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谆谆家训,字字珠玑

 大西瓜nj5u4j9h 2018-08-26

  近两周,我陆陆续续听完了郦波老师的另一系列讲书《曾国藩家书》,脑海里瞬间便浮现出了一个词“行者”,行者本是一个佛教用语,指行脚乞食修苦行的头陀僧人,出家修行但未经过剃度的佛教徒,也指所有修行佛道的人。《西游记》里孙悟空的别号便曰“行者”。也有普通的注解,行走世间的人。这一注解似乎适用于世间的每一个人。但仔细想想,又不尽然,真能堂堂正正称得上行走世间的人却又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我个人觉得清代著名理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曾国藩先生应该就是这其中的一员。       

曾国藩虽出身低微,却被称为“晚清中兴名臣之首”,也被誉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后一位理学家和大儒”。细究其一生所思所为,确实堪称之为一位真正的行者。他一生始终以儒家思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方向,用脚踏实地的人生准则来匡正自己,勤奋苦读,积极反思,克己守礼,开拓创新,为晚清王朝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有史学家贊曰:正是由于曾国藩的存在,清王朝的覆灭至少推迟了六十年。事实上,由曾国藩所主持开创的近代洋务运动更是将中国与世界强国之间的科技与军事距离缩小了一大步。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曾国藩是一个真正能干事的人,是一个干成了不少事的行者,他行走世间,积极修为,实干强国,给后代子孙留下了诸多成果。尤其是曾国藩在与家人、朋友、同僚之间的书信往来,让我们更真切、更深刻地了解了曾国藩的人生理想,处事准则,用人艺术以及政治观念……并对我们今后的生活与工作以许多积极有益的启示和影响。

  具体来说,从这位大儒身上我收获以下启示:一、三省其身,无一日不读书; 并非所有的名人都有聪颖的天资,就像郦波老师所讲,曾国藩小时候可算是一个笨小孩,可就是这个笨小孩最后却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位大儒。是什么在这其中起了重要作用?是日日反思的意识,是嗜书如命的阅读习惯。曾国藩在临死之前非常欣慰地告诉自己的儿子,自己这一生最引以为傲的就是能做到无一日不读书,不仅如此,他还坚持一日三省。也就是常常反思,反思自己的不足,努力进行弥补。正是大量的阅读,积极的反思,开拓了曾国藩的视野,极大丰富了曾国藩的阅历,当然也很大程度上开阔了曾国藩的胸襟与气度,提升了曾国藩的个人修为与政治素养。所以才成就了后来人们所给予他的“晚清中兴名臣之首”“清代第一大儒”等诸多美名。因此,从曾国藩的身上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获得的第一个成长的启示,那就是阅读和反思。像曾国藩一样,让阅读陪伴生命的每一天,让“吾日三省吾身”的意识和习惯终生相随,只有这样,天资愚钝、不足的我们才有可能在今后的人生中具备逆袭的资本,一旦机遇到来,我们才有可能及时把握,伺机做到华丽转身。

二,胸怀血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纵观曾国藩一生,我们会发现无论在哪个人生阶段,无论是面对怎样的人生境遇,支撑或决定曾国藩做人做事的,始终有一个坚定地信仰,那就是“血忠”,具体来说就是封建社会文人所极力推崇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理念。从读书时代到进入官场,再到为官执政的权力巅峰时期,曾国藩始终以“修齐治平”四字勉励自己,警醒自己,即便后来各方面条件成熟,亲朋部旧私下试探和怂恿曾国藩起兵造反,曾国藩都微微一笑,只用“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这样的一幅对联表明了自己的一腔血忠以及自己无意皇权的淡泊之心。作为一个封建文人,曾国藩身上表现出了积极入仕,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也表现了古代封建文人忠诚于君主、执着于理想的坚定,也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封建文人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曾国藩的一腔忠诚,令我们感动,也令我们欣赏。我们需在心里默默铭记,忠诚于自己的理想与事业,忠诚于某一份信仰,忠诚于自己内心的呐喊,是多么重要也多么必要!也唯有忠诚才能坚定方向,激发热情,产生动力,让我们创造出更优秀的自己!

