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徽歙县牌坊的苍桑

 来来永胜 2018-08-26

 歙县的牌坊在江南山水画中是静静的,仿佛天上仙境,好象总在什么辽远而悬空的地方;可是身历其境,你可以看到这里牌坊富有生气。面对古微洲,我只要一颗淡泊而宁静的心灵去感受。

这里是美丽的江南水乡,是微墨之都、歙砚之乡、微文化之乡。区位优越,四水迴澜,五峰拱秀,山水交融;山城、水城、桥城连成一片;新安江山水画廊一水如带;两岸青山相拥,村落处处,粉墙黛瓦,徽派民居与四季花果互为映衬,构成极具特色的古徽州村落文化,被誉为“皖南漓江”。

在歙县这片“介万山之中,地狭人稠”、“川谷崎岖,峰峦掩映”的独特地理聚落上,自唐迄清,曾树立过几千座或木质、或砖质、或石质的古老牌坊。它们绝大多数由巨石筑成,历经千百年的风雨侵蚀、兵燹人祸,至今仍有81座矗立于徽州的山道、村口、巷陌、田畴之间,是封建王朝对徽州人的最高奖励,无愧于“中国牌坊城”的称誉。因而“中国牌坊城”这个称号,歙县是当之无愧。  

寻觅当年历史上的徽州古城,从西门进城,穿过南谯楼和阳和门门阙,步入解放街,迎面矗立着那坐雄伟瑰丽的石坊叫许国石坊。许国石坊,俗称“八脚牌楼”,又名“大学士牌坊”。许国石坊建于明朝万历年十二年(公元1584年),南北长11.54米,东西宽6.77米,高11.4米。如此规模宏大、呈八脚结构的牌坊举世无双。

一走进古阳和门,一座高大而又端庄的古石坊便映入眼帘。这座石坊是由两座四脚楼再两端借脚连成两座两脚牌楼构成的。是歙县人许国建于明代万历十二年。许是嘉靖进士,曾在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做过官,官至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他于加封后,不久回到家乡,建成这一座造型奇特、举国无双的八脚牌楼。

这座石坊全部采用坚实的茶青色砂石,仿照木结构打眼造榫连接而成,至今已历四百多个寒暑,却无错动。充分显示出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石坊四面均有题额和匾额,最高一层是“恩荣”二字,底层四面额坊则刻有“大学士”、“少保兼太子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许国”等官帽。据说,这些都是明代书画家董其昌的手笔。

穿过八脚楼,沿着解放路走到底,路北尚有故许宅门口及许氏宗神祠门口两座牌楼。其中许氏宗祠的牌楼雕刻尤其精美。构思巧妙,造型准确,神态逼真。

出歙县城,过河西桥,沿着公路行四公里,往右有大路可拐入棠樾村。在村东首的大道上,七座高大的石牌楼拔地而起,淡灰色的石脚、石梁,衬以四周宁静的田野,更显得气势磅礴。

我们驱车来到了去唐模古镇路旁的棠樾牌坊群。这是一片家族式的牌坊群,建于明清两代。有明朝的“慈孝里坊”、嘉庆年间为表彰大孝子鲍灿用嘴巴为母亲吸尽脚上脓疮的“鲍灿孝行坊”、有鲍灿孙子鲍象贤中进士后抗倭立功的“尚书牌坊”。清代则有1767年的“节尽之冬坊”、1776年的“汪氏孝节坊”、1797年的“鲍逢昌孝节坊”。嘉靖年间,棠樾村的第七座牌坊“乐善好施坊”建立。七座牌坊其中五座是男人的,二座是女人的。

男人的牌坊,可以表彰他们的建功立业、乐善好施、孝行感天,而女人的牌坊只有一个内容:贞节。这些牌坊是她们用青春和生命作代价换来的,那一座座牌坊下,是一个个幽怨的孤魂。

伫立在这些牌坊前,我不知是该悲还是该喜。其中有一座牌坊上的字读来让人触目惊心:徽州府属孝贞烈节六万五千零七十八名。这么多的节妇烈女,让人不可想象。在那一个个不堪忍受的漫漫长夜,该是一种怎样的灵魂煎熬。我希望这些牌坊什么时候能够像雷峰塔一样倾倒,让下面的那些个孤魂早日回归自由自在的世界中,我盼望着……

“口碑欣载道,白璧终见珍”,人们在欣赏牌坊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同时,更要深入到这座牌坊的人文骨髓里去,或许能够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