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春秋史,半部晋国史。晋国就如同现在中美俄在国际上的存在,如果讲国际形势,每一年都不能落下晋国。 前面我们讲过晋国的曲沃代冀,公族的旁支推翻了嫡长子,最终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再出现,晋国就削弱了公族的力量,结果反而是卿大夫做大,最终形成了三军六卿的制度,在晋国形成了几个卿大夫家族持续做大的格局,赵盾擅权时卿大夫甚至凌驾在了君主之上。 所以后来的晋国的政治局面一直是君主拉拢着不同的势力,来打压其它卿大夫势力。在这样的政治斗争中,先后有狐突族,赵括赵武,三郤,先氏一族等被灭,在晋厉公灭三郤时差点连栾书和荀偃都灭了,最终还是晋厉公手软了,放了栾书和荀偃,但也导致自己被栾书所杀。 栾书弑君后,晋国立了晋悼公为君主,这个晋悼公并不简单,通过扶持公族如羊舍氏,祁奚等人来平衡卿大夫的权力,同时重用魏绛,韩起等新生派力量,从而再一次平衡了晋国朝堂上卿大夫的力量对比。经过调整后,晋国的四军八将佐的格局如下所示: 中军将 荀罃 中军佐 士匄 上军将 荀偃 上军佐 韩起 下军将 栾黡 下军佐 士鲂 新军将 赵武 新军佐 魏绛 但这个结构也没有稳定几年。随着荀罃和士鲂的离世,人员就需要从新调整。晋悼公本来想让士匄提上来做中军将,成为核心人物,但士匄继承了其祖父士会让贤的风格,自己死活都不做中军将,并举荐让荀偃来做中军将。晋悼公采纳了士匄的意见,提了荀偃上来做中军将,上军将空缺,按道理由上军佐来补缺。但韩起也主动让贤,举荐赵武来做上军将。(韩家和赵家的关系是不一般的,韩厥由赵衰养大)。士鲂空下来的下军佐就提拔新军佐魏绛担任。这样新军已经名存实亡了。 而之后公元前559年秦国和晋国之战,晋国的卿大夫之间又产生内讧,下军将栾黡不愿唯荀偃马首为瞻,导致最终仗没打就撤回来了,让晋悼公下了决心进行再次裁撤军队,将新军彻底撤销。而栾黡和荀偃的矛盾也逐渐暴露了出来。 而这种矛盾又牵涉进了范氏。本来范氏和栾家是亲家,栾黡娶了士匄的女儿栾祁为妻,生了个儿子叫栾盈。 但在栾黡在前线和荀偃闹矛盾要撤军的时候,栾黡的弟弟栾针没有听从各个栾黡的话,私自带领军队向秦军发动进攻,而当时士匄的儿子士鞅也跟着一起出击。但很不幸栾针战死在了沙场,而士鞅活着回来了,栾黡就不干了,认为是士鞅挑唆栾针出击才导致栾针阵亡的,就跟老丈人士匄要说法,要老丈人驱逐士鞅这个小舅子。 士匄不想得罪栾黡,就安排自己的儿子士鞅去了秦国。当时秦景公就问士鞅,晋国的大夫谁会被灭掉,士鞅脱口而出,一定是栾氏。后来秦国出面说情,晋国才让士鞅回国,但范氏和栾氏的矛盾就此结下。 而栾氏的倒台是在栾黡死去之后。其妻子栾祁和管家私通。为了怕栾家发现,栾祁就向自己的父亲士匄和兄弟士鞅诬告自己的儿子栾盈想要谋反。于是士匄诛杀了栾盈的党羽,栾盈跑到了楚国逃亡。而之后又得到了齐庄公的庇护,跑到了齐国。 而当时齐国和晋国之间刚刚在平阴打了一仗,齐国大败,齐灵公驾崩,太子光即位,就是齐庄公。齐庄公想借扶持栾盈来搞乱晋国。于是就把栾盈送回了晋国的曲沃,希望再现一个曲沃代晋,让栾盈上台。 但当时晋国内,支持栾氏的只有魏氏,剩下的中行氏(荀林父这一支系),智氏(荀首这一支系),赵氏和韩氏都站在了范氏这一边,力量对比就非常悬殊了。 最终冲在前面的还是士鞅,先是成功策反了魏绛的孙子魏舒,瓦解了支持栾氏的联盟。然后几大公族联合起来进攻曲沃,杀掉了栾盈,把晋国历史上称霸政坛多年的栾氏一族给灭了族。 当时牵连进栾盈叛乱的还有羊舌氏一族,羊舌虎因为跟栾盈关系很好,所以也被牵连被杀,羊舌虎的哥哥羊舌肸也被囚禁,羊舌肸也就是历史上的叔向。而后来还是祁奚出面说服了士鞅,才释放了叔向。选自《古文观止》中的讲得就是这件事情。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点击链接观看原文。 栾氏别灭族后,跟随晋文公创业的团队中,又少了一个竞争者,而其它公卿的权力就变得更为集中。其中范氏一族替代了之前的栾书成为晋国政坛的权力中心。但物极必反,当一个公卿一家独大的时候,他也就逐渐成为了众人的敌人,离他灭亡也就不远了。 权力的顶峰是很多人都会觊觎的东西,但当爬上了权力的顶峰,也许感到的只能是高处不胜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