三、识人用人,积极做事 历史告诉我们曾国藩是一个想干事且能干事的人。大凡这样的人,总是高瞻远瞩,以全局为重,将一切个人恩怨置之度外,全力投入到精心谋划的宏伟大业当中去,识人用人,积极做事。 关于识人用人这一点,曾国藩可以说做得非常出色。尤其是他所总结的用人四部曲更是值得我们仔细揣摩,用心领悟。某种程度上,曾国藩的用人心得已经上升到了人力资源学的社会学意义与范畴上,具体来说,一是广收,也就是发现人才,也即广泛地搜罗人才,这是正确用人的前提;二是慎用,即在选用人才时要依据人才的特长与短板慎重选用,切不可只因其所长而忽视其短;三是勤交(教),其实说的就是人才的保留与培养的问题,任何人才如果不注重培养与维系,久而久之,自然就会失去热情与价值,所以在这一点上,曾国藩可谓是看得很深,也考虑长远;四、研决,应该说的是考验人才,长期观察,并决定选用的一环,这是用人四部曲中最为重要的一步,当然,它也是一个动态持续和不断调整的过程。总之,细细体味,你不由心下感叹,能拥有这样缜密的一套用人体系,也难怪曾国藩被称作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后一位理学家和一代大儒,同样,他所拥有的“晚清中兴名臣之首”的美誉也是当之无愧。

四、心系家族,谆谆教诲 曾国藩特别重视家族的发展,因为在他心里始终明白齐家才是治国的根本,家不在,治国就无底气,也无退路。所以他抓住一切契机,对子女以及自己的弟弟们进行教育,大到人生理想,小到行事准则,无一例外。曾国藩多年在外为官,苦心营建湘军,开展洋务运动,所以,他与自己的父亲、弟弟们相聚较少,所以更多时候他都借助书信与他们进行交流,并在书信中向父亲表明心志,且谆谆教导自己的弟弟们要勤勉向上,做事要有长远考虑。那句“盛时当做衰时想,上场还念下场时”被他不止一次地提到,这也足以告诉我们,曾国藩为官期间一直有着清醒的自知和前瞻的考虑。同样,家书中他非常坦诚地将自己为官、用人、做事的心得与子女兄弟们分享,“为官以坚忍为第一要义”“自立立人自达达人”“戒多言,少纠缠,多化解”“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合众人之私,成众人之人公”“人但有恒,事无不成”“内断于心,自为主持”等言论一定程度上既勉励了自己,也激励了他们。在与自己子女的交流中,曾国藩并不是一副封建家长的做法,深受儒家学说影响并依靠科举制度走上仕途的他,却并没有强制性地要求自己的两个儿子一定要参加科举考试,反而之,他非常支持自己的儿子去选学西学。曾国藩的大儿子曾纪泽学贯中西,后来成为著名的外交家,次子曾纪鸿又酷爱数学,精通天文,地理等在当时也非常有影响力。其后代子孙中有不少人都在后来颇有建树。 从曾国藩及其后代的事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好的家风对于后代是至关重要的。曾国藩不但做官悟性很高,对后代的教育也是丝毫都不马虎。胡林翼对其评价道:曾公素有知人之鉴,所识拔多贤将。李瀚章对其评价道:其深识远略,公而忘私,尤有古人所不能及者。石达开对其评价道:虽不以善战名,而能识拔贤将,规划精严,无间可寻,大帅如此,实起事以来所未见也。 可以想见,曾国藩的优秀品质自然也熏陶和感染着他的子女和弟妹们,最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把平日里自己与兄弟子女交流的点点滴滴收录、整理出版,可以说曾国藩是自古以来尚在世便出版家书的第一人。自然,他的系列家书既教育了曾氏后代,使得曾氏家族在他之后兴旺发达,绵延几世。同样,他的系列家书也给后代许许多多的人以深刻的思想教育,启示或警醒我们如何真正踏实地行走世间,享受生命。

  一套曾国藩家训解读系列节目,虽然也是断断续续地聆听,却让我既拓宽了视野,也改变了思维,学会了更多理性看待事物的方法和要义,也教会了我更冷静更全面地去认知和分析生活中的人、事、物!可以说,曾国藩在自己的反思和家书中历练、成长,深厚,圆融;而我们则在曾国藩的经历和家训中惊醒、反省、审视、贯通,从而改变自我、完善自我。 如果说一期节目,能让我们有这样大的转变,这样的文化类节目就应多多益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