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晋国史话·第二辑(712)广施恩德同时不择手段的政客——栾书

 兰亭文艺 2018-08-26

鞍之战后,晋景公突破规制,建立了晋国空前绝后的六军十二卿体制,由郤克担任正卿,其权势也达到了顶点。然而郤克或许是由于在战争中负伤留下了痼疾,不久之后就撒手人寰了。郤克去世之后,晋国竟然意外地打破了正卿循序提拔的先例,将内阁排名第五的栾书超拔为正卿,这是很出乎意料的。

这个超拔是很有深意的,在此之前只有先轸在城濮之战中以下军佐的身份被直接超拔为中军元帅,但这次超拔是在战争期间,属于特殊时期。而栾书超拔的晋景公十三年(587BC),与齐国的战事刚刚结束,而楚国对中原的威胁也已经是强弩之末,并不构成威胁,晋国东部的赤狄已经被尽数剿灭,外部并不存在足以让晋国实行战时体制的理由,那么栾书的超拔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这就只能在内部寻求答案了,纵观当时的晋国内政,能够有能力设计这次意外人事调整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在位的君主晋景公,另一个便是郤克。

晋景公有充分的理由提拔栾书,当郤克去世后,晋国有一个非常重大的事件,那就是讨灭赵氏的下宫之役。而对于赵氏的讨伐,似乎也早就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就在栾书提拔的当年就发生了“赵婴通于赵庄姬”的丑闻,而几个月后的景公十四年春,赵同、赵括驱逐赵婴,赵婴临走前曾说:“有我在,栾氏不敢发难,反之,我这两位兄长恐怕就会有忧患了。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和短处,留着我又有什么坏处?”

由此可见,栾书甫一上任就已经开始对赵氏发难的一系列动作,而这些动作也已经不是什么秘密,至少赵婴是知情的,赵同、赵括恐怕也不会不明白。

晋景公恐怕早就开始物色除掉赵氏的人选,郤克在位时恐怕就是肩负这个使命的。而郤克之后,谁能继续这个任务,也就成了景公物色正卿人选的首要因素。但排在栾书之前的人,要么是表现平平,无法担当,比如荀首和荀庚,要么就是胆小怕事,比如士燮,那么对于景公来说,有心机城府的栾书自然就成了最佳人选。

更重要的是,栾氏和郤氏,在当时的政治格局中,是仅有的与国君亲缘关系较近的公族。这在以坚持国无公族基本国策的晋国,是少见的亲戚。从后来的局势发展,卿族为了瓜分公室利益而剪除公室枝叶的行动来看,远亲的公族对于拱卫君权也是有着极其重要作用的。因此,景公集权时依靠公族力量,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而郤克提拔栾书的理由也很充足。在景公时期,栾、郤两家的关系应该是非常密切的,郤克出使齐国受辱的时候,随同其前往的副使栾京庐就是栾氏子弟。而在郤克执政之前,栾书的地位一直停滞不前,很有当年栾盾的风采,可见早先执政的范氏和荀氏对于实力尚弱的栾氏是很不看好的。郤克上台之后,栾书的位置终于才上升了一个位次。

此时恰逢赵朔去世,赵氏也有递补队员赵同上场,但其位次却排在栾书之后。当时的赵氏虽然群龙无首,但这些自由散漫的“龙”赵同、赵括、赵婴、赵旃都不是什么等闲之辈,在郤克、栾书执政时期,却始终无法上位,可见赵氏是受到了栾氏和郤氏的一致抵制。这足以表明郤克对于赵氏和栾氏的态度,而这个立场与晋景公也是不谋而合的。因此公室的利益和私家利益合流,终于酝酿出惊天动地的下宫之役。

除此之外,郤克也是有私心的。在他去世时,他的儿子郤锜才刚刚步入政坛,郤錡缺乏政治经验,但他身边却有郤至、郤犫这样的长辈,这个状况就与赵朔和赵同、赵括的关系很相像。郤克为了避免郤氏重蹈赵氏的覆辙,必须要为他们选定一个家长来约束年长的郤至和郤犫,以确保郤錡的地位不被动摇。而即便他们家庭和和睦,要想让郤錡在与其他卿族的斗争中保存郤氏的力量,也必须有一个政治经验丰富的长者来指导,一直以来忠于郤克的栾书也就受到了青睐。

因此当栾书执政后,对郤氏很是照顾,他直接将郤克之子郤錡定卫下军将,其地位在赵同之前,栾氏和郤氏合力抵制赵氏的意图可见一斑,这自然就让赵氏对其政策很是抵制。此时的赵氏虽然强大,但其内部矛盾冲突不断,特别是在赵朔死后,赵同赵括对于宗主权力的威胁让赵庄姬很受威胁,最终决定与栾、郤合谋除掉赵同赵括。

