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家溪村,地处盛泽最北端,地理位置偏僻,但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不去说建文帝四次逃难到村民史仲彬家、乾隆巡游江南时二次驻跸,单就南宋庆元年间尚书黄由筑别业于此、清政府特批史仲彬“崇祀特祠”列苏郡乡贤祠,就足够让黄家溪人引以为傲了。 难怪盛泽有句老话,“先有黄家溪,后有盛泽镇”。 随着村口新建成的“黄家溪”牌楼首次亮灯,这个“有故事”的村庄也将焕发新的生机。而牌楼背面印刻的“德佑桑梓”四个字,更凸显了黄家溪不忘初心,以文化人,惠民利民富民的核心要义。
自建文艺团,村民演得精彩活得自信
这一天,他正式以黄家溪戏曲文艺团团长的身份,带着手下这支草根文艺队,登上黄家溪村群众剧院。 持续近2个小时的演出,村民自编自导了戏曲、腰鼓、唱歌、舞蹈等数十个节目。台上演得欢,演员全情投入,高潮迭起;台下看得乐,600多个座位座无虚席,大家意犹未尽。 照理说,这样的演出在黄家溪村已不是第一次。 自从村里建起群众文化中心以来,每隔一段时间或逢年过节,就会邀请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知名的剧团前来演出。 论演出水准,专业队伍远胜村里的草根团队,但演出反响却远不及后者。 “我们团里的绝大多数人,以前从未有过登台的经验。是村里为我们搭建了展示才艺的舞台,让我们这群农民活得更加精彩,在乡亲面前更有自信。”凌连祥说。 从农民到演员,身份转变的背后,是黄家溪村创新为民举措的良苦用心。 2010年以来,村里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建起了黄家溪村群众文化中心、群众体育中心,看演出、听戏曲、健身、跳广场舞,村民享受着与城里人相同的文化生活氛围。但时间久了,难免让人觉得单调乏味。为此,村党委书记陈志明琢磨着,能否有更接地气的文化生活方式,既能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又能展现黄家溪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去年9月,在陈志明的倡议下,黄家溪村群众文化艺术团正式筹建,演出队伍由村民自发组建,村里负责提供配套的演出场地和器具。 “从零开始,起初这是一个看似大胆的设想。如今,它却给我们带来了巨大惊喜。”陈志明说,今年,村里将继续组建舞龙队、旗袍队,进一步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 放大优势,美丽乡村游把客人引进门
花园式的宴会厅、新中式的四合院、高大上的游艇码头、浪漫的水上婚礼……不久的将来,这些场景将在黄家溪村成为现实。 依托村部东南面的庄西荡,黄家溪村将把这里打造成生态滨水休闲区。村民在这里举办婚礼,招待客人,既实惠又有面子,还能为村里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 同时,以村部东北面的北角荡为中心,村里将恢复“黄溪八景”之“北角观鱼”“景观桥”,修复“黄由故居”和“史仲彬故居”,打造生态果园农场。通过把这些景点串联起来,让村民不出家门,就能赏景怡情、品味文化,享受休闲度假带来的乐趣。 ![]() ![]() “一南一北两个天然水面,今后将成为黄家溪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佳载体。”陈志明说,面对土地、环境资源制约,再走圈地造房、物业增收的老路,已跟不上时代脚步。聚焦创新、聚力富民,黄家溪村要充分利用自身先天和后天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效农业,实现村级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 此外,依托黄家溪村的历史文化底蕴,村里还将兴建乡风文明馆和民俗文化馆,并把村民家中收藏的宝贝放到馆内集中展示,邀请文人墨客雅集共赏,宣传放大黄家溪的文化影响力。建设党建文化广场、法治文化走廊,把学习教育融入党员群众日常生活,以法治文化引领村民学法用法尊法守法,真正把黄家溪打造成一个环境美、生活美、人文美的美丽乡村。 “小小一个村,永远有干不完的事。”如今,闲不住的陈志明又在为黄家溪勾画一幅更美的画卷:在继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增强民生福祉的基础上,依托自身深厚的历史文化,结合盛泽镇圆明历史文化街区、古镇旅游发展,发展美丽乡村游,把游客引进门、带进村,让城里居民感受独具特色的黄家溪风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