宝爱的意味。他的画面上涌动着一股气势,盘纡着一股力量,回荡着一股旋律。可以使人感到一种苍茫的写意精神。……那是他的个人化的生命与文化感动。

李一 读吴冠南的书法,感觉心里一亮。平心而论,他的书法是画家书法的上乘。其节临吴昌硕石鼓文,用笔之灵动,挥毫之自然,苍润之变化,笔锋之活脱,超过了吴昌硕。

陈滞冬 吴冠南作花卉画纵横恣肆,狂野怪奇,朴朔迷离,比之古人如徐渭,八大亦未必逊色。

吴冠南绘画的价值,并不是在通常所谓的意境、格调、趣味等方面如何对传统有所突破。而是他在形而下的层次之上。对于线条、笔触及其节奏感、色彩的操作方法。对于色、墨的关系等方面如何构筑新的基础,如何构筑新的中国画传的探索。

陈传席 中国传统书画的创作历来讲究“散”、“淡”。即完全放松,彻底自由。冠南作画真是“散”、“淡”到了极点,他用笔轻松自然,犹如按着音乐的节拍在舞蹈、自由自在。

我说的高出一点点,是在知名的画家中高出一点点,是能进入历史的高度。高出一点点已十分不易,但吴冠南的画可不是比一般画家高出一点点,他的花鸟画就用笔而论,在当代已达到相当的高度。就笔墨的理解能力而论,鲜有人能超过他。他的画在格调、意境、趣味等几个方面,皆非缺乏理解力的画家所能比。中国书画以“散、淡”为最高境界。一般画家甚至不知道“散、淡”为何物。世有知而不能者,但绝无不知而能者。吴冠南是知而能者之一。

范景中 冠南之画擅长于开合处细心收拾,故其布局悉能收细屑归于统一。其法以墨色之中多用水铺,使一纸之内、润泽圆通。虽复斑烂五彩,而不害其和。

其画之有得于近世山水大家若黄宾虹辈者甚巨,仅此一诣,顿使花鸟画坛注入生机,其为功也!不云显乎?

李老十 冠南先生大作,尤其焦墨部分,令人折服。用笔之老到凶狠、章法开合之大度等,可谓不让古今。书法与画浑然一体,字墨行间时现性灵。……海派之后,江南画风衰靡,潘天寿后又无替人。此恨并非南人独有。不意得见冠南画真使人生大希望。

谢春彦 吴冠南所建构的这一个人风格明显的花鸟画“吴家样”,在大同小异依旧笼罩着的花鸟画坛的意义在于——尽管同样发轫于传统,经过他重新咀嚼,植入“异端”的基因,完全应该并可能产生为新时代所接受的新品新格。他使花鸟画前进了一步。

韩天衡 吴冠南,字鹳南,号木荷、荷父等。江苏宜兴人。冠南君弱冠即淫浸书画,且视若生命。书法从颜平原入手,兼及石碣,石门颂等,转益多师,不拘一格。绘画由《芥子园画谱》发蒙,而尤钟爱朱耷、缶公等,成就卓著。

冠南书画双美,画益可观。得力于八大、缶庐而妙在逆向取法,不蹈形迹。师八大而以馨出之,宗缶庐而以野逸出。恬淡而饶生意,崇本而饶清新。创长锋细线勾勒,于近时花鸟画是别立门户,乃至影响了一些中青辈。

冠南花卉长卷粗读似青藤,细嚼则皆为自运,非古非今,戛戛独造。然与今之信手涂抹,无古无今者自有上下床之别也。程十发评其作品赋诗曰:“古法贵今样,冠南制妙图”为中肯的论。

许宏泉 吴冠南以一种积极探索的状态,几乎涉及到了写意花鸟画的每一种可能性。他一面对近现代写意花鸟画的传统,尤其是海派和齐白石、黄宾虹等人的花鸟画表现着极大的兴趣、又在现代构成形式中寻求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和艺术途径。而他在重彩没骨花鸟画中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就。所以说,吴冠南的花鸟画在当代绘画领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给当代花鸟画的创作提供了一个令人思索和参照的版本。

康征 吴冠南在密切注视着先进文化的流向,辨源识流、求异存同是他绘画美学观的两个基本特点,能够拥有这两点正是因为他占有了文化史观和美术史观的高度。半个世纪过去,再看今天的花鸟画坛,他已走出低估爬上高高的山峰了。他的绘画是精美祥和的,这是因为他的心灵世界充满了传统文化的精神。

《中华收藏报》 吴冠南的作品可分为传统、构成、重彩三种类型,对美术史而言,他这三种类型作品的意义在于:一、将传统山水画的章法、笔法甚至精神境界巧妙地引入花鸟画当中,使花鸟画以全新的面貌呈现;二、在传统的基础上,借鉴抽象、构成等现代艺术观念,开创了新图式;三、打破了传统的用色方法,确立了色即是墨、墨亦是色的新观念,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手段。

“开拓性”始终贯穿于吴冠南创作的始终,他的传统类作品巧妙地将山水画中的浑忙、沉厚之境融进花鸟画之中,使花鸟画也能具有“分量感”;他的构成类作品不仅形式奇绝,运笔跌宕辗转,且气灌满纸,牵一线而力动全局;他的重彩类作品金石携色,化五彩斑斓以隽艳沉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最近的熟纸没骨渍墨、渍彩作品,再次展现了他超强的笔墨驾驭能力,画面秀润而爽澈,不仅有写意花鸟画的灵逸、舒酣之趣,还有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画的精细、严谨之貌,甚至还有民间皮影的生动、玄透之感,令人击案叫绝!

中国画发展到今日已经相当成熟,前人铸就了一座座几乎无法逾越的高峰,吴冠南却能在不偏离传统中国画正脉的前提下,有机地融入当代文化观念,开辟一片花鸟画新天地,尤为令人侧目。他的成功为我们明白地阐释了“传统”与“创新”的真正内涵,让“中国画穷途末路说”不攻自破,也为后学者增添了无比信心。时间已经证明,那些抛开传统基石,不明中国画脉络却幻想营造中国画创新“空中楼阁”者是在想完成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江苏沧海拍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