下宫之役后,各个卿族噤若寒蝉,暂时出现了一段安定和平的局面。但是这种安定的状况维系的时间并不长,新的矛盾在不断的发展中渐渐又积累了起来。

随着赵氏的灭族,晋景公裁汰了两支新军,形成四军八卿格局,在这个新的格局中,栾氏、中行氏、范氏、韩氏、智氏各占据一个席位。其中有意思的是,中行氏和智氏本是一家,其开创者中行林父、智首都是逝敖的儿子。他们的分家正是在下宫之役的前后,大概也是有感于赵氏灭族的教训,家族势力太过煊赫似乎并不是什么好事。只有郤氏,在新格局中占据了三个席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三郤。

郤氏在栾书的帮衬下渐渐地羽翼丰满,家大业大的三郤就有些瞧不起一直帮助他们的栾书了。似乎在他们看来,栾书不过是为郤氏看守权力的看门狗,他存在的意义就是牢牢地把持住中军将的职位,并最终将这个职位还给郤錡,最终栾氏想要发展,还是不得不依靠着做郤氏的走狗才能壮大。

这种微妙的心态,栾书岂能不知,但栾书有着一个高明政治家所具有的忍耐力,他不动声色地培植自己的势力,暗地里进行倒郤活动。当时除栾、郤之外的四家政治力量中,范、韩两家可能由于势力薄弱,不愿卷入政治纷争,栾书所能联合只有荀氏的两家。这两家虽然已经在宗法上分离了,但依照当时的情况来看,智氏还是一切听从中行氏的。而中行氏的荀庚去世时,中行偃的年龄还小,似乎又依靠栾书的提携。中行偃刚一参政,就担任了上军佐的职位,八人之中排名第四,位列郤錡之后,待士燮死后,又顺位排名第三。以中行偃的年龄和资历,若不是栾书的支持,恐怕很难晋升的如此之快的。

到晋厉公六年的鄢陵之战,栾、荀两族已经形成了牢固的联盟,而三郤在迫害伯宗的过程中,牵连到栾弗忌,也让栾郤之间的矛盾开始公开化,因此便开始着手处理霸道的三郤集团。

而郤氏似乎一直保持着对于栾氏的傲慢态度,尽管他们已经察觉到栾书的不满情绪,但却始终都没有把栾书当成是一个可以与自己抗衡的敌人,对于栾氏背地里的动作完全没有防备的心思。

在鄢陵之战时,栾书主张不出战,等待诸侯联军到达再做打算。郤至却故意与栾书唱反调,坚决要求立刻出战。后来晋厉公采取了郤至的建议,并最终取得了胜利,这就使得郤至更加自傲,似乎从智商上就看不起栾书,到处自夸自己的功劳。

而一直任劳任怨的栾书却开始策划反击,他利用郤至在战争中多次向楚王行礼,并互赠礼物的举动,污蔑郤至之所以主张速战,就是因为他提前和楚王串通好了,想让晋国战败,并趁机改立孙周为君。

随后趁郤至到成周献捷的机会,暗地里派人去往成周,让孙周接见郤至。晋厉公派人跟踪,果然发现郤至与孙周有会面,让晋厉公下定决心铲除郤氏。

栾书之所以有这个把握,倒不是因为晋厉公那么容易被糊弄,恰恰是这个做法暗合厉公的心思,给了厉公一个发动政变的借口。晋厉公一直以来也是坚持削弱卿族的政策的,侈卿坐大对于君权的威胁有多严重,恐怕我们都是知道的,晋厉公对此的感受更是刻骨铭心。因此晋厉公毫不犹豫地就帮助栾书除掉了他的政治对手。

然而没有料到的是,晋厉公的党在忠实执行厉公政策的同时,也有些过于着急,猝不及防地就把栾书和中行偃都给拘了。好在晋厉公不想扩大打击面,把栾书给放了。但栾书却因此受到了不少的惊吓,毕竟这表达出来的意思是厉公对自己的不信任,厉公之所以释放自己,只不过是想缓一缓,谁知道哪天厉公把握了政局会不会再对自己动手呢?

