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信董事长周厚健,如何把小作坊做成估值600亿的龙头企业

 茂林之家 2018-08-26

1978年,21岁的周厚健以青岛市数理化第一、总分第三的成绩考入山东大学无线电系, 大学毕业后,他本想进入青岛海洋仪表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却阴差阳错地进了青岛电视机厂。1992年周厚健出任青岛电视机总厂厂长。

海信董事长周厚健,如何把小作坊做成估值600亿的龙头企业

1994年企业更名海信集团,周厚健任公司总经理。此时的青岛电视机厂在国内已有一定的知名度,名列中国工业500强之列,各项经济指标和经济效益已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青岛”的牌子已经根深蒂固了,为何改名从零开始一个新的品牌?在海信的曲折发展中,周厚健认为改名海信是海信集团的最大转折点,海信能从反对和质疑中冲出水面,它便被赋予力挽狂澜、推陈出新的生命力。

周厚健一语道破改名海信的目的和意义:青岛电视机厂牌子虽老,但却带着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要搞市场经济,现代化大公司就决不能“穿旧鞋走新路”。海信要建立国际化的大公司,就必须要从各个方面与国际接轨。周厚健借改名的契机,引进了改革经营体制、完善十大体系一系列措施,1994年海信彻底告别计划经济。在以后的不到4年的时间里,海信集团工业总产值增长了近4倍,利税增长了5倍多,职工收入增长了1倍,海信成为同行业经济效益最好的企业之一。

海信董事长周厚健,如何把小作坊做成估值600亿的龙头企业

在海信从电视机专业企业向多元化运营的企业集团发展过程中,周厚健在子公司层面大胆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建立起了有社会法人投资的体制或建立股份公司,收效明显,改革促进了海信经营者的责任心和海信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了经营效率,推动了企业发展。2005年起,对科龙集团进行了托管,并完成了国内最大规模的企业购并,开创了首个国有企业对大型民营企业的成功购并的案例,海信成为国内唯一一家拥有“海信Hisense”、“科龙Kelon”、“容声Ronshen”三个驰名商标的企业,同时在上海、深圳、香港上市,海信估值高达600亿。

海信董事长周厚健,如何把小作坊做成估值600亿的龙头企业

海信的前身是一个只有十几个职工、生产半导体收音机的小作坊。今天,周厚健所领导的海信涉足家电、通讯和信息领域,拥有海信电器、海信科龙两家上市公司,拥有海信、科龙、容声3个中国驰名商标,在国家统计局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排名中,海信已经连续两年排名第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