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六卿之韩氏。 韩氏的第一代宗主是韩万,一种说法是西周古韩国后裔。另一种说法是曲沃桓叔次子,曲沃庄伯之弟,曲沃武公(晋武公)的叔父。公元前709年,曲沃武公进攻翼城 (曲沃代翼),军队驻扎在陉庭。韩万为武公驾车,梁弘作为车右。在汾水边的低洼地追赶晋哀侯,由于骖马被绊住才停下来。夜里,俘获了晋哀侯和栾共叔。公元前708年,曲沃武公派韩万杀死了虏获的晋哀侯。公元前679年,曲沃武公杀死晋侯缗,即位为晋侯,将韩原封给了韩万作为采邑,因而以韩为氏。 ![]() 曲沃代翼 ![]() 始祖韩万 韩赇伯,又名伯胜,韩万之子。生活于晋献公时代,为韩氏第二任领袖,承袭父亲韩万担任韩氏家族领袖。 ![]() 韩氏传承 韩简是韩赇伯的儿子,晋国大夫,为韩氏第三任领袖。至惠公即位,韩简拥护惠公政权。公元前645年,晋惠公与秦穆公在韩氏的封地展开了一场激战,史称“韩原之战”。惠公在战前咨询韩简:秦晋交兵谁能胜?韩简毫不客气:“晋军凶多吉少。”果然晋惠公被俘虏,成为后世所称作的晋国三耻之一。 韩舆,又名韩子舆,为韩氏第四任领袖,承袭父亲韩简担任韩氏家族领袖。韩舆事迹不多,但生了一个好儿子:韩厥。自韩厥起,韩氏进入晋国六卿之中,并笑到了最后。 ![]() 韩厥影视形象 韩氏在晋武公、晋献公、晋惠公三朝都很得势,公元前636年,晋文公即位,大力提拔国中各大族以巩固自己的政权。此时韩简已死,儿子韩舆又资历不足,在晋文公集团眼中,韩氏又是拥护惠公政权的,存在隔阂。曾经辉煌的韩氏便在晋文公时代走向了低谷,更不幸的是韩舆早丧,儿子韩厥年幼,韩氏人丁单薄,家道中衰。 韩舆死后,韩厥便被交由赵衰抚养,贵胄之后沦落成赵氏的家臣,他是赵衰非常欣赏的家臣。公元前615年,秦康公因为在令狐之役中被赵盾欺骗,要亲自率军攻打晋国,大权在握的赵盾也率领晋国的三军六卿悉数出征。此次出征,赵盾提拔韩厥为三军司马,统管上中下三军的军法秩序,其地位仅次于六卿。在赵盾权倾朝野的20年间,韩厥一直稳居三军司马一职,其执法刚正不阿,受到了赵盾、郤缺、荀林父、士会、郤克历任正卿的尊重。 公元前597年,正卿郤缺寿终,中军佐荀林父执政。楚庄王趁机北上,与晋国争霸,晋楚邲之战爆发。韩厥与荀林父、士会、郤克等贤臣一致,对晋国的内讧忧心忡忡,建议元帅荀林父退兵。后中军佐先榖擅自带兵过河,韩厥作为三军司马急忙向荀林父要求率全军紧追先榖,晋国全军陷入被动。结果晋军大败,霸主地位让与楚国。在这场晋国人的耻辱之战中,韩厥同晋国三军及其霸业一同沉默了。 公元前589年,齐顷公向卫国、鲁国发动攻势,季孙行父与孙良夫向晋景公求救,经过了长达8年的修整,晋国已经回复了些许元气。郤克率领晋军800乘出师伐齐,晋齐鞌之战爆发,大军横跨黄河扎营,这时候元帅郤克手下的一名将官违反法纪,韩厥依然是执法如山,下令将其问斩,郤克听说后,立刻前往想救下那名将官,结果来的时候韩厥已经行刑了,郤克只能叹息,是役晋军大胜。 ![]() 鞌之战 公元前588年,晋景公将原本的三军六卿扩编为六军十二卿。韩厥因为在作战中表现优异,被评选为新军六卿之首,算是进入了卿士行列,基本实现了质的跨越。 ![]() 晋景公设置十二卿 公元前585年,晋景公号召群臣,决定迁都,数臣僚提议迁都郇瑕氏(荀氏的封地),韩厥当时任中军主将,坚决反对迁都郇瑕氏。在韩厥劝谏下晋景公同意迁都新田,韩氏逐渐发展成为晋国的六大族之一。 公元前587年,执政大夫郤克猝死,临终前超拔栾书为正卿,执掌朝政与中军,栾书联合荀首、范燮、韩厥,四个势力代表齐聚一堂,形成一个新兴智囊团。 公元前585年,楚国令尹子重攻打郑国。入冬后,栾书带领晋军救援郑国,在绕角与楚军相遇,好战派赵同、赵括主张与敌人开战,并积极向栾书请战,栾书本打算同意。但荀首、范燮、韩厥三人反对,栾书一揣摩,下令班师。 公元前583年,赵庄姬突然向哥哥晋景公诬告赵同、赵括将要谋反。栾书、郤锜作伪证,晋景公号召诸卿出兵攻打赵氏于下宫,诸卿都想吃掉赵氏这一块肥肉,纷纷落井下石,惟独韩厥思念赵衰的养育之恩、赵盾的知遇之恩、怀念与赵同、赵括、赵穿等赵家人共度幼年,强顶住国君的压力,不惜与诸卿反目,坚持不出兵。 目睹了惨案后的韩厥,再也无法低调下去了,向晋景公强谏:以赵衰的功勋、以赵盾的忠诚,在晋国竟然没有继承他们爵位的后人,今后为国家做好事的人谁不害怕?晋景公沉默一会,认为确实愧对赵氏先辈,景公决定以赵武为赵氏继承人,续嬴姓之嗣,并将赵氏的封邑还于赵武。赵武尚年幼,韩厥更是对赵武关怀备至,呵护有加。 ![]() 韩厥呵护赵武 下宫之难不远,荀首死去,晋景公裁撤三支新军为一支,只剩四军八卿,荀首的良子荀罃首次出现在卿士行列,且与韩厥同领下军,二人同属于贤臣,成为了十几年后晋国复兴霸业的脊梁。 公元前574年,下宫之难后,三郤被诛。栾书、荀偃囚禁晋厉公,并弑君。栾书意在使诸强卿共担弑君之名。士匄婉言拒绝。韩厥出于忠臣的良知,将栾书一行的罪恶行径毫不隐晦的说出来:“靠杀死国君来树立权威,这种事情我可做不出来。” 年轻气盛的荀偃甚至愤怒到要讨伐韩氏,幸亏栾书及时制止。 晋悼公即位后,早已立下鸿鹄大志,就是要匡扶晋国霸业。要建立盖世功业,就必须有一套完全归自己统御且办事能力强、效率高的干部集团。资历丰富的韩厥成为悼公政权的首选。公元前573年11月,晋悼公重组四军八卿,晋悼公破格提拔铁面无私的韩厥为执政大夫兼中军元帅。韩厥迎来了人生事业的巅峰,成为了晋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正卿,在政坛混迹近40年之久的韩厥印证赵盾昔日的预言——“他日执晋政者,必此人也!”韩氏家族也因为韩厥的这次飞跃而再度升华。晋悼公即位后,已年入黄昏的韩厥为报答悼公的知遇之恩,拼尽全力为晋国的复兴做着最后的冲刺。晋悼公七年(前566年),韩厥告老致仕,退出政坛,史称韩献子。 韩厥一生历晋国五朝,公忠体国,作战勇猛;政治上头脑清醒,多远见;待人以宽,知恩图报;可谓一代贤臣良将。韩氏终三分晋国而有其一,厥之遗惠矣。 韩无忌,韩厥长子,史称韩穆子。公元前566年,韩厥告老,韩无忌因自己有废疾,将家主之位让给弟弟韩起。 韩起,韩厥次子,史称韩宣子。韩厥之后,韩起一直在晋国高层任职,于公元前563年协助晋悼公复兴晋国霸业。公元前560年,卿士荀罃、士鲂去世,晋悼公重组三军六卿,韩起礼让赵武,辅赵武佐上军。赵韩两家的关系更为亲密。公元前541年,已担任正卿7年有余的赵武撒手人寰,韩起继之为中军元帅,开始对晋国长达28年的执政。韩起为臣低调,但却贪心有余,物欲虽强,却对晋国的霸业漠不关心。在这28年的执政时间里,韩起始终在平衡六卿之间的利益,使之未能表面化,却又从中获利良多,壮大韩氏的根基。经过韩起执政后,韩氏得到极大地发展,奠定百年后“三家分晋”韩氏有其一的物质基础。公元前514年,韩起告老,魏献子魏舒担任执政。公元前497年,年过九旬的韩起寿终正寝。 韩须(韩贞子),韩宣子韩起之子。承袭父亲韩宣子担任韩氏的领袖,仕晋定公,率领韩氏迁居平阳。韩贞子死后,儿子韩简子韩不信继位。 韩起儿子韩须死在自己前,所以,晋顷公十二年(公元前514年)韩起死后,韩氏掌门人便直接跳到了韩须的儿子韩不信身上。韩不信接班时,晋国正卿先是魏舒。几年后魏舒死亡,范鞅接位。后来范鞅死后,智文子荀跞接位。不久,智氏伙同赵氏、韩氏、魏氏,一起驱逐了范氏和中行氏。这样晋国的实权派就演变成了四卿。韩不信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中并不具有祖辈那样的优势,而是屈居于其他家族之下。他更多扮演着维持韩氏地位的守成者角色,上不比献子宣子等,下不比烈侯文侯等。不过,韩氏家族地持续壮大,韩不信功劳也不可忽略。韩不信死后谥简,史称韩简子。 韩庚,韩简子之子,史称韩庄子。仕晋哀公,韩庄子死后,儿子韩康子韩虎继位。 韩虎担任宗主时,晋国六卿已经只剩下四卿,智氏、韩氏、赵氏、魏氏。其中智氏一家独大,远强于其他三家。智襄子智瑤又嚣张跋扈。公元前455年,智瑤向韩赵魏三家索地。韩康子接受臣下建议,派使将万家之邑送给智氏。智瑶又去向魏索要土地,魏宣子也使人将万家之邑送给智氏。但赵襄子没有答应智氏的勒索,智瑶大怒,遂率韩、魏的军队征伐赵氏。赵襄子大败,便逃奔到晋阳固守抵御。知瑶遂率三家军队围困晋阳三年,并引汾河水灌晋阳城,晋阳城危在旦夕。赵无恤夜会韩康子、魏桓子。三家同感唇亡齿寒。韩魏遂与赵联合共同对付智氏。赵、魏、韩三家大败智氏军队,将智瑶杀掉,其地为赵、韩、魏瓜分。四卿再次变为三家。 ![]() 韩赵魏灭智氏 韩启章,韩康子之子。韩康子死后韩武子即位。韩武子二年,伐郑,杀死了郑幽公,十六年,韩武子死,子韩景侯即位。公元前408年,攻打郑国 (韩灭郑之战),夺取雍丘。公元前407年,韩军在负黍遭郑军击败。公元前403年,与赵氏、魏氏一同受封诸侯,正式建立韩国。六卿中,韩氏终于笑到最后,由臣变君,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的诸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