因此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趁厉公出猎的机会将其囚禁起来。他原本的打算,是想联络范氏和韩氏,以造成五大家族联手弑君的事实,以共同承担责任。然而范氏和韩氏不肯配合,最后只好借荀氏的另一分支程滑之手,将厉公杀死。

纵观栾书的执政生涯,其可圈可点的地方并不多。他从政期间虽然晋国取得了对齐鞍之战、麻隧之战和鄢陵之战的胜利,同时在联吴疲楚方面有所成就,但这些跟栾书本人的才智并没有多大关系。他在军事上的才能也不突出,邲之战虽然看法独到,但毕竟没有士会和赵婴的预见性;在鞍之战中又被韩厥抢了风头;鄢陵之战中更是让强横的郤至无情碾压。外交关系被郤犫郤至所把持,麻隧之战吕相绝秦的外交辞令也让栾书的所有表现都黯然失色。

但尽管有这么多的劣势,栾书还是能够在政治斗争中力压对手,先后除掉了赵氏和郤氏两大家族的威胁,这恐怕也是出人意料的。

栾书顺风顺水,担任晋国执政十几年,在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栾书的所谓“好德”。栾书本人由于一直处于低位,因此很是善于结交拉拢国内的贵族。这一点可以用后来士鞅的话来佐证,士鞅在迁延之役后被栾黡驱逐到秦国,秦景公很关心晋国的政局,就问他晋国的大夫谁会先灭亡?士鞅说,我估计会是栾氏。秦景公对于栾黡的为人大概也有几分了解,便问道,是不是因为他太过骄横?士鞅回答说,你说的没错,但是栾氏的灭亡倒也不会发生在他的身上,估计会在栾盈的身上应验。秦景公很是好奇,就问道这是何故?

士鞅说,栾书对百姓有恩德,人们对他的恩德铭记在心,因此不会对他的儿子怎么样。这就好比是思念召公,就会爱护他的甘棠树。但是到了栾盈掌舵的时候,栾书的好处已经被人们忘却了,而栾黡的怨恨占据了人们的心头,即便是栾盈广施好处,也不能挽回什么,因此栾氏会在栾盈的身上败亡。广施恩德的栾书虽然被越级超拔,其他的卿族对此也并无异议。

尽管栾书有弑君之罪,除掉两大卿族的前事,士会竟然还能以召公来比喻栾书,可见其作为还是很得人心的。在这一点上,此前恐怕还只有赵衰能与之媲美。

而在晋国当时恶劣的内部环境中顽强的生存下来,仅靠美德和乐善好施恐怕是靠不住的,栾书的孙子栾盈也同样乐善好施,善于结交士族,但终究栾氏还是败在他的手上,可见好德并不是让其立足的根本。栾书最大的优势在于他有着超出当时人相像的政治手腕和独到的生存智慧。

在其执政的十几年中,前几年是被赵氏两兄弟压迫,后几年是被三郤所压制,似乎一直是一个处处受人欺压的弱势执政。但他毕竟与荀林父有着迥然的不同,最终这个看似弱鸡的栾书,竟然能够接连除掉权势熏天的赵氏、郤氏,可见其城府有多深。在政治斗争中,胜利者往往靠的不是拳头,栾书就是这样的人。他的所有行动都是通过了周密的部署和长期的积累,其中使用的手段也很是阴狠,这种个性在春秋历史发展到这个阶段还是不多见的。特别是他诬陷郤至所用的手法,恰恰是利用了当时人们习以为常的礼制规则。郤至以当时人们都认可的方式在战场上对身为国君的楚共王致敬,而对方也以正常的礼节进行回报,这在当时是贵族必须有的礼仪。

韩厥在鞍之战中擒获的齐国国君,尽管被证明是假的,他也依旧以该有的君臣礼仪进行致敬。而其后在鄢陵之战中看到了郑君的车驾,他为自己当初的行为悔过,不敢再次侮辱国君,因此放掉了郑国国君。晚至晋平公四年时,齐庄公在崔杼的扶植下即位,党于原太子的宦官夙沙卫据邑叛变,齐庄公亲自前往讨伐,作为死对头的君臣二人在作战之前仍旧互相慰问行礼。

这些贵族之间的正常礼仪,没有谁会想到拿这些做文章,来证明自己的政敌有通敌的嫌疑。然而栾书竟然可以突破这个底线,以此做文章灭掉了郤氏,对于人们对于礼制信仰的毁灭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为那个礼制的崩坏和贵族传统的没落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栾书的政治生命也就由此终结了,栾书的弑君属于主动行为,这一点和赵盾弑君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因此就如同晋惠公对里克所说的那样,晋悼公也不可能和一个弑君者互为君臣。更何况晋悼公年少早熟,刚回国就牢牢地掌握了主动权,栾书因此也很不痛快。因此悼公回国后不久,栾书就退出了晋国的政治舞台,接替他为卿的,是将自己的宗族陷入危难的栾黡。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