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学习第六周 永字八划 部分撇捺图解

 我的图书馆ZCJ 2018-08-25

作业要求:

一、坚持每天书写,培养良好习惯。

二、认真坚持八个步骤不动摇。''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后期的进步速度会回报你今天的认真执着。

三、特别说明:看视频关注笔法,看卡片关注结构。以卡片作为比对标准。不断追求重叠字数增加,减少''双眼皮''。

四、作业上交的同时,客观进行自评,不断提高个人观察、分析、总结能力,有利于后期学习及自我提升。

说明:根据标注编号对应看书写提示。

点撇

代表字:于

一、左右结构,保持适度间距。

二、偏旁''才''的仰横注意斜势角度,大约为30度。书写时,容易出现角度偏离。仰横形状方头曲尾,左大右小,这也是柳体的明显特点。''才''的竖划起笔不易掌握,笔法独特,多看视频,体会行笔方法,单笔划多练,达到熟记。

三、才的撇注意出锋时不要出虚尖。

四、点撇先熟悉行笔轨迹,注意转折回锋的角度及力度,撇出锋的角度大约是45度,可用摆动笔法完成。比对时,关注该笔划的边边角角,全部表现出来为最佳。

五、捺的角度趋于180度,几乎为衡。注意横勒的收笔方法,体会''悬崖勒马''的感觉,形成一个漂亮的长三角形。


六、两点之间有呼应关系,所以第二个点的起笔会有一个小尖。第一个点侧锋入笔,通过行笔、调锋、出锋,写出形状,锋尖渐细,不宜太长或太短。第二个点可用顿笔方式不断圆润出形。

曲头撇

代表字:右

一、注意笔划顺序,先撇后横。

二,曲头撇的头部笔划比较粗重,形状不易掌握,宜多练习。先掌握行笔轨迹,再看视频,观察行笔方法,细读卡片注释,注意撇有一点弧度,且由粗而细。行笔轨迹沿米字格的斜线上沿平出锋,至左下角区域约三分之二处收笔,把握笔划长度,出锋时不要出虚尖。


三、口字部分关注四个顶点,四边虽然都是直线,但长度、粗细、角度各异,不能写成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印刷体。特别是横折部分,注意右上角的调锋动作,折(竖)的形状是上粗下细的斜势,注意切笔的角度及行笔着力程度。口的下横与折划有重叠部分,不可省略重叠部分不写。

纵捺

代表字:尺

一、两横之间有平衡关系。笔划均由粗变细,要写出变化。

二、横折部分的写法与''右''异曲同工,可以借鉴。再次强调切笔角度。

三、纵捺起笔为方头,方法同曲头撇,但要注意行笔力量的控制,笔划粗细适中。书写时注意长度把控。纵捺的后半段基本踩在米字格的斜线上,注意行笔流畅、自然过渡,不出虚尖。


四、尺的最后一笔''捺''在书写时,首先注意行笔方向及笔划的外沿线弧度变化。基本沿米字格斜线行笔,起笔位置位于斜线下方,收笔位置大部分位于斜线上方(右侧)。该笔划最易出现的错误就是长度过长,长度大约占右下角区域十分之六。

短捺

代表字:长

一、整体笔划较细,字体隽秀,刚柔并济。

注意笔划正确顺序。长字的横划非常多,仔细观察每一个笔划,均有差异,绝不能雷同,这也是书写的基本原则。书写时,从长短、粗细、角度、起收笔等方面表现出差异。长的上半部分的竖略有弧度,有一个逆锋起笔调锋动作,写出''帽子''的感觉,这是点晴之处。

三、长平衡斜势明显,观察起收行笔位置,以及中间笔划略细的变化,熟记于心,再下笔。行笔时,要有自信,一气呵成,务求流畅。收笔的角度很重要,起平衡作用,三角型尖的夹角约为45度。

四、长的下半部分竖有一定弧度,注意竖的首尾上下对齐,不能重心偏离。

五、短捺的长度一定要把握准确,根基稳固。关注细节同''尺''。注意,尺和长最下面的笔划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有细微差异。

横捺

代表字:之

一、笔划少,对每个笔划的要求就更细致,不易掌握,不用心急。

二、两点之间有呼应关系,通过笔划方向体现出''牵手''笔意。

三,撇对形状及力度的要求极高。注意起笔的笔法、形状,多思考怎样才能表现出卡片的形状。特别是最右边的尖的角度一定要表现出来,否则整个字就缺少柳体的枝权感带来的美。

三、(接上)撇调锋后,整个走势干净利落,锐不可挡,行笔速度易快和决断。或用摆动笔法或借势出锋。

横捺的前端3毫米为一个向上的坡度走势,转而为向下舒缓的弧度,形状略同滑滑梯,收笔顺势平出。出锋方向不要朝向上下方向。

四、笔尖慢慢提离纸面,形成漂亮的尖。

五、横捺整体笔划比较粗,同时,又兼有线条变化的柔美,注意中锋行笔的力度控制和方向。

书友作业,供借鉴。希望大家勿求快,但求精和准。通过本周作业努力消化课堂知识。另外,要不断提高自我总结归纳能力,配合马老师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写好中国字 做好中国人

传承文化 我们有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