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有个小投票 期待您的答案噢 写在前面 「0录入」 是同期系统的个性 如果没有这种个性,很多东西都变得简单。 或许就不会有三年痛并踏实的建设历程,或许用半年到一年就可以皆大欢喜地完成,同期系统或许也不会有现在这么大的影响力。 然个性所在——0录入的模式让线损战线的兄弟姐妹们这三年日复一日治理整改、组织协调,如履薄冰地维护着脆弱的指标,在坚持中成长进步、夯实提升、渐入佳境。
但即便用了三年的时间,依然不到同期系统的理想状态。 这便是任性的代价吧? ▼ 言归正传 这篇文章 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份“傲娇的” 「0录入」
- 1 - 第一个问题:同期系统为什么要坚持0录入? 因为不想再当“表哥表姐” 大量手工录入、重复录入一直是电网企业信息系统应用的痛点,利用Excel表格在不同系统间导入导出数据被基层同志广泛诟病但又长期存在。 是的,公司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催生了太多需要录入才能维持的信息系统(以至于有信息化团队不让他画表格他就不会做原型设计了~~~)。公司多数的信息系统是各专业遵循自己的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量身定做的专业管理系统。若系统之间标准不一,将贯而不通。
比如电网设备信息在运检、调度、营销、发展、安质、运监、财务等系统里广泛存在,均自成体系、自立权威,但各有侧重、各有差异。一到企业级应用、跨专业分析,各种问题就出现了,较不得真啊。因此,后来出现了营配调贯通(思路和目标都没问题,技术也没错,但结果不好,导致了贯通停留在精神层面,这个后续再表)。 ▼ 在现行的考核机制体制下,大量可录入的系统存在也催生了数据造假问题,用数的人根据好的基础设定更高的考核标准,录数的人迫于考核的压力录了更漂亮的数据,直接陷入死循环,等哪天100%了再来口径调整或者指标变换,继续来一遍? 用数的人用假数真分析不亦乐乎,录数的人改真数录假数不亦忙乎,最后坑的苦的都是自己人,这是相爱相杀闲得慌么~~~想象同期系统自己再录一套电网设备台账?必然又是一轮的设备台账排查-台账录入维护-电量导入导出-线损计算校核-台账反复修改直至满足要求这样的重复性工作,半年,一年,三年热热闹闹过去了,系统里留下一堆漂亮指标数据和一堆不知哪来的设备让后人考古么? ▼ 所以,立志于“求电量之真,务线损之实”的同期系统坚持0录入,数据生产过程不想录的肯定不用录,想录(gǎi)的肯定录(gǎi)不了。 - 2 - 第二个问题:同期系统如何实现0录入? 这就要归功于公司信息化的进步和专业共享融合的推进。线损计算的要素很简单,一是表底二是档案三是模型,保证这三个不用手工录入即可。 表底方面,这几年调度、营销、计量、通信等专业下大力气装表计、建主站、扩通道、保运维,依托强大的电能量计量系统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就可以实现公司600余万关口和4.4亿用户计量点表底数据的准实时采集(后面支撑分时线损分析也是杠杠的),依托海量平台、大数据平台等可以实现电量的高速计算与传输; 档案方面,同期系统打通运检、营销、调度三个专业信息壁垒,集成SCADA系统、PMS系统、GIS系统和营销186系统的电网拓扑、设备台账、用户档案等信息,涉及900余项数据字段,实现400余万设备档案异动信息的同步更新,解决台账反复核对、重复录入等问题。 模型方面,维护是必需的,但要“一处配置、多处生效”。同期系统基于物理关口,按照企业级“四分”线损模型构建了完整的线损拓扑一张图,确保“发-输-变-配-用”各个环节电量一次采录、多处应用和“分区-分压-分线-分台区”各个层级线损的勾稽联动。 解决了以外线损模型“分专业管理、分头配置、分开计算”等问题。有效避免了传统重复配置造成的母平与分线关口、分线与台区关口不匹配等问题(说的比较学究,白话讲就是模型不能胡乱维护,各环节线损模型就像跷跷板,互相耦合联动)。 - 3 - 第三个问题:同期系统0录入的困难是什么? 1.首先的困难来自于基层的委屈。 经常有基层的同志跟管控组哭诉,我辛辛苦苦地督促专业整改、运维保持着好的数据质量,可到了月末日那个时间点上采集还是跳变了、有个档案源头误操作了,眼睁睁地看着线损结果错了,你还不让我改,还考核我,我冤不冤~~ 这种冤情比比皆是、客观存在。为了更好地平反这些冤情,总部各专业和管控组也是费劲了心思,不断地优化考核指标和通报机制,指标分解到各专业,辅以各种专业特征明确的监测指标(后续再表),采取分专业通报,纳入分专业对标考核(后续再表)等方式,一直推动同期系统建设中各个数据溯源定源定责(什么?还是落实不了?还是有扯皮?后续再表!),以确保基层各专业人员职责明确、协同有力、工作有效(说白了是他的错不该我担,愿同期不再有冤情~~~~) ▼ 2.另外的困难来自于不确定性。 同期系统就像一个无底坑,不知道尽头在哪里,终点在哪里,现在又到了哪里 同期系统因为0录入的傲娇的个性,它的结果完全取决于采集的质量、档案的质量和信息传输的质量。采集的100%覆盖和100%成功、档案与现场同步的100%以及专业间档案同步的100%准确、信息传输的100%可靠是长期以来运检、营销、调度、信通各专业孜孜以求、努力奋斗的目标,但没有哪个专业给出了100%目标的时间点。 而同期系统就像是一群在乌邦托孕育而生的任性的孩子,在现实的社会不断碰壁又不愿放弃,负重前行,试图推动着现实社会不断革新提升一样~~~ 貌似说重了,也跑偏了~~~赶紧拉回来~~~ 因为同期系统受制于人,基层线损战线的兄弟姐妹们只能尽人事、听天命、半点不由人。总部线损管理的兄弟姐妹们面临同期线损指标发布应用的压力时只能干瞪眼、心如焚、有苦说不出(我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算出真正的线损率啊,不能用来发布或者核价啊)~~~ ▼ 3.最后的困难来自于定位认识的差异。 其实前面两个困难都是因为第三个困难,这也是一个不好回答但又必须说清楚的问题,小编我也很纠结,这里就不负责任地掰扯两句。 同期系统到底是干么的!!! 它是个线损系统,要解决算准算对的问题,又要解决降损的问题;它要求真务实,不容得假数,所以它不容得胡乱录入,但线损管理容得错数,只要保证数据准确即可,所以按道理上它允许录入…… 但同期系统远不只是个线损系统,在总部领导的眼中,它是大数据管理企业的抓手,是以线损指标为突破口。利用线损牵一发动全身的特性,以点到面、纲举目张,来暴露企业管理薄弱点,不断夯实企业基础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效率、进一步提质增效的有力工具! 它是一个不以算对线损为目标的线损系统,而是一个严格落实“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理念,以谋全局的目标来谋线损域的有情怀有理想有抱负的线损系统(什么?不是为了线损?这么多年,我们这些线损专责都被坑了么~~)路漫漫其修远兮,小编我也说不下去了~~~~ - 4 - 最后一个问题:既然0录入,那同期系统到底要我们干什么? 说了个性,说了理想,看官要问了,那你到底要我们怎么做?很简单,该干嘛干嘛,该找哪找哪!这么简单?好,复杂一点,从哪来,到那改;该哪改,上那改;哪不改,除了逼那改,别无他法!再复杂一点? 好! 围绕线损三大要素—— 采集上,该装表装表,军队等用户不让装?不让装就月末日零点手持终端去抄表,把发行电量时间调整到月末日,一数两用!该采集采集,采集不通的,加强运维保障,加装天线、加强微功率通讯(超出小编专业了,期待计量的同志来一篇专业的。。。。) 档案上,调度画图、运检建档、营销挂户,标准可以不一样,但要规范执行。不管是主网调度还是配网调度,要把指挥生产运行的拓扑关系充分共享,在一张图上作业;运检专业要按照规程该投运投运该退役退役,不要为了修改指标的分母今天投运明天退役;营销专业要按照营配调贯通规程分清高压与低压,分好暂停与销户,要在一张图上找供电电源~~~总之,各专业各司其职,协同行动即可~~~ 模型上,没啥说好的,该怎么配就怎么配,不要为了一时的指标随意调整模型,带来的是后患无穷,一次配好,永久锁定,不再操心。 ▼ ▼ 又啰嗦了一大段,0录入的话题远不止于此,后续再表(主要小编我掰扯不下去了~~~) 最后,投个票吧,如果时光可以重来—— 你愿意同期系统带着“0录入”的傲娇